19125年4月6日 星期日
中国美术馆方厅成为舞蹈与歌唱的舞台——来自澳大利亚班歌拉土著舞蹈团的演员,借助舞蹈动作,传达出澳大利亚土著文化来自远古的回音,而土著音乐家威廉姆·巴顿的歌唱,也拉开了在中国为期一年的澳大利亚文化年的序幕。6月10日至8月26日,中国美术馆与澳大利亚外交贸易部、澳大利亚环境、水资源遗产和艺术部、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联合主办澳大利亚土著艺术展。展览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帕潘亚绘画——来自澳大利亚沙漠”和“宝歌——澳大利亚当代原住民艺术”,两个展览共计汇集澳大利亚土著艺术家创作的作品92件。
这个展览以来自澳大利亚中部的帕潘亚地区的土著艺术作品和西部沙漠宝歌的当代原住民艺术为内容。据介绍,20世纪60年代晚期,一群生活在帕潘亚政府居住区的土著艺术家在帆布上、木板上以及他们能找到的任何材料上对颜色和风格进行大胆的尝试,绘制他们的传统故事,向人们讲述他们的神圣的“梦”时期的故事——他们的生活、精神、世俗的信仰、世界观、图解以及他们的抱负;在澳大利亚艺术界,点状图案是典型的帕潘亚艺术风格,各种不同点状图案和纹样表现了不同的内容,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而宝歌这个小社群,位于西澳东北方一个区域。20世纪80年代早期,宝歌居住区的艺术家们也开始在帆布上作画,讲述他们的故事。这些大胆、鲜明、色彩艳丽的绘画,以一种看似全然现代却抽象不凡的表现手法,述说着这块土地——澳洲原住民称之为“故乡”的故事。据中国美术馆副馆长马书林介绍,尽管绘画风格不同,两个居住区的艺术家们都与他们的家庭、文化及宗教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两个内容的展览向我们展示生活在澳洲腹地帕潘亚和宝歌社区以及周围地区土著居民的文化和艺术风格,为中国观众提供了一次聚焦的视角,了解澳大利亚沙漠深处一方土著艺术的风景,由此获得欣赏土著艺术和认识土著艺术特征的机会。
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馆长安德鲁·塞尔斯介绍说,澳大利亚土著人的艺术历史长达4万年。土著人在当地生活了至少5万年,在那里,有250多个不同的文化群体,每个群体都有自己的语言。澳大利亚政府提倡多元文化,在土著艺术生态的保护上投以力量,如土著艺术家的作品再次销售时,原作者可以获得一定报酬的法律条文等,使土著艺术得以传承并产生新的创造。
据介绍,作为澳大利亚文化年来华的首个展览项目,这是澳大利亚土著艺术第一次大规模远渡重洋,呈现于中国观众面前,是中澳两国艺术交流新的成果。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透露,作为对这次展览的回应,中国美术馆将于2011年至2012年在澳大利亚举办中国文化庆典期间,推出反映新中国美术历程的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