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是涉及各个领域,且不能忽视的基础知识,更是人们必须了解掌握的普通知识。如果常识在我们周围频出问题,那就不仅是令人啼笑皆非,还会误人子弟,特别是在对少年儿童教育,这绝非危言耸听。
一天在家陪小儿享受天伦之乐,忽听电视所播出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多次重复说:电棒产生十万千伏的电流。听后觉得很滑稽,因为电流的单位是安培,而伏特、千伏应是电压的单位,平时生活中所用所见的220伏、380伏、10千伏,说的都是电压。笔者以为这是一个不容接受的低级错误。这说明所有参加剧本创作、配音、编辑制作的人,中学时物理学得太差,不然不会出这么大的纰漏。
常陪小儿到学而思上奥数,打开印发的讲义,上面多次出现:小兵张嘎和英子带着一个负伤的红军战士被日本鬼子追到小河边,有一座桥被日本鬼子占领了,红军小战士要过桥送情报……这是数学题,看了后很是无语。小兵张嘎在中国家喻户晓,《小兵张嘎》是一部儿童军事题材影片,影片出色地塑造了白洋淀地区一个在抗日战火中成长起来的爱国少年张嘎子的人物形象,侦察连长老钟、区队长和罗金宝等都是八路军。但编讲义的老师偏偏不懂抗战历史常识,不知道小嘎子救的不应是红军战士,那样就成了关公战秦琼了。
前不久看电影《花木兰》,觉得不舒服,笔者少时对《木兰辞》熟记于心,在记忆中花木兰的家有爹有娘有姊有弟,而剧中木兰只有一个父亲了,她娘、姊、弟都哪去了,有观众开玩笑说:让编剧给毙了。记得《木兰辞》中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而此片一开始就把木兰是女性在军营中暴露了,居然还恋爱到剧终。如此践踏原著,令人费解。编剧无能锦上添花倒也罢了,为什么非要把真善美弄得假恶丑才过瘾,即使戏说也要靠谱吧。如果都这么改,那老祖宗留下的美好文化遗产,就彻底被我们这些当代“才子”给毁灭了。
在书画领域,这种现象也是常有发生。众所周知,《岳阳楼记》是由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巴陵郡守滕子京之请,于庆历六年为重修的岳阳楼所作记文。有一位书家作品在跋文中写道:唐开元四年,滕子京重修岳阳楼时请范仲淹写的一篇记。我想书家当时可能是笔误,但作品集的编辑在注释时为何不改正而将错就错地注释呢?我只能认为这是编辑的文学常识需要补课。
上月底,一份在书画界很有影响力的专业报纸刊发一个整版广告,是有关拍卖征稿的公告。这是书画界再平常不过的一件事了,笔者一不想参与、二无权过问。但这一活动艺术顾问的名字,实在令人瞠目。第一个专家是杨仁恺先生,第二个是史进前老将军,这里还有赵正等,他们都已故逝多年,真不知道主办者有何神通到阴间请来这些逝者。发广告的人可以找出各种理由,但编、批广告的人也是同样钟爱已故之人吗?如果广告部的人员说不了解情况,那是否应该请编辑部的行家把把关呢?
如此低级的常识性错误,还有很多很多,多得使我们羞于例举,只能无奈地问一下,这是为什么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