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游记开篇圣地 古戏台文化荟萃宁海
浙江省宁海县位于浙江东部沿海,历史上,宁海戏剧活动非常鼎盛,号称戏剧之乡。明清以降,宁海地方戏“平调”长期活跃于县境内,京剧、越剧、乱弹、话剧(文明戏)等演出频繁。目前,宁海是国内古戏台保存数量多、质量精、最完好的地方之一,现存120余座,其中街台1座、庙台16座,其余都是各村各姓宗祠内的戏台。2006年5月25日,10座宁海古戏台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宁海成为我国拥有国保古戏台最多的县。
近年来,宁海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古戏台的保护和利用工作。第一,进行了全县范围内的古戏台测绘项目,以及古戏台保护规划的编制和论证;竖立了古戏台保护标志牌;完成了古戏台保护单位所在地安全责任书的签订,落实安全责任人。第二,加强宣传力度,先后举办宁海古戏台图片展;在《宁波日报》《中华遗产》《东方建筑遗产》《生活》等报刊发表古戏台专题报道;出版了《宁海古戏台》专著;推出了《戏台春秋》《宁海古戏台》等电视专题片。第三是做好保护和利用研究。宁海县政府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古戏台的维修,共投入古戏台保护经费2000多万元,形成了国家、集体、群众共同参与保护古戏台的良好局面,“古戏台”商标申请部分已获注册;研究工作也取得了进展,成立了宁海古戏台研究中心,与宁波大学联合组建了宁波大学古戏台研究中心,一批专业论文相继发表,宁海古戏台建造技艺申遗工作也在进行之中。通过几年的努力,古戏台重新焕发勃勃生机,现存的120余座古戏台仍然上演着传统剧目,宁海也形成了“政府重视、社会关注、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
中国民协十分重视古戏台文化的保护和弘扬,不久前派专家组对宁海的中国古戏台文化遗存和现状进行了实地考察。走访了西店镇石家村崇兴庙古戏台、强蛟镇下蒲村魏氏宗祠古戏台、梅林街道岙胡村胡氏宗祠古戏台、跃龙街道城隍庙古戏台、“十里红妆”博物馆、茶院乡许家山石头村古村落等地,调阅了古戏台相关图书及文字、图片资料,并听取了宁海县委、县政府的汇报,为考察评审提供了丰富的现实空间与参照。专家组一致认为:宁海县委、县政府和广大民众一起对古戏台进行保护、继承、挖掘、宣传,使宁海县成为“中国古戏台文化之乡”、并建立“中国古戏台文化研究中心”,同时更广泛地吸取各方面学术精华,加强对古戏台文化生命力的理解、整合与阐发,力争开创出具有浓厚地方特色,契合主流文化和时代精神的“古戏台文化”。
5月19日,第八届中国徐霞客开游节在浙江省宁海县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数万名游客齐聚徐霞客开游之地。开游大典后举行的大巡游是江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次集中展示,由鼓舞天地、灯耀千秋、妆红江南、狮吼神州、龙凤呈祥5个板块组成。活动期间,还举行了2010年中国(宁海)木作文化论坛等系列文化活动,对宁海古戏台文化的遗产价值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给予高度关注。
唤醒古戏台的文化记忆
罗杨(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宁海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独具特色的古戏台凸显出宁海的深厚底蕴,就像这里古戏台的一副对联所说:“一方平台,演尽古今风流;数尺之基,走遍天南地北”。中国古戏台的历史是一部民间艺术的兴衰史,也是一部戏曲艺术的发展史,咫尺之间不仅演绎出人间的悲欢离合,也展示出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宁海的古戏台数量众多,建筑精美,形制完备,已成为当地人民群众藉古论今、不离不弃的一方精神家园。
宁海依山临海,山高水润,特有的山水铸就了宁海历代名人志士的独特品格,这就是大海一样的宽广胸怀,高山一样的倔强风骨。正是这片神奇的土地养育了宁海人特有的地域文化,在这里,每段历史都有如戏的传奇故事,每代人都有如戏的多彩人生。遍布宁海的古戏台原汁原味地保存着地域风貌,集中传递了历史的信息和记忆,综合展示了艺术的价值和含量,堪称民间艺术的绝技和精品。古往今来,一代代艺人在流金溢彩的古戏台上“借虚事指点实事,托古人警示今人”,激励和感染着一辈辈宁海人不断谱写出精彩的人生华章。
戏曲与民俗自古就有着不解之缘,在祭祀社火宗教仪式、年节庆典、春祈秋报、红白喜事等民俗活动中都与民间文化娱乐方式相互融合,相得益彰,从而对历史知识的传播和道德情操的培养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大众的教科书和启蒙物。许多传统的道德观念和文化意识就是这样通过戏台传播到千家万户,从而在人民群众心中落地生根,世代相传。古戏台不仅让我们感到传统高台教化的魅力,同时也看到传统民间文化传播的张力。
宁海古戏台集美学构思、雕刻彩绘之大乘,汇民俗风情、时代风貌于一体,成为一幅静态的历史画卷和一部活态的文化辞典。如今,古戏台娱乐教化的功能虽与当代社会渐行渐远,但古戏台作为宁海的一种历史记忆、一种文化符号,它所凝结的精神血脉和历史文脉将会永远散发出民间艺术的智慧光芒。
决定一个地方厚度的是它的历史,决定一个地方高度的是它的文化。今天的古戏台不仅是宁海一道靓丽的人文景观,也是宁海一张响亮的名片。我们相信,今天的宁海人一定会在祖先为我们搭建的戏台上,不断演绎出一幕幕无愧于祖国和时代的恢宏诗篇。
保护和利用古戏台 深入挖掘木作文化
潘震宙(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
宁海人民率先以徐霞客的名义创办旅游节并提出设立国家旅游日的建议,充分说明了宁海人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
宁海山青水秀,地灵人杰,文化遗存丰富。宁海县境内有120多座古戏台,历经风雨洗礼,现依旧彰显着纯朴的风采,其中有10座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宁海县古戏台的保护,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古戏台所在地群众的积极响应。如今古戏台作为文化艺术的传播场所,其建筑本身的美学价值、流传在其中的历史文化、铭刻在人们心中的美好技艺都是不可多得的非遗文化宝藏。
