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5年4月23日 星期三
6月12日至8月1日,“感受遗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成果展”在首都博物馆展出。展览由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首都博物馆主办,以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为核心内容,围绕数字典藏和数字展示,展出了一系列数字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览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展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和保护名录”展示、数字典藏、数字展示、文化遗产视频演播室、北京专区6部分。
我国素有整理保存文化遗产的传统。主办方表示,运用纸质载体典藏文化遗产在我国已经沿习千年。进入新世纪,数字技术因其所具有的保存和传播优势,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文化遗产的典藏和展示工作中,纸质载体形式典藏开始向数字媒介载体典藏发展,单纯文本记录开始向图、文、音、像立体化记录发展,传统舞台展示、书本传播开始向3D动画、全景全息呈现方式发展。现代技术的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展示传播、增值利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正在成为文化遗产的现代传播和未来传承的主要推动力量,正在带来文化遗产教育、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发展等一系列革新。
另悉,为庆祝中国文化遗产日的到来,澳门也举行了一系列展览、讲座、音乐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和多个世界遗产景点及展馆免费对外开放等活动,包括“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图片展、“粤剧——保护、传承与发展座谈会”、澳门历史档案馆开放日及回望新马路展览、《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展览及讲座、澳门中乐团庆祝中国文化遗产日音乐会、《近年汉唐都城遗址考古新发现——兼谈中国古代城市遗址整体保护问题》专题讲座、江苏省民间工艺展演、澳门历史城区景点及展馆特别开放、“听旧城说·夜游世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