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英雄诗人史光柱的诗集《寸爱》出版了。在鲜花和掌声隐退后,英雄史光柱更多要面对的是孤独和艰辛,但他在生活中仍然像个战斗英雄,依靠自己顽强的毅力,忍受后天性失明带来的痛苦和煎熬,向文学这个高地冲锋,创作出一首首、一篇篇纯朴自然、深沉而又充满真情实感的作品。《寸爱》正是这样一部诗集。
史光柱是云南人,一级战斗英雄,我为他的“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英雄壮举而敬佩,为他失去光明、身残志不残、坚持创作的毅力和胸怀而敬佩。作为云南人,我为史光柱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而骄傲。我曾是云南边防部队的军人,也曾参加过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发生在云南边防的战事,与史光柱是战友,有着特殊的战友情。我曾策划组织过老山精神万岁座谈会,老山、者阴山民兵光辉事迹报告团,在北京、四川、贵州、云南等地作全国巡回演讲,组织编辑出版《英雄的丰碑》大型文集和画册,这些都是难忘的岁月写下难忘的篇章。
应该说,随着时间流逝,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那场战争已经渐渐远去,硝烟散尽,惟有英雄的事迹广为传诵,惟有英雄美名永载史册。在生活逐渐恢复平静后,双目失明的史光柱凭着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克服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勇攀文学高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文学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作者付出了巨大艰辛的劳动,其中的痛苦与艰难,是普通人难以体会和理解的,也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
许多评论家在谈到《寸爱》时说,20多年前,史光柱这个名字随着他负伤不下火线的事迹广为人知,他演唱的《小草》家喻户晓。作为作家、诗人,他克服困难走出双目失明的阴影,拿起笔杆,继续在文学的领地攻关拔碍、冲锋陷阵。风雨20年,辉煌过后淡定从容,笑看平凡人生。
虽然失去了光明,但从史光柱的诗中看到的不是叹息和忧伤,而是心底充满阳光的坦荡胸怀,是诗行间散发着的蓬勃激情。《寸爱》是他近几年的代表作之一,他书写的是战争、青春之歌、人生、命运,他创作的《班长》《心上的橄榄树》《如果命运不安排你做花》《始终认为》等,都是他心血之作的结集。史光柱用“阳光”心态看待周围生活中的一切,所以他的诗歌才具有感动人的品格。他的诗,就是他心灵的吟唱。经历了那场边境战争后,他一直在思考有关“战争”、“和平”、“人生”。我们似乎很难把这些激情澎湃、对生活充满热爱之情的诗句与一个青春年少就失去光明的人联系在一起。然而他做到了,那么相通,那么真切地动人心魄、耐人寻味,完全进入了将自我融汇于“大我”的境界。每篇作品都有活力和质感的隐喻,是诗意的充盈、节奏的铿锵,可谓发金石之声的章句。
史光柱的作品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和穿透力,他的诗富有浓厚的哲学思辨色彩,表现在他作品中是实与虚、明与暗、抽象与形象的相互对立、完美结合。他崇拜自然、亲和自然,因此诗呈现出更多的乡土情结,以及对自然人性的寻找与追问,有着强力的现实承担。生活需要坚守,文学更是需要坚守。无论任何时代,文学都是生活中一盏希望的明灯。
关于文学的作用,存在主义大师萨特曾经提出过一个非常朴实的问题:“对于饥饿的人来说,文学能顶什么用呢?”如果要解决饥饿这个很迫切的问题,我们只能说,文学是没有用的。但当社会出现了信仰危机,精神空虚、世风日下的时候,当个人处在极度失落、对现实极度无奈的时候,文学无疑是人们重要的精神寄托和希望之所在,因为从中我们可以看见光明,这种光明无疑就是生活的明灯。在和平时期,当整个社会朝气蓬勃、意气奋发、蒸蒸日上的时候,文学又成为人们鼓舞斗志、分享辉煌的精神蛋糕。
《寸爱》是部诗集,诗歌需要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丰富的想像,是具象和意象的产物,是浪漫的思维与真切的感触合二为一,一个长期生活在黑暗中的人,要做到这点,非常困难。史光柱以豁达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以细腻的感触来触及生活的本质,以明朗的诗歌来化解生活中的黑暗,淡定从容,笑看平凡人生,以文学来点亮生活,其中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对纯真感情的赞美。他的诗,不单是用感情在写,而是灵魂的声音,是心灵的吟唱,是催人奋进的号角,给人以力量,让人自强不息。
史光柱是战场上的英雄,更是生活中的强者,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英雄会给予我们勇气,会给予我们信心,我们要将这种勇气、信心和力量化为强大动力,把这种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对理想信念和高尚情操的坚守继续保持下去,使我们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懂得坚持、忍耐和不断超越。
看到史光柱生活得这么好,又有这么多好作品,觉得特别地欣慰,更为他感到高兴,同时希望他今后过得更幸福,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为繁荣云南文学事业作出更大贡献,增添更加炫目的色彩。向英雄诗人史光柱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