木作器物,人们须臾不能离开,但对其文化含义却又鲜有人关注。在多数情况下,人们只将其视为实用之物,至多视为一种技术性的手工艺。梳理、挖掘木作文化,将之提升到中华传统文化,提升到审美,提升到今天人们说的文化创意层面加以理解,有利于提高人们的认识,培养更多的能工巧匠,生产更多美的木作器物。这对培养人们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美化生活、完善人性、改造社会,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正是从这一认识出发,中华文化促进会专门创立了“木作文化工作委员会”,并盼望以此为平台,加强与业界专家、同行的联系。
我们要深入细致地研究古戏台文化内涵,保护好古戏台和民间文化资源,积极倡导中华传统木作技艺和文化的发掘、发现和发展,进一步延续宁海的历史文脉,做大做强历史文化的文章,以此推动古戏台的保护和充分利用,提升古戏台的社会价值。
彰显宁海地域文化的魅力
褚银良(宁海县县长)
很高兴各位嘉宾能够来参加第八届中国徐霞客开游节系列活动之2010年中国(宁海)木作文化论坛。我谨代表中共宁海县委、宁海县人民政府对各位嘉宾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
“木作”二字,最早记载于北宋时期的《营造法式》,是中华传统木质工艺与制作行业的习称。木作通常分为“大木作”、“小木作”、“细木作”和“小器作”等数个种类。中华木作艺术品,以明清木器为代表式样,表现了高超手艺对各种木材的价值再造,传递着中华民族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理解。“木作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宁海位于浙江东部沿海,濒临象山港和三门湾,是宁波市属县,全县区域面积1843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62%。宁海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的开篇之地,历史上曾涌现出方孝孺、胡三省、柔石、潘天寿等一批志士名人。近年来,宁海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连续多年进入全国“双百强”行列,是全国生态示范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级卫生县城,并先后获得省体育强县、省教育强县、省科技强县、省文明县城、省旅游经济强县等称号。自古以来,我县手工“五匠”都较为发达,建筑木作和家具木作远近闻名,是中国唯一的古戏台文化之乡,宁海县城隍庙古戏台、大蔡胡氏宗祠双连藻井古戏台和崇兴庙三连藻井古戏台,以及“千工床”、“万工轿”等系列家具,无不体现着宁海“五匠”的综合实力和卓越智慧。
我们举办这次论坛为木作文化和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一个高层次的交流合作平台,必将为传承与保护中华木作文化,引领新时代概念家居潮流,扩大宁海木作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促进宁海木作家具产业的繁荣发展,起到更加积极的推动作用。
专家纵论宁海古戏台文化
余未人(中国民协副主席):宁海古戏台是宁海地区深厚文化底蕴的集中体现。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凝聚在古戏台上。古戏台的绘画、雕塑精美,独特的建筑美观、实用、典雅,尤其是用于调整音响效果的藻井是宁海先辈极具科学性的创造。从古至今,宁海各种戏曲演出活跃,尤其是宁海平调“耍牙”绝技,令人叫绝。古戏台也是宁海建县1700年来历史的浓缩,是文化交流的极佳场所。
赵铁信(中国民协副秘书长):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是中国戏曲大县。自明清两朝以来,这里的戏曲文化非常发达,有大戏台600余座,至今保存完好的文化遗存还有120座,其中有10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宁海大戏台独具特色、令人震撼,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建筑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几乎每个村镇、每个家族都有一座建筑精美的古戏台保存下来,而且至今还在使用。宁海县委、县政府及宣传文化部门近10年来对明清古戏台进行了强有力的保护和科学的开发利用,使古戏台文化发扬光大,深入人心。
王恬(浙江省民协副主席):宁海县政府高度重视古戏台文化的保护、传承,并投入2000多万元的保护经费成立了宁海古戏台研究中心、宁波大学古戏台研究中心等一系列研究保护机构。与此同时,广大民众的保护热情也非常高涨,使现存的120余座古戏台保存完好并得到很好的利用,每逢佳节都会上演传统剧目。这些至今仍有生命力的文化形式,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现实空间。
常祥霖(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原副主任):宁海古戏台文化历史悠久,资源丰厚,制造工艺精良,集祭祀、供奉、娱乐、教育多功能于一体,成为当地文化精神生活的鲜明符号,是保留民俗文化、凝聚宗族、和谐一方的重要载体。当地群众自觉保护意识强烈,政府管理支持有力。
蒋水荣(浙江省民协秘书长):宁海古戏台不仅数量多,而且工艺精湛,政府和民间全力保护,使古戏台及其依存的文化空间得以活态地保护、呈现,在一定区域内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即使在全国范围内也是保存最多、最完好的地方之一。
谭佳(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研究员):宁海县名副其实地拥有诸多传统古戏台,这些古戏台保存完整,修建精美,让人叹服。作为村落祭祖、娱乐、文化中心,这些古戏台至今仍发挥着作用。政府极其重视该项工作,具有保护意识、挖掘意识和发展战略。当前,我们研究古戏台不仅局限于它的建筑,同时还要加强在美学、文化人类学、宗教学以及民俗学等诸多方面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