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滩1.5公里长的中山东一路上,一座开放的“城”由此崛起,从上世纪初起,这里便成为亚洲屈指可数的迈向国际化的大都市之一,“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称谓并非虚言;在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相围而成的5.28平方公里土地上,一个和谐的“园”悄然诞生,在新世纪第一个10年到来之际,近200个国家的风土人情与人文理念被浓缩于此,“世界,在你眼前”的口号绝非戏言。
这座“城”,就是上海;这个“园”,就是上海世博园。
站在2010年世博会举办地这一历史新起点上的“东方明珠”上海,将在未来的185天中,呈现人类不竭的创新活力以及对城市发展的多样探索和对未来生活的奇思妙想。这一切,令无数人为之着迷、为之神往。
“秀”外:营造心中的梦幻家园
哇,那就是“会呼吸的蚕宝宝”呀!咦,那个“青苹果”怎么被咬了一口?黄浦江畔,诸如日本馆、罗马尼亚馆这般因外观“奇形怪状”而引发人们诸多好奇的外国馆数不胜数。游走于上海世博园,就像在欣赏一场国际建筑艺术“秀”。
有人说,无创意,不世博。有如此想法的,还包括来自全球的优秀建筑设计师们,他们在这里自由畅想、挥洒才情,营造着心中的梦幻家园。“字母也能建造房子?”是的,以艺术化的韩文字母为外形,结合色彩斑斓的像素画为装饰来修筑展馆,韩国人用极具现代感和视觉冲击力的建筑设计诠释了他们对于创新的解读。而当你来到“欧洲”,还会看到一朵可爱的“蒲公英”——6万多根光电“触须”被插在建筑物外墙上,每个“触须”都包含有一个发光二极管,“触须”随风轻摆,光泽和色彩的变幻营造出迷人的光影盛宴。相信,这一来自电影《侏罗纪公园》的灵感,让每一分钟甚至每一秒钟的英国馆,都将呈现出不一样的视觉效果。郁郁葱葱的绿色中环绕着一座小巧的咖啡色城堡,那就是卢森堡馆了,它十分直观地表现了“卢森堡”的中文含义:森林中的城堡。如同一座壁垒的卢森堡馆,把中世纪的塔楼包围其中,植被覆盖的屋顶上,设有长椅供人小憩,欣赏周围的美景,巧妙而智慧地演绎了“亦小亦美”的主题。
“要参观荷兰馆,没门!”这听上去是一句玩笑话,但荷兰馆的确没有门,因为它根本就不是一座展馆。以“快乐街”为主题的荷兰馆,由长约400米、向空中延伸的“8”字形街道和数个错落有致地“悬挂”在街道两旁的微型展馆组成,是一座悬浮的“街道建筑”,参观者将经过26栋小房子,并可以透过窗口进行参观,而每栋小房子里都酝酿着快乐的情感,以及创新、文化和持久性发展的理念。“展馆本身就是一个展览。”也许荷兰馆更能体现将建筑贯穿并融于展示的理念,并彻底颠覆了“展馆”这一概念,所有元素都围绕着“展示”这一核心展开。这种展示主题与载体合二为一的创意方式,无疑为建筑设计和展示设计的惯性思维提供了更多可能。
远远地就看见长颈鹿在“奔跑”,“那一定是非洲联合馆!”在造型变幻万端的外国展馆区,很多展馆一眼就能够被认出,因为它们不约而同地被烙上了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民族色彩,风情、民俗、宗教、艺术在此交相辉映、各放异彩。建筑设计师为这座上海世博会园区内最大的国家联合展馆围上了一张硕大的“画布”——在高15米的墙上种下翼展百米以上的参天大树,繁茂葱郁的树下,暖暖的金色浸透了地平线,火火的红霞晕染了天空,长颈鹿、非洲象还有或圆或尖的屋顶散布其间……辽阔非洲,自然、率性且带着一丝神秘。
与非洲联合馆一样“扎眼”的还有马来西亚馆——采用本土建筑的特有符号,尖端交叉构架的结构使其形成了两个高耸的坡状屋顶,屋顶被柱廊架起,在手法上模拟传统长屋,外墙借鉴了传统印染的纹样,由蝴蝶、花卉、飞鸟和几何图案组成,犹如一艘远航而来的“木船”。同样极富民族特色的外国展馆还有很多:将拉合尔古堡等比例复制,巴基斯坦馆再现了昔日皇家宫苑的风采;以36洞桥为基础元素,伊朗馆古色古香的装饰让人联想到伊斯法罕古城;作为太阴历观测平台和采珠人、渔民归来的信号塔,卡塔尔馆的外墙图案是标志性建筑巴尔赞塔;模仿连绵起伏的沙丘建造的阿联酋馆,显示着这是个沙漠中的国度,微风吹来,似乎还能感觉到沙在移动……参观者的目光,无一例外地被它们“夺走”了。
