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和希望。创作出一个个精美的儿童舞蹈,献给新世纪的孩子们,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民族未来的艺术修养的提高,其意义也是非比寻常。
我与儿童舞蹈的缘分始于1995年。当时昆明市政府为了迎接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的召开,要创作一台儿童舞蹈专场晚会。在晚会上,我创作了一个以母爱为主题的儿童舞蹈《老鹰叼小鸡》。节目一经上演,就受到了大人和孩子的喜爱,也得到了报刊媒体的高度评价,后来带到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美国和国内的大连、贵阳等城市演出,并在央视一套和云南卫视播出,获得了许多赞誉。《老鹰叼小鸡》的成功,让我对创作儿童舞蹈产生了很高的热情。看着孩子们那一张张清纯可爱的小脸,听着他们在跳舞时发出的会心的欢笑,使我深深地感到给孩子们创作是多么的重要。
十多年来,我先后创作了《老鹰叼小鸡》、《小乖乖》、《哈尼小伙·铓鼓舞》、《一窝雀》、《猴子掰包谷》、《田间鱼趣》等一批舞蹈,在国内外演出受到了小朋友的欢迎。其中《田间鱼趣》于2009年参加第五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荣获“小荷之星”奖,其他几个舞蹈先后获得云南省、昆明市少儿舞蹈比赛金奖,受到云南省委宣传部的奖励。
“老鹰叼小鸡”是许多人儿时都玩过的游戏。我结合彝族烟盒舞的表演形式,以鸡妈妈辛勤哺育小鸡,和老鹰搏斗保护小鸡为主线,创作成了一个完整的舞蹈。当幕布拉开,小鸡、母鸡、老鹰出现在舞台上的时候,观众一下被带回到了遥远的童年。我根据情节内容的需要,运用了烟盒舞中的技巧,如:“玉瓶倒水”、“蜻蜓点水”、“蚂蚁驮盐”,再加上“倒扎虎”、“软翻”、“抢脸”等,使舞蹈形成了一个个的小高潮,当鸡妈妈和老鹰搏斗并打跑了老鹰时,孩子们发出阵阵的欢呼声。充满童趣的场景也常常引发大家的共鸣,让人乘上遐想的翅膀,飞回到那天真浪漫的童年时光。
儿童舞蹈的题材各种各样。人们在教育孩子时常说,做事不要像“猴子掰包谷”掰一个丢一个,寓意孩子们在学习或做事时要专心致志,有踏实勤恳的态度才会获得成功。舞蹈《猴子掰包谷》的灵感就源于人们常说的这句俗语。加上彝族烟盒舞中又有“猴子掰包谷”这个舞蹈素材,于是我把无形的和有形的舞蹈形象加以综合。舞蹈中我特别提炼了一组“掰包谷”的主题动作,刻画猴子抓耳挠腮时的活泼、可爱和顽皮、机灵的形象,受到孩子们的喜爱。每演到此时,台下的小朋友都学着做抓耳挠腮的舞蹈动作,看完这个节目,孩子们都受到了教育。
多年来的儿童舞蹈创作经历让我深切地感到,童心童趣是少儿舞蹈创作中时时需要把握的核心问题。编导应从孩子的角度去观察、思考和选择,要根据儿童的生活、心理、趣味、年龄和情感去进行创作。作品不论从选材、构思、舞蹈语汇,还是舞美和服装都要富于童心与童趣。云南近年涌现出的优秀儿童舞蹈作品《比比高》亦是这方面的典型。其作品构思巧妙,饶有趣味。傣族儿童想敲象脚鼓,可是人小个矮够不着,他们不服气,搭起人梯,和象脚鼓比比谁高,最后把象脚鼓扳倒,畅快地敲打舞蹈起来。《比比高》的创意十分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是从儿童的角度创作的,所以得到大家的好评和孩子的喜爱。这是编导献给孩子们的最好礼物。
在儿童的世界里,小动物占有非常特殊的位置,所以儿童舞蹈选材多从孩子熟悉和喜爱的小动物以及充满儿童趣味的游戏活动中去寻找,让舞蹈如同游戏般快乐,又让游戏通过舞蹈美化孩子的心灵。所以儿童舞蹈要轻松、单纯、好看好玩,有意识地坚持寓教育于娱乐之中。儿童舞蹈编导贵在要有一颗孩子般天真烂漫的童心,而这一切的原动力是爱。
作为创作者要到生活中去体验,到民间去学习、挖掘民间儿童舞蹈资源。云南传统的少数民族儿童舞蹈非常丰富,我在参与编写《中华舞蹈志·云南卷》时就发现很多彝族、哈尼族的民间儿童舞蹈,有的是自娱自乐、边跳边唱,气氛非常活跃。像彝族烟盒舞中就有一个多姿多彩的舞蹈“动物世界”,我们可以从中采撷表现儿童的舞蹈素材,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啊!所以我们年轻的编导应该到边疆去,到少数民族的孩子中去,和他们交流,和他们沟通,会受益匪浅的。
但是有的编导急功近利,把专业歌舞团的节目稍加改动拿来给孩子们跳。由于作品的创意本来不是为孩子们而作的,所以完全是小孩跳大人舞蹈,看得出来是成人化的作品。还有一种现象,当民间出来一个新形式的舞蹈,专业的成人演员争先表演,儿童的也紧跟其后尾随表演,一时间,民间的、专业的、儿童的都在跳着一种形式的舞蹈,这种跟风式的作品是没有艺术生命的。其实,我们编导应该到生活中去,到民间去,那里有丰富的艺术宝藏等着我们去开采发掘,虽然艰苦,但是有价值。
这些年,我经常到昆明城郊的马村小学、云波小学去给来自云贵川等贫困地区的农民工子女教舞蹈。从这些农村孩子饥渴的眼神中,我能感到他们希望学习,希望像城里孩子一样得到舞蹈艺术的滋养和熏陶,他们没有钱进少年宫学舞蹈,没有时尚的练功服,没有像样的排练厅,只能在球场上晒着太阳练习,但是他们有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我给他们排练《哈尼小伙·铓鼓舞》、《一窝雀》、《田间鱼趣》,当这些节目多次获得省、市少儿舞蹈比赛的奖项时,这些淳朴的农村孩子激动得热泪盈眶。当他们可爱的形象、优美的舞姿出现在报纸和电视上时,那些从建筑工地、菜市场、砖厂里拖着疲惫身体回来的父母亲高兴地说,自己的孩子学舞以后,性格开朗了,胆子也大了,学习更刻苦,做什么事情都很自觉。老师则说,学生们更有集体荣誉感,学校要有什么活动,这些学生都积极参加,更重要的是他们变得自信了,以后面对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都会抬头挺胸去克服。昆明市文联、昆明市舞协的领导和老师们看到一群外来务工子女表演出一个个这样精彩的舞蹈时,感到非常的惊讶与欣喜,随即在云波小学挂牌成立了“外来务工子女艺术团”和“昆明市外来务工子女艺术培训基地”。有关方面还制作了专题片在云南电视台反复播出,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果,舞蹈美育的种子已在这些孩子们心中生根、开花。而我也在这样的创作排演中获得了心灵的净化。
教孩子们舞蹈很辛苦,创作孩子们的舞蹈更辛苦,但是看到孩子们通过舞蹈生活得更加快乐、幸福,更能健康成长,我深为我的工作而自豪。我这样一个爷爷辈的舞者依然童心未泯地和孩子们一起舞蹈,我觉得这是世间最美丽的一件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