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5年4月23日 星期三
在国图文津馆的西北角,在绿树掩映中有一间平房,顺着的指示牌走去,古色古香的文津雕版博物馆便呈现在众人眼前:门板大小的雕版作品《草窗韵语》,两排藏品环绕而成的雕版走廊,整整一面墙壁都被雕版占满的大厅……在“世界读书日”期间,文津雕版博物馆陈设的众多雕版文物,吸引了读者们的目光。
这个设计典雅、散发着淡淡墨香的博物馆,馆内展品分为内府琳琅、释迦语言、铁线丹青、聚珍萃锦、雕椠精华等部分,分区展示了从明代到民国时期的藏品,这其中有古籍雕版、年画雕版、佛经雕版等不同的种类。
“在国内收藏雕版的人很少,市场也很分散,而目前能找到的流传下来的雕版并不多,所以在收藏上还是有一定的困难,书和雕版配套更是难上加难。”博物馆展品的收藏者、博物馆设计者姜寻说。
从中学时代起,姜寻就开始雕版收藏,到现在已有20多个年头,其中他最钟情的莫过于《草窗韵语》雕版。《草窗韵语》是宋人周密的诗集,民国初年被藏书家蒋汝藻以高价购得,董康、罗振玉曾先后影印于世。民国时期,一些文人雅士喜好利用雕版印刷或印制古人著作、孤本秘籍,或刊刻时人著述、私家诗文集。此后,蒋汝藻委托董康精心覆刻于密韵楼丛书之中。2000年初,姜寻辗转三次终于购全蒋汝藻影印宋版《草窗韵语》的雕版,然而整部雕版仍有些残缺不全,他又动起了自刻雕版将其补全的念头。多方寻访后,他找到了从事雕版刊刻的扬州工匠,按照影印本的原版,将《草窗韵语》的雕版全貌展现出来。在入门处摆放的一人多高的雕版作品,就是姜寻邀请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义时完成的,内容即选自《草窗韵语》。这块雕版创下了中国雕版史的尺寸纪录。
在博物馆内,观众还可以看到印刷木滚筒、木活字、铜活字的字模、仿制的古登堡活字印刷机。现场还有刻刀、印刷工具等,观众可以感受刻制、印刷的整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