在上海世博会上,一些国家选择利用中国元素——工艺或材料来建造自己的展馆,使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激荡,并由此碰撞出了迷人的火花。从卢浦大桥向下看,用藤条“编织”的“篮子”就是西班牙馆。在蓝天与阳光的映衬下,深浅有致的藤条依稀“写”出“日”、“月”、“友”等汉字,表达着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这8524块不同质地、颜色各异的藤条板由山东工人手工制作,覆盖在钢架为“骨”、玻璃为“胆”的场馆墙上,平铺开来足足有12000平方米,呈现出如波浪起伏般的流线型。不经过任何染色,藤条用开水煮5小时可变成棕色,煮9小时接近黑色,这就是这些藤条板色彩不一的“秘诀”。之所以采用编织藤条板的技术是因为,无论在西班牙还是中国,这项古老的手工艺都有着悠久的历史,而西班牙馆就成为连接两国人民的一座桥梁。
“慧”中:踏上世界文明之旅
看过了这许多风格迥异、特色鲜明的各国建筑,人们总是想将它们比较一番:究竟哪个最吸引人?但这真是个无法回答的问题,因为它们各有各的“手段”、各有各的“精神”、各有各的“态度”,也各有各的一份精彩。
拥有同样精彩的还有蕴藏在展馆中的“智慧”。
“童话指导着建筑设计,还是布展的灵魂。”俄罗斯馆被布置成了著名作家诺索夫名作《小无知历险记》中的“童话森林”,观众将在好奇小男孩小无知的带领下开启一场奇幻之旅,探寻俄罗斯的历史文化、地方风情和最新科技成果。与此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是阿曼馆,展馆如同一艘停靠在苏哈尔港口的航海古船,而馆内也大有乾坤——以《辛巴达航海记》为故事线索,置身其中的人们将展开一次神话之旅,游历尼兹瓦古都。外形似一艘高悬于空中的“月亮船”的还有沙特阿拉伯馆,这座上海世博会园区中造价最昂贵的国家展馆,通过地面和屋顶栽种的枣椰树,营造出一个树影婆娑、风情浓郁的“空中花园”,而“船舱”内,两个篮球场大小的1600平方米的IMAX3D影院绝对震撼,观众在悬空步道上自由穿梭,全方位环绕的银幕就在你的脚下,从中可了解到这个沙漠绿洲的地理、人口、历史、政治等概况。
说到推出极富创意的展示方案,担纲加拿大馆创意、设计和展览的加拿大太阳剧团也属佼佼者之一,按照上海世博会加拿大政府总代表大山的说法:“展览和展示活动极具表演性。”乐器演奏和高跷、魔术表演自不待言,能够将马戏表演融入完整故事呈现在观众面前,非这一世界顶级演艺剧团莫属。当然,世博园中“极具表演性”的国家展馆远不止加拿大馆,激情的西班牙歌舞、纯正的莎士比亚戏剧、古典的奥地利音乐,以及意大利歌剧、日本能剧、新西兰原住民舞蹈……也都成为不得不提的看点。这些分布在各国展馆中的一座座舞台、一个个展览、一处处影院,将舞蹈、音乐、戏剧、文学、视觉艺术和媒体艺术等多样文化带到了中国,因为世博会不仅是科技的盛会、创新的盛会,更是文明的盛会。
世博会中的上海是属于世界的,而海纳百川的上海也为世界各国文明对话提供了极佳的平台。在这里,世界各国的不同文化汇集于此,各民族深处的历史和文明,都将通过艺术和科技的手段被阐述和表达出来。
当一块“红盖头”被慢慢掀起,一个娇羞的“新娘”露出了真容——来自丹麦的小美人鱼,面朝一湾清水静静而坐。安徒生和他的童话从丹麦走向世界,走进了无数孩子乃至成人的心中;如同一本生动的童话书,丹麦馆也在为人们讲述这个“童话王国”的幸福生活。作为丹麦的象征,小美人鱼铜像自1913年落成后的近100年间从未离开过哥本哈根港口,这是它第一次走出国门,向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传达童话的浪漫与美好。“小美人鱼真的‘游’到中国来了!”步入丹麦馆的观众,大都会发出如此惊呼。而跟随小美人鱼一同首次来到中国、让众人惊呼的,还有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珍品——米开朗基罗的两幅杰作《水果篮》和《捧果篮的男孩》,以及巴黎奥赛博物馆的7幅珍藏——米勒的《晚钟》、马奈的《阳台》、凡·高的《阿尔的舞厅》、塞尚的《咖啡壶边的妇女》、博纳尔的《化妆间》、高更的《餐点》、罗丹的《青铜时代》,每一件都是艺术史上的“传奇”,身价过亿的它们分别出现在意大利馆和法国馆中。