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人物画骁将马国强
http://www.cflac.org.cn    2010-04-30    作者:邵大箴    来源:中国艺术报

    马国强 原籍河南省温县,1952年1月生。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中国画专业。1982年入中国画研究院(现中国国家画院)人物画创研班进行创作。现为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协理事、河南省人大常委、河南省文联主席、河南省美协主席。

    马国强是中国水墨画坛具有重要影响的实力派人物画家,上世纪80年代前后,他以工笔画、连环画和插图的创作研究为主并有大量作品发表参展,其中《春暖》入选《中国新文艺大系·美术卷》。近10年的工笔画、连环画创作实践,锤炼出画家坚实的造型能力和娴熟的线描功力。90年代前后转向小写意水墨人物画创作实践。他坚持面向生活、坚持写实、坚持水墨本体语言的探索和研究,以速写入画,在广泛吸纳当代中国水墨人物画大师艺术技巧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生活气息浓厚、构图严谨饱满、造型平实自然、用线灵动飘逸、墨色淋漓透明的水墨速写人物画风格。

    1986年作品《春暖》、《淡淡的晨雾》、《山雀》入选全国六届美展,其中《山雀》获优秀作品奖,《春暖》被选入《中国新文艺大系·美术卷》;1995年作品《安塞腰鼓》入选全国八届美展;1997年、1999年两次获中国文联授予的中国画坛百杰称号;1999年作品《豫西节日》入选全国九届美展;2001年作品《春暖》入选百年中国画展;2003年作品入选中国画研究院“东方之韵·中国画创作成就展”;2004年作品获中国艺术研究院颁发的黄宾虹艺术奖;2004年作品《版纳集市》入选全国十届美展;2005年作品入选中国美术创作院主办的“南北人物·当代中国人物画学术交流展”;2007年作品《河山》获建军八十周年全国美展铜奖;2008年5月担任全国首届中国画线描艺术展组委会主任及专家评委;2008年6月应邀参加中国国家画院主办的“真情无价、真爱永存”中国当代优秀美术家慈善作品展;2008年6月应邀参加中国美协主办的“灵感高原——当代西藏主题绘画邀请展”;2008年6月应邀参加全国政协书画室及人民政协报社主办的“民族团结颂——中国当代优秀书画家作品邀请展”。

    在当今国画人物画领域,马国强是一位智勇双全的骁将。说他有智,是因为他不只练手头工夫,只顾绘画实践,还善于用心思考艺术问题和探索创新之路;说他有勇,是因为他在自己的艺术创作和他所从事的社会工作中有股不怕风险、不计得失的闯劲。从河南大学美术系毕业之后,他一方面专攻人物画创作,一方面,又一个不留神在新闻战线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他不仅做过与美术有关的《河南画报》的主编,更创办过声名显赫的《大河报》。在《大河报》他主持工作近10年,正是主要在他的精心操劳下,这份报纸不可思议地跻身于世界报业百强。马国强在这个过程中,始终没有放弃他酷爱的人物画,他把办报工作视作是自己人生经历中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视作一位人物画家接触人、了解人、熟悉人,洞悉社会的一次机会。画画必须有辩证的思维方法,而这种思维方法,往往可以在社会交往中通过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获得。与不少担任领导职务后疏于业务的画家不同,马国强没有因此影响到专业界对他的高度认可和评价。当然,同时游刃有余地做两类不同心爱的事,不能不说他思维转换之敏捷和处事工作能力的过人。

