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历史文化,我们曾经仿佛一直在等待着什么。从建国初期开始,人们对于历史文化的兴趣越来越浓郁,诸如对历史上的农民起义问题,包括从五四到新中国成立。终于,我们等到了《李自成》等历史文学作品的出现。但是不得不承认,由于多方面的因素,李自成与洪秀全、陈胜、吴广、黄巢等众多的农民起义领导者一样,在文学作品中被时代所神化。所以,我们又失望于这些历史人物被过分改写,成为“高大全”式衍生物。那么,历史人物究竟该如何表现呢?一直到新时期,当多元文化格局被人们所认可的时候,我们先是看到了港台文学中的一些历史人物被戏剧化或被戏说,乍感到几许惊奇,继而又失去了新鲜感。后来我们看到了凌力、二月河等对于历史的还原性探索,看到了通俗小说与历史正剧的结合。
时代进入到新世纪,我们的胸襟与目光越来越开阔,文坛上的风景越来越令人眼花缭乱。这期间出现了文化热,形成万人说“国学”的文化复兴局面。此刻,我们等来了民俗学者高有鹏写就的长篇历史小说《清明上河》。读完《清明上河》,我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仿佛一直以来我们等待的就是这样的作品,令人感到新奇,感到震撼。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历史文化史诗。
仅从书名看我们自然联想到宋代历史上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或许高有鹏的《清明上河》可以被称为风俗体的历史文学作品。整部作品几乎每一章节都被历史上的风俗生活所贯穿,每一种风俗场景都成为历史文化的特殊载体,成为历史人物或吟弄风月、或横刀立马、或叱咤风云的大舞台。同时,其风俗描写的细致入微,使得我们如同一脚迈入当年。在《清明上河》的“春歌”卷,开头是年俗的展示,作者将包拯与王安石、司马光等人物置之于闹大年的风俗生活之中,一方面展示出包拯爱民、敬民、怜悯天下百姓的济世情怀,一方面展示出王安石、司马光两人在饮酒这一细节中不同的性格,为后来的历史人物命运埋下伏笔。在《清明上河》的“春潮”卷,开头仍然是风俗描写,以七夕夜晚耍摩合罗引出少年时代的赵煦即宋哲宗走出皇宫开始,恰应了当年青年时代的赵顼即宋神宗出走东京街头,他们都以此理解了一般皇家弟子所不可能认识到的世情。这里的独妙之处还在于风俗生活成为情节发展的催化剂。
在这部作品中,宏大叙事与细节描写如水乳交融,具有交响乐的壮美,又有工笔画的秀美。这是史诗应有的品格之一。其中的人物描写形形色色皆现身于事件或生活之中,无一处闲笔。大大小小历史人物成百上千,个性千差万别,都是在细节描写中具体展开。宋代的历史特点就在于其扬文抑武,文化得到充分发展。而作为历史文化的再现,无论是朝廷中的达官贵人,像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文彦博、司马光、曾巩、吕惠卿、米芾等等,还是普通人家的市井小民,都如同《清明上河图》中的景色,此起彼伏,栩栩如生;又如一曲一曲歌唱,娓娓动听,尽情展示出历史文化发展中的风云变幻。其中,在不同历史人物的家族式或集团性人群的性格展示与生活再现中,将历史生活与风俗描写融为一体,或激情澎湃,或柳暗花明,令人如痴如醉。
如人所说,因为文化知识的局限,一般作家不敢轻易下笔于历史文化,同样,一般历史学家或文化学者往往也不轻易于文学作品中染墨。今天,我们分外高兴的看到,作为民俗学家的高有鹏继历史小说《袁世凯》之后,又推出了他的新作《清明上河》。高有鹏曾经提出“保卫春节”的号召并形成沸沸扬扬的文化大讨论,他的庙会研究、民间文学史研究和神话研究,及其辛苦备至的田野作业,都表现出其珍视民俗、民风、民情的文化品格。社会生活与历史文化都需要细心体会,深入研究,我们的文学空间因此会越来越宽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