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和展览是上海市书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通过各种类型、各种形式、各种层次的展览,面向公众普及书法知识。在上海世博会即将开幕之际,他们不仅与上海博物馆、解放日报社、上海市诗词协会发起全国征文歌咏世博活动,将有书法家书写184件诗词作品进行展出,同时将在世博园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举办的以“激活·互动·生生不息”为主题的中国书法展示活动正在紧张筹备之中,而这也是上海市书协参与上海世博会最重要的项目。
“取一尊方墨,细细研磨,沿着几千年的民族记忆,思绪开始流淌。笔,带着时代的气息和千百年来的记忆和积淀‘激活’。惊涛拍岸,胸如潮涌,‘互动、交融、纵横驰骋’。逝者如斯夫,生命的特质正是‘生生不息’,在这稍纵即逝的过程里,每时每刻,我们在书写着历史,也在塑造着自己,这,就是中国书法的魅力所在。”谈及“激活·互动·生生不息”主题的这番阐述,上海市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戴小京说,中国书法的起源、发生、发展,走过了几千年的历史,与世界其他民族不同,我们的先民也许在不经意中偶然触摸到了这个元素,唯一使用的软的书写工具——毛笔,在实用和中国书法造型的过程中,被赋予了无穷变化,因而造出形态丰富的中国汉字,这便是一种激活。但中国书法不是孤立的,它与哲学、美学以及阴阳学说、儒家中庸等很多中国古代思想学说互动、碰撞;相应地,中国书法的发展过程也给予了中国文化思想很多启迪和借鉴。而在互动的长河中,中国书法生生不息,一直延续至今。
据了解,“激活·互动·生生不息”的主题源自2008年秋天众多书家关于上海世博会的一次思考。戴小京说:“大家一致认为,世博会是向世人展示全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平台,中国书法艺术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灿烂绚丽的明珠,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中国的‘艺中之艺’,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艺术之一,因此一定要在上海世博会上得以呈现、展示。但如果像往常一样举办常规意义上的书法作品展览,对于很多外国观众来说就达不到很好的效果。”“一定要有好的创意”,于是上海市书协与中国美院进行了多次沟通,组织理论和策划方面的专家一起研讨,就如何展现中国书法中最核心的内涵而反复磨合,最终提出了这一主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策划,该项目的设计理念日臻成熟:以各个时期中国书法与文化、思想、哲学、社会发展特征为依托,精彩有效地展示中国书法艺术为出发点;深度挖掘中国书法内涵,从书法史的脉络入手表现中国传统书法的内在能量,与社会、自然、当代文化思想的互动关系为亮点;以创造性的艺术方式,新颖的形式展示中国书法为重点。“从先秦开始,每个时代都赋予了中国书法各自的特质,比如秦汉风骨、魏晋风度、大唐气象,以及宋元书法的得意忘形、明清书法的尚态扬理、近现代书法的融帖铸碑。我们要将这些中国书法在特定时代的重要标志和元素抽取出来,不用真迹和平面书法作品,而是通过复制的钟鼎甲骨、简牍漆刻、碑铭拓本,营造出曲水流觞、兰亭雅集、高士隐居的意境。”戴小京说。
将历代书法的重要特征、手法进行概括,不亚于书写一部中国书法简史。“如果将这些写成文字要厚厚一大部书,而我们的展示有可能在一个短暂的时间内让很多不懂中国书法、不知道中国书法或者是只听说过中国书法的中外友人对中国书法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戴小京说。坚持展示中国书法作品和精神的宗旨,以最佳的展示形式,体现中国的书法精神、自然与社会、当代文化与城市之间的内在互动关系,体现中国书法精神生长、延伸、发展潜质的展示理念,将为展示效果提供保障。据介绍,为加强互动,此次中国书法展示活动过程中每天都将有老师提供讲解,上海市书协主席团成员以及全国各省市书协和中国书协的相关人员还将与观众进行面对面交流,现场挥毫,观众也可一展身手,因此这将是中外书法爱好者接触中国书法的一个绝佳的机会。
畅想着即将举办的这场极富新意的中国书法展示活动,戴小京满是期待,在他看来,书法是由表意、象形的图画发展而来的由汉字组成的特有艺术。最初的图像是古人记事和表达思想的一种方法。从象形的岩画到今天的篆、隶、楷、行、草,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无论如何变化,汉字始终保留着“以形见义”的本质特点,这种特点是由毛笔书写的点划、线条产生的笔意而生。这个天地中,“书写”承载着思想、情感、生命轨迹和诗意性的表达,同时也承载着艺术传统渊源和形式结构深刻的象征意义。书法的创造与自然、社会之间,存在着一种密切深刻的内在关系,熔铸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在高科技无处不在、城市化发展的今天,千百年来书写的记忆,将转化为一种生生不息的精神气息,来“书写”我们的生命和城市之诗。 (本报记者 康伟 孟祥宁 云菲 张亚萌 本报驻上海记者 杨雪华 梁珺霞 周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