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与展示创新
http://www.cflac.org.cn    2010-04-30    作者:    来源:中国艺术报

吴国欣(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上海世博会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总工程师)

欧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生)

    世界上没有一个类似世博会这样重大的世界性活动能够如此深刻地影响到全人类的发展。在这个盛大的舞台上,展示的理念、形式和文化正在不断地创新和进步。随着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展示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展览,而是结合主题,涵盖建筑、景观、环境、视觉传达等多领域,涉及艺术、人文、生态、科技、工程等多方面的综合性系统设计。

    世博会是全人类的国际盛会,它让全世界各地代表全人类智慧和文化结晶的人们团聚在一起,使他们能面对面地彼此交流思想和情感,共同探索和展望未来。在世博会159年的岁月里,展示正随着人类文明和科技的进步不断地向前跃进,而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也为中国在展示创新方面的探索和实践打开了一扇与世界沟通的窗户。

    世博会与展示的演变

    1851年第一届伦敦世博会,展示是最为重要的形式之一。但当时展示手段比较单一,即在一个由主办方统一修建的大场馆内,通过一定的分类体系为参展方提供一定的展示空间。随着参展方、展品的不断增加,以及出于经济上的考虑,独立的主题馆、国家馆及企业馆、游乐及主题乐园相继出现,逐渐形成了世博园区,形式也从单纯的展品展示延伸到了论坛、娱乐及文艺节目。到了1933年美国芝加哥世博会前,世博会展示、活动和论坛的三要素框架已经基本形成,更为重要的是,这届世博会放弃了历届世博会展品分类的展示体系,而是将一个统一的主题“一个世纪的进步”贯穿于整个世博会之中。展品不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展示、传递和交流各自的文化与理念成为了世博会的核心。

    随着这一核心的确立,展示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逐渐摆脱了严格的“组”和“类”规则之后,展示方式按照参展者的意图或者根据各自的目标朝着各个方向发展:从历史回顾到未来展望,从对科学的早期贡献到尖端技术的发展,从自然或文化环境到尊重生态或者注重社会成功,从节日传统到艺术杰作,各种题材纷纷亮相,或多或少地遵守博览会的规则和精神,表达着各自对于展示、沟通和交流的渴望。展品这个一成不变的形式终于被打破,世博会开始成为展示创新的舞台。

    到了本世纪,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和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相继成功举办,展示可以用日新月异、突飞猛进来形容。2010年上海世博会通过更规范的主题程序,将人类自身发展的成就和对因发展而产生的问题的关切聚焦于本届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实现和表达于世博园区及各场馆中,展示的内涵得到了极大的延伸和发展。

    今天,世博园区内的建筑、景观、环境等各种要素贯穿到展示之中已逐渐成为世博会的设计理念之一。参观者一进入世博园区,通过建筑、景观、环境就能对本届世博会和各展馆的展示主题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世博会与展示理念的创新

    上海世博会上,名为“紫蚕岛”的日本馆是由两层含太阳能发电装置的超轻“膜结构”构成的,宛如一座“太空堡垒”,又名“会呼吸的场馆”。它在设计上采用了尖端的环境控制技术,使得光、水、空气等自然资源被最大限度利用。展馆外部透光性高的双层外膜配以内部的太阳能电池,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自主产生能源,并且可以随着日光和夜晚的灯光变化随时变换各种“表情”;展馆内将运用能够吸收阳光、存储雨水、吸取自然空气的“循环呼吸柱”,这两项技术都是世界范围内的首次尝试。此外,日本馆内将通过展示中日联合“拯救朱鹮”的故事,让参观者体验到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市生活形态。生态与自然的原则其实早已融入到日本的设计文化中,“与自然共生”的生态展示理念在上两届世博会上就得到了充分体现,如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上日本设计建造了一座建筑史上规模最大、重量最轻的纸造建筑,实现了“零废料”的理念;在2005年爱知世博会上则运用竹尺、纸筒与木材进行建筑与展示的设计,是该届世博会“自然与睿智”主题的最好体现。