    画画,首先是一种手艺,要在手艺上过关必须能吃苦耐劳。画画,又不止于手艺,人物画要达到形神兼备,要能传达情、趣、韵、意,还要作者有相关的生活经验、艺术修养,更要有悟性。为获得过硬的造型能力,马国强付出过辛勤的劳动,直到今天他还在手艺的纯熟、完善上下功夫。与此同时,他很重视全面提高自己的全面修养,不断深入体悟艺术的创造原理。关于国画人物画的造型,上世纪以来一直有笔墨造型与素描造型之争。撇开国画界的门户之见不说,看看20世纪人物画的成就,就明白合理吸收西画素描造型和写生的方法,对现代国画人物画的发展是有益的。所谓“合理吸收”,就是将西画塑造人物的技巧用于笔墨结构与趣味之中,而又不拘泥西画的解剖、透视和光影方法。马国强接受的是“中西融合”式的美术教育,那时美术界对国画的传统审美观与笔墨问题还不够自觉。但毕业之后,他在艺术实践中逐渐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特别是在1982年参加当时中国画研究院(现中国国家画院)主办的第二期中国画人物画创研班之后,他一方面注意研究现实生活中的人,注意写生;另一方面,他认真研究国画人物画传统。由近及远,从黄胄到蒋兆和、徐悲鸿,往上直追任伯年、陈老莲,并结合他们人物画的成就,研究宋代用线的方法。在当代画家中,他既关注北方画派在形象塑造上的成就,也吸收浙派在运用线方面的特长。总之,他能综合地吸收诸家长处,为我所用。长期以来,他琢磨和摸索的是如何用有表现力的线创造人物形象,也就是说既要发挥中国画传统线特有的审美特色,又要使线为特定的形象塑造服务。作为中国画造型骨干的线,通过它的强弱、曲直、长短、粗细、浓淡、虚实、转折等变化来表现物象的形体、质感和动势等复杂关系构成的形态、情态,同时表达作者主观的感情。与线同时发挥作用的是皴、擦、点、染的笔法、墨法,正是这些线法、墨法与笔法的同时使用,才能使表现客观物象和作者主观感情的画面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我们观察马国强近20多年的艺术历程,不难发现,他正是在追求中国画艺术语言表现力上做了许多探索,在这个过程中他肯定有过许多苦恼,也从中找到了极大的乐趣。只是,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他也清醒地认识到,绘画语言虽有独立的审美特质,但它毕竟要为表达一定的社会内容服务,才能发挥更大的艺术功能。因此,他在绘画题材内容上是有严格选择的,他画少数民族人物或古装诗意人物,不是出于猎奇和炫耀笔墨的目的,而是表达某种人文精神,彰显某种精神气质;近几年,他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他更熟悉的中原地区劳动者形象的刻画上。这些身处改革开放新时代、面临市场经济的中原地区当代普通工人、农民的形象,目前还很少在绘画作品中出现,可以说马国强进入了一个人物画未被开垦的处女地。读他的这些人物画,首先感到他对被描绘对象的熟悉与感情,他笔下的人物形象亲切、质朴而机智。他塑造单个人物的形象,也画众多人物的场面。由于他有很强的速写能力,能用画笔迅捷而生动地勾画出人物的轮廓和动态,画面上强烈的生活气息迎面而来。这些人物不是静止的,他们似乎在我们周围活动着;这些人物是亲和的,他们似乎在与画外的观众进行交流。多人物的构图中,马国强在刻画不同人物的表情和内心活动时,更多地注意人物情绪的刻画和画面气氛的渲染。格调清新、明朗与抒情,是马国强笔下人物形象的一个鲜明特点。产生这种艺术效果的重要原因是马国强的用线兼有刚直的清晰感与柔和的流动感。他善于处理画面整体与细部的关系,就整个画面来说,众多的线往往组合成大的动势,而具体到某一组或某个局部,线的排列则在并行、交叉、重叠中,在断续、转折中产生微妙的变化,造成似音乐般的节奏与韵律,产生一种情致与趣味,而墨的浓淡渲染,加强了画面视觉与心理的感染力。这不能不说是马国强从传统绘画中获得了启发和熟练地掌握了书法用线特点所致。而正是他这些特有的语言表现技巧和他作品的题材内容相结合,构成了他在当代国画人物画领域独特的、不同于他人的风格面貌。

    马国强的艺术创造正处在“进行式”中,和一切有成就的艺术家一样,他懂得一个艺术家风格的相对稳定既是重要、必要的,同时又是对自己一个新的提示:切忌重复自我。他现正在满怀信心地运用他旺盛的精力、冷静的理性精神和对艺术的热情,为展现自己新的创作面貌做新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