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有旧体 其命维新
http://www.cflac.org.cn    2010-06-22    作者:金 涛    来源:中国艺术报

    几乎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粒诗词的种子。虽然这粒种子不一定适合在都市噪杂的环境与建筑丛林中舒枝展叶,但正如《诗经》所言,“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只要有新的因素注入诗词,诗词创作就不会被封存起来成为仅供赏鉴的古董。在2010中华诗词青年峰会上,年轻的创作队伍、活跃的网络交流、积极的诗词申遗态度等都让人感到,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典诗词创作依然焕发着生机。

    古诗词里的新面孔

    2010年的端午节,众多古典诗词作者,尤其是活跃于网络的诗词作者聚首北京,2010中华诗词青年峰会在这里召开。与人们印象中喜欢诗词、创作诗词的多为老同志不同,此次峰会上虽然不乏在诗词界颇有影响的老一代专家,但绝大部分都是年轻的面孔。入围的诗词作者均活跃于网络,风蓬子、剑尘、莫大、闹莲花斋客、尘色依旧、独孤食肉兽等,他们的名字大都有着古典意味,同时又闪烁着浓浓的网络气息。

    作为2010中华诗词青年峰会的重头戏,由中华诗词研究院举办的首届“屈原奖”的评选尤为引人关注。为了推动青年人参与传统诗词创作,本届“屈原奖”仅面向45岁以下参赛者,网络投稿是接受参评作品的最主要方式。最终的参赛作者有近500人,诗词投稿总量在1万首左右。在入围终评的选手中,词组5人、诗组4人均为“80后”。负责此次峰会筹备活动并担任评委工作的檀作文认为,写作古典诗词的圈子毕竟比较小众,在网络上较活跃的诗人基本都参加了这次峰会,“80后”、“90后”年轻人成为了投稿的中坚力量。而获得“屈原奖”诗组大奖的则是中山大学大四学生毛进睿,网名闹莲花斋客。在檀作文看来,虽然毛进睿还非常年轻,但他有着较深厚的古文字功底和丰富的国学阅读基础,在他的诗歌中可以看出儒学精神与学人之诗的传统,这在他这个年龄段的写作中非常难得。

    应该说,网络给了年轻人一个学习诗词、施展才华的新天地。檀作文认为,网络改变了诗词创作者的交流方式,推动了诗词创作的发展。他说:“一个人在与他人隔绝状态下的诗词创作很难坚持,但如果有声气相求的朋友在一起交流切磋就容易持续很久。互联网技术改变了诗人的交流方式,使得诗人不再以个体方式散落存在,而是以群体形式呈现。在互联网技术的刺激下,出现了新一代诗人群和新的诗风。时代精神赋予了网络诗词使命感,也使其更容易达到某种深度和高度。”

    虽然有人认为此次“屈原奖”的入选十强的作品有过于拟古、不甚切合己身实事、关涉的生活细节太少等诸多问题,但从中同样可以看到一股年轻的力量。“如果把网络诗词比作一口鱼塘,那么这口鱼塘很大、很深、很浑,营养很丰富,水族种类繁多,升沉态势各异。站在渔业部门立场上,俺对产量很放心;站在环保部门立场上,俺对水质很揪心。”网络诗词作者独孤食肉兽这样描述网络诗词的创作状况。但和网络小说创作一样,混乱与垃圾都是网络写作无门槛、低门槛带来的伴生物,只要不是一潭静静的死水,人们就可以从中去寻找梦想与希望。

    格律诗词该不该申遗

    在本次峰会上,格律诗词创作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问题成为大家关注的一个焦点。有一派观点认为,一些生命力衰亡的文化需要申报遗产进行保护,而中华诗词一枝独秀,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不需要申遗保护。比如网友风雨狂客就认为,“申遗实实在在是把中国诗词看成了僵死的东西。那可是万万不能的!”

    而来自黄山学院的张孝进则在峰会的诗词论坛上力挺格律诗词创作申遗。他认为,格律诗词创作构成当下诗词写作的最重要组成部分,状况也最为复杂,新韵体、词韵体、曲韵体、宽韵体、新华字典韵体、不韵体、自由体以及字数对体等等名目繁多,但都是以格律诗词的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这种状况如果任其发展下去,格律诗词这一概念自身也会瓦解。张孝进指出,将格律诗词创作定位成人类遗产,并积极加以申报,可以还格律诗词创作以应有的地位和尊重,从而将格律诗词创作作为整体系统保护起来,免遭人为破坏。

    对于格律诗词创作是否符合申遗标准,在峰会上也出现了争议。目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强调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得以延续的特性,但大家对格律诗词创作是否属于身口相传意见不一。不少人认为,虽然通过读书也可以学习格律诗词创作,但实践中学习到一定程度后必须有名师指点、互相交流才能取得进一步发展,因此格律诗词创作实际上具有身口相传的特性。去年,“南通范氏世家诗文”被正式列入江苏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张孝进认为,这一重要案例充分说明国内外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概念认识正在发生深刻的转变,格律诗词创作终将会获得申遗的资格。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诗词已不可能再现唐宋的辉煌,也很难再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不过从古至今文学都很难说是社会的核心。正如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振振所说,许多伟大的诗人都没有把诗歌作为他们的最高追求,屈原的理想是美政,李白的理想是出将入相,杜甫则将“致君尧舜上”看作他的追求,这些理想和追求反而让他们作品的气象更广大。而且古代的诗词创作与诗词雅集多是少数人的事情。因此,对当代诗词创作,也应该以平和之心来看待。为便于初学者入门,提高诗词文化修养,檀作文正准备开设网络诗词名家教室,招收学员,教授诗词写作。同时他在高校里开设的诗词课程也受到了不少同学的欢迎。其实,诗词这一辉煌的文化传统能否得到弘扬,希望也正在这些年轻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