    西班牙馆从另一角度对展示理念的创新进行了诠释。在上海世博会上,西班牙馆采用了不同质地、颜色各异的藤条板,包覆在用先进技术造就的钢玻璃结构外,呈现出如波浪起伏般的流线型。阳光透过藤条缝隙,洒落在展馆内部,为游客带来梦幻般的感受。之所以采用编织藤条板的技术,是因为无论在西班牙还是中国,编织藤条这项古老的手工艺都有着悠久的历史,用藤条修建的场馆令人有亲切感,犹如连接中西方的桥梁,可以使参观者更好地了解现在的西班牙。这些藤条板全部是在中国山东制作完成,根据颜色的深浅,它们会略带抽象地拼搭出“日”、“月”、“友”等汉字。8524块藤板深浅各异的秘诀就是将藤条用开水煮,煮5小时可变成棕色,煮9小时接近黑色。这一自然形成的色彩不仅富于生态气息,而且工艺独具匠心。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上西班牙馆也是选用了极具民族特色的陶器进行建造,15000块颜色鲜艳的六角形陶器砖中有4000块在日本本土烧造,这一做法不仅将两个国家和民族之间的距离拉近,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建造成本。由此可见,将本民族传统与当地材料及工艺相结合的因地制宜的展示理念确实是一举两得。

    从本届世博会上已完工的各国自建馆的展示来看,不仅展示主题的引导作用日益明显,而且建筑本身是最为宏观的展示形式这一理念也越来越被各国设计师所认知和实践,并且在上海世博会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上海世博会荷兰馆彻底颠覆了展馆这一概念,所有的元素都是围绕着“展示”这一核心展开的。荷兰馆总代表这样来形容它:“荷兰馆是一个开放式的展馆,没有前门和后门,而展馆本身就是一个展览。”参观者将沿着快乐街经过26栋“小房子”,而每栋房子里都酝酿着快乐的情感,创新、文化和持久性发展的理念,展示了荷兰是一个开放性的社会,每个人都可以从各个方向进入其中,加入到快乐街当中来。这种展示与建筑载体合二为一的创意理念为展示创新的惯性思维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世博会与展示形式的创新

    随着主题展示创新体系的发展,以实物、照片、文字为主的展示形式逐渐被以体验性、娱乐性和互动性的展示形式所代替。

    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大道乐园的引入,使全世界各民族多元文化在世博会上以体验的方式实现交流成为可能。参观者在此体验了各种时尚流行的娱乐项目,同时在轻松的游玩中开阔了眼界,增加了知识。展示不再是通过告知、灌输来传递信息,而是通过蕴含在展示中的科技、人文和理念,让参观者能体验到展示所要表达的内涵。

    展示所关注的应当不仅仅是参观者看到了什么,摸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什么。西班牙萨拉戈萨世博会的主题是“水与可持续发展”。日本馆在影片播放完毕后,正面屏幕打开,一条瀑布飞流直下,溅起的水花和雾气迎面扑来,参观者与水有了一次更加亲密的接触,从而引起参观者对世博会主题“水”的重新思考。西班牙馆内的巨大冰块让参观者不由自主地去触摸留下手印,在炎热的夏天感受到凉爽,并且冰块随着人们的不断触摸逐渐变小直至消失,引起了人们对于温室效应的反省和警觉。

    在上海世博会瑞士馆的设计中,设计师将缆车作为一个游戏元素纳入到展示中,通过城市和自然景观的空间平衡反映了本届世博会瑞士馆的主题。缆车带着乘客从负荷沉重的城市进入馆顶的“自然乐园”,不仅可以进行全方位的游览,还能与大自然亲密互动,参观者甚至还能用脚触碰到花草,享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德国馆展示中最大的亮点是一个名为“动力之源”的展厅。在那里,参观者可以与展厅内的巨大金属球进行互动,金属球会随着人群的动作及呼声作出各种回应。新西兰馆的设计将展厅以露天的形式进行展示,室外的阶梯花园可以使参观者在其中深刻地感受到新西兰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和谐的生态环境。

