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志学 1941年生于吉林省扶余县。1966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中国美协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教授。历任辽宁省美协副主席、沈阳市美协主席、沈阳书画院院长、辽宁省高级职称评委等职。现任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特聘画家、中国民族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和合画院副院长、东北画院院长、辽宁省美协顾问、辽宁省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990年、1991年两度应邀访问日本,举办画展,1997年应邀在马来西亚举办个展;2004年应韩国政府邀请在韩国举办画展;2008年5月在中国香港艺术中心举办个人画展。
2003年11月由中国美协主办的“卢志学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国家邮政局为卢志学画展特制首日封和邮资明信片。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城楼、中南海、国家博物馆、中国文史馆、北京西山宾馆、全国政协、辽宁省博物馆等收藏。
2009年国庆节前夕,著名画家卢志学的两幅国画《山高水长》和《白桦林》分别入选并悬挂于人民大会堂的金色大厅和天安门城楼的贵宾休息大厅里。
为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重新装修一新,金色大厅是人民大会堂的主要大厅,金碧辉煌,气势宏大,是国家领导人接待中外记者的地方,我国传统的春节、元宵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宴会也在这里举行。金色大厅里曾经悬挂许多名家的真迹墨宝。整体装修后,从2009年4月开始在全国画家中重新征选作品,题材共分五类,分别是以国花、仙鹤、凤凰、层林尽染和北国风光为主题的作品。从全国30名知名画家作品中,评选出5幅作品,其中有三幅花鸟,两幅山水。卢志学的《山高水长》被选中并悬挂于金色大厅门口一侧。
《山高水长》是巨幅画作,长6.2米,高3.5米,山势雄壮,气势恢宏,云气缭绕,山灵水秀,韵味悠长,显示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景象。整幅画以黄色和金色为色调,让层林尽染的群山弥漫着秋季收获的愉悦。而这样的色调与金色大厅也相得益彰。画面上,一棵棵色彩艳丽、高大挺拔的树木,象征着中华儿女安居乐业万众一心的喜悦心情。奔放自如的瀑布,流动着中国山水画之意境,尽显祖国经济腾飞、社会发展、山川壮美之气象。缭绕的祥云使画面飘逸生动,在悠远神秘中处处充满生命力。特别是画面中的十只展翅翱翔的白鸟,代表着画家对祖国十全十美的美好祝愿。
谈起《山高水长》的创作过程,卢志学说:“在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我走遍了东北的山山水水,在感情上已经和这片黑土地完全融合在一起了。我从内心深处热爱东北厚重坦荡、热烈蓬勃的秋天,被它的每一个细节吸引、陶醉。我长期观察秋天中变幻的美景,拍摄了大量照片,画了很多写生资料,陆续创作出不少以东北的秋天为题材的国画作品,东北的秋天在我的笔下一天天生动起来。”
《山高水长》历时四个多月创作完成,可以说是卢志学近年来创作最为辛苦的一幅作品。卢志学表示,尽管辛苦,但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一个画家能用手中的画笔表达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忠诚,以这样的方式来祝福祖国,对他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荣幸。
在金色大厅重新装修的同时,天安门城楼贵宾室也进行了改造,并从全国数百幅作品中评选出9幅作品悬挂在贵宾厅内,他的代表作《白桦林》入选。这幅画作长3.6米、高1.12米。《白桦林》描绘的是长白山高处生长的桦树林,耐高寒、抗风霜,依靠着群体力量,在山岩上生根、繁衍,相互扶持,顽强地生存着,成为一种特殊的景观,也是东北人倔强不屈性格的象征。当谈及为什么要这样表现东北时,卢志学说自己是想把东北地域文化推向全国,让世人了解东北不仅有老工业基地,还有青山绿水,以及和青山绿水一样真诚勤劳的人们。
卢志学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与积累。其作品不仅有着北方山水画的屈曲顿挫,纵横跌宕,挟风雨雷霆之势,具鬼斧神工之奇、刚健雄浑之美。也兼有南方画风的苍茫蕴藉,有容与风流之态,造迷远幽深之境、典雅含蓄之美。两种美异曲同工,垂范千古。在题材上,卢志学寄情于家乡的关东山水,以雪岭林海为主,此景物,虽范宽、李成都不曾涉足。他却从生活的物景中概括、提炼、典型化,使之成为“不似之似”的艺术形象。其画除纵横恣肆之外,尚有浓艳旖旎之态,不拘泥于为北为南,将关东山水收罗笔下,而成为新关东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卢志学的画作十分强调师法造化,与山川神遇而迹化,达到物我交融的境界,要“搜尽奇峰打草稿”,但又强调浓郁的区域特色,有一种乡音、乡韵、乡情的魅力,立意、构思、布局、笔线、墨法都不落常套。卢志学笃情于关东山水,在题材上就已卓然不群,内容上又能充满生活气息,使其在创作思想和表现手法上,饱蘸水墨,阔笔大写,气势磅礴,墨彩生动,用墨、用色都炉火纯青。
在卢志学画中,常是长白雪满,白桦林莽。他的作品中或挥或扫,为山为石,图出云雾,染成风雨,都各尽其妙。长白山在清代被推崇为神山圣地,认为是存瑞凝祥、列祖龙兴的象征,在卢志学的笔下更是别样襟怀,触绪情深。画中云涌雪拥颇具动势,其雪漫山,云极天外,山峰环顾,方寸之间极云光岚影之变。面一泓池水却至为静寂,在山势如倒、云雾疾飞的强烈动势下,静如凝玉,噶然而止,使画面在纵横雄浑之外,有淡荡清空之意。
白桦是卢志学画中的偏爱之物,很多画作都把白桦敷染其间,或为浓艳炽烈,或为冷拔凛冽,如《白桦林》等,画面上的白桦取“密不透风”的意旨构图,千枝竞指,万条参天,一派蓬勃生机。
“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卢志学的画作彰显的是浑然一片关东山水之癖,其笔墨深情就是对现实生活所表示的热情和态度,也是画家赖以创作、赖以大做文章大显身手的契机。每个人的素养、兴趣、爱好乃至笔墨都是不同的,所以每个人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评价也各有差别,也正是如此,才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个性,所谓师古人之心不如师古人之迹。卢志学的两幅国画作品《山高水长》和《白桦林》能分别入选并悬挂于人民大会堂的金色大厅和天安门城楼的贵宾休息大厅里,这正是对卢志学褒奖与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