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刚刚结束,今年等待成绩的艺术类考生比之往年多了几分忧虑:按照教育部此前下发的2010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办法规定,各省级招办划定的艺术类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不应低于本省(区、市)确定的第二批次普通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的65%,与去年相比,这一分数线提高了5个百分点。
考生的忧虑对于艺术教育的革新来说或许是一剂苦口良药。在传统观念中,艺术类考生术业有专攻,专业课成绩自然是立身之本,为立身之本计,文化课稍有松懈也无可厚非:一则与普通考生相比,艺术类考生文化课学习短时间、少精力;二则艺术学习者所需文化素养也应有异于普通考生,偏于感性与审美,不能苛求于理性与逻辑。文化课要求的相对宽松,也正在于为艺术领域“不拘一格降人才”。
然而,这一为艺术人才涌现格外开辟的道路,渐渐成为一些学历投机者的方便之门。由于艺术招生对文化课要求较低,许多考生因其成绩差转而将艺术招生看作临时佛脚——在高考前集中培训一段时间,不管有无兴趣与天分,为一纸大学文凭,行急功近利之事。等到如愿以偿,又将艺术弃若敝履,无非将艺术看作过河之桥,将艺术高考看作登天捷径。久而久之,艺术高考队伍变得鱼龙混杂,我们的艺术院校所教育者,则多有心不在焉的学生。其结果,艺术高考不仅不能“不拘一格降人才”,反而“乱花渐欲迷人眼”,真正的可造之材埋没其间,难以辨认。
另一方面,对于真正立志投身艺术的考生来说,专业技能虽是其立身之本,但文化素养的缺失则有令立身之本变为无源之水的危险。亚里士多德曾在雅典艺术馆的门口上写道:“不懂几何的人不要进来。”可见不仅人文科学与艺术相通,就连自然科学对于鉴赏艺术也大有裨益。中国古代书家大多善写诗文,苏轼、黄庭坚莫不如是,诗书辉映,相互烛照出动人的艺术魅力。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则不仅是画家、雕塑家,同时精通数学、天文、物理等,其研究几乎涉及当时自然、社会、人文科学的每一学科。一个视野开阔、底蕴丰沛的创作者才能向世人呈现艺术最璀璨的闪光。假如我们的学习者都汲汲于技法,其头脑中除却枯燥的技巧,别无胸襟怀抱,何来生气盎然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他们充其量被称为艺术匠人,而我们所呼唤的艺术大师则不知何时才能出现。
这或许也是现代教育体系的一个普遍困境。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系统化不仅使得艺术专业与文化综合成为难以平衡的矛盾,就连艺术自身也被瓜分,各种艺术学科由于各自技巧的差异性被分解成一个个小的、相互间毫无联系的专业,艺术本身的综合性消失不见,结果我们的艺术教育专业化越来越强,而综合性越来越差,学习者技术越来越好,而人文素养越来越低。这是艺术教育的一个艰深的课题,其解决不可一蹴而就,而艺术高考对文化素质的重视或可为这一课题的解决向前推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