    此外,展示形式的创新还体现在可持续发展上。上海世博会除了一轴四馆等少数建筑永久保留外,其余的场馆将在世博会结束之后拆除,这决定了在开始就应考虑建筑和展示的表现方式,在材料、技术、安装、拆除等各方面都需要进行总体的策划。

    上海世博会组织方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要求各参展国尽量使用可重复利用的材料、低能耗低碳排放的能源运用策略和诸如水循环等各种可持续手段,这成为了展示创新中所要考虑的关键方面。日本馆设计方就提出环境考虑是方案选择的主要标准,同时由于考虑到临时性,避免了采用地桩的结构,选择了尽可能轻的膜材料结构。韩国企业馆外立面采用了可再利用的合成树脂膜材料,世博会结束后,这层外立面将被做成各式各样的环保袋。芬兰馆的白色外墙好似由一块块冰搭建而成,而其真正的“身份”是一种新型纸塑复合材料:以标签纸和塑料的边角余料为主要原料。这种来自芬兰的创新建材在环保和可回收的原则上经过精挑细选,通过上海世博会芬兰馆进行首次大规模应用和展示,以此表现芬兰馆节能环保以及“灵感分享”的主题。

    展示形式的创新还体现在建筑和展示空间不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形式、结构、灯光及多媒体的变化而变化。英国馆的造型用6万多根光电触须形成了一个信息与图像传达的直观通道。每个触须都包含着一个发光二极管,随着光泽和色彩的变幻,将营造出夜晚迷人的光影盛宴。在开放的184天中,每一分钟,甚至每一秒钟,英国馆都将呈现出不一样的形态和色泽,带给人们充满着不确定性的猜测乐趣。法国馆中心位置是一座法式园林,中央水池排干将变成舞台,各式文化节庆活动可以在这里举行。波兰馆在设计上融合了波兰传统民间剪纸艺术和现代时尚元素,镂空花纹的剪纸图案营造出明暗对照的独特透光效果,光线可以通过剪纸的缝隙进入大厅,室内每时每刻的光影效果都将不同。夜间随着穿透展馆的灯光的变化,整个建筑将呈现出美轮美奂的视觉效果。

    世博会与展示文化的创新

    世博会不仅是科技的盛会,创新的盛会,更是文明的盛会。在这里,全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汇集于此,通过展馆的形式集中进行体现,展示文化的创新就是要将蕴含于各民族深处的历史、精神吸收过来,通过艺术和科技的手段来诠释和表达。

    上海世博会马来西亚馆采用本土建筑的特有符号,尖端交叉构架的结构形成了两个高耸的坡状屋顶,外墙借鉴了传统印染的纹样,由蝴蝶、花卉、飞鸟和几何图案组成,犹如一艘远航而来的“木船”,极富民族特色。阿联酋馆模仿沙丘而建,连绵起伏,微风吹来,似乎还能感觉沙的移动。展馆内部却呈现了另一番风情,清澈的溪涧、凉爽的树林、视听技术集中展现的奢华建筑,似乎让人忘却了这是沙漠中的国度。参观者在馆内可以看到利用视听技术所营造的现代阿联酋,它有着快速发展的城市环境,有让世界瞩目的建筑和风景,还有丰富多彩的时尚文化。

    世博会不仅是科技、文化、艺术集中体现的舞台,更是展示创新最好的动力和契机。我们要抓住上海举办世博会这一机遇,充分利用好这一平台,通过参与、参观和学习,对中国的展示创新有所推动,并为中国展示创新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相信通过上海世博会各国在展示的理念、技术、形式、文化之间相互吸收、交流和沟通,中国在展示创新方面能得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