“你们摸了吗?它将带给你好运,许个愿吧,它会让你梦想成真!”走进捷克馆,观众都会被这样的话语提醒。数千名布拉格居民和游客,每天都会在查理大桥上触摸圣约翰·波穆克雕像下的青铜浮雕以期待好运,而这件青铜浮雕现在被安放在捷克馆中,“这是有史以来首次在捷克以外的地方可以有人触摸到好运的机会”。除此之外,你还可以欣赏到:蛇形装饰、图腾、面具,墨西哥馆中汇集了许多墨西哥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宝贝和一些私人的珍贵藏品;科潘遗址和红色玛雅神庙,洪都拉斯馆让人们对神秘的玛雅文化产生浓厚兴趣;阿希雷姆国王的石棺模型,在这件黎巴嫩馆的展品上有被公认为希伯来文和希腊文、拉丁文始祖的腓尼基文字;以及朝鲜馆中的古墓壁画、柬埔寨馆中的吴哥记忆、埃及馆中的法老遗物、秘鲁馆中的马丘比丘……到上海逛世博,绝对可以做一次弥漫着浓厚人文气息的环球旅行。
静态的文物只能是凝固的历史,而崇尚自然的心态和强有力的人文艺术,让现代艺术与久远文明共存并扶持前行,是一些国家展馆希望告诉这个世界的。一幅巨大的土著艺术作品墙矗立在澳大利亚馆中:30个用木头、浇铸树脂及钢料塑成的mimih柱,代表了身材修长而苗条的穴居精灵,它们来自山石嶙峋的阿纳姆地高原;还有用传统纤维编织、由金属浇铸而成的鱼群yawk yawks,是传说中的水中精灵,游弋在展区上空。据悉,这些内饰都是马宁里达镇土著居民通过手工制作而成,向人们展示了他们的精神信仰和生活状态。以庙宇、佛塔、神龛和殿堂闻名于世的尼泊尔,馆内以大型佛塔形式为主体,凸显寺庙之城加德满都在1000余年历史中作为建筑艺术文化中心的地位,周围环绕数个代表不同时代的尼泊尔民间房舍,展现历史上尼泊尔工匠杰出的建筑艺术才华。而这些展品的装饰品皆为纯手工制作,木雕、陶塑上精美的图案由约350户尼泊尔家庭耗时近两年完成,精巧绝伦的雕刻工艺、美轮美奂的佛塔建筑呈现了原汁原味的风情。
望“远”:这样的城市,才会让生活更美好
世博会是一扇通透的窗口,经由它我们再一次邂逅了周遭的世界;世博会是一条友谊的丝带,经由它我们再一次维系了人类的情感。当参观结束,站在上海世博会园区出口处回望的人们,不禁暗自发问:世博会,让我们看到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
答案,当然还在世博园中。人们透过某幢建筑物的窗户,不经意中可以看到一个个陌生而熟悉的家庭生活场景。这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馆之一——城市人馆中的一个场景。这一展馆中设置了“家庭、工作、交往、学习、健康”5个主题展区,分别对世界五大洲6座城市中6个家庭进行跟踪拍摄,然后将采集的影像资料播放出来,从而讲述城市人生活的故事。其实,这一从微观视角深刻反映人与城市的关系,使人们从旁观者的角度反思城市人真实生活的意图,也是所有国家展馆欢聚上海探讨城市发展之路、进行文明对话、展望人类未来的目的之所在。
梦想可以造就一个人的未来,能够引领人类城市的发展。在世界城市从起源到走向现代文明的历程中,人类有很多大胆创新和开拓之举,但也有很多值得借鉴和反思之处。今天的世界,金融危机余波未息、气候形势日益严峻、区域动荡依然存在,还有灾害频发、能源紧张、环境污染、人口膨胀等一系列问题,都让我们无法回避,人类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通过国际化的展示语言、展示形式和展示内容,揭示创造更美好的城市、更美好的生活,才是所有国家展馆所传递出信息的关键,无论是一件展品、一张图片、一个场景、一个故事、一个案例,抑或是一个游戏、一次体验……都在力图对人们说: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理想城市,但只有全世界的人相互理解、沟通、合作、支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这样的城市,才会让生活更美好。(本报记者 康伟 孟祥宁 云菲 张亚萌 驻上海记者 杨雪华 梁珺霞 周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