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玉树的《雪域欢歌》
http://www.cflac.org.cn    2010-04-23    作者:廖燕飞    来源:中国艺术报

    2月27日至3月30日,由文化部和国家民委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全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演”在北京举行。演出调集了全国20个省、自治区20余个少数民族的近2000名少数民族同胞,向广大民众展示了9台各具特色的节目。

    在9台18场的演出中,有一个节目备受观众、专家的喜爱与认可,以致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两次赴京参加了此次调演的开幕式“多彩民族——综合专场”和“高原奇葩——青海省专场”,并在“灿烂中华——综合专场”演出中担当压轴的节目,这就是玉树人民不远千里给我们送来的《雪域欢歌》,该表演团体是青海玉树土风歌舞团。

    参加《雪域欢歌》的演员,大部分是地地道道的农牧民,其中很多农牧民演员都是第一次来北京。他们的演出朴实、自然、雄浑,散发着生活的气息,本真地反映出民族文化的内涵。这些普普通通的农牧民在台上自然的笑容,让看惯了“做”出来的艺术效果的观众感到发自内心的感动!节目融玉树依舞和玉树卓舞为一体,以其质朴天然的风貌、昂扬激越的激情和为生命而歌舞的真挚与忘我,让观众压抑不住心中的激动,大声呐喊,用力鼓掌。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4月14日,这群可爱的演员在离开北京不到两周的日子里就遇上了如此撼天动地的地震。20日,在与青海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派到玉树救灾的工作人员王渤联系上后,得知多数演员的家已经倒塌,正忍受寒冷,等待着帐篷。该团有3名演员在地震中遇难,其中一位叫索南扎西的男演员不久前就在首都舞台上表演《雪域欢歌》。

    此刻真希望时间停止在演出结束的那一刻,明亮的聚光灯下,目光与掌声簇拥着他们,欢乐围绕着他们。他们是一群如此朴实又可爱的演员。每次外国友人围上来合影时,女孩羞涩的神情,男孩憨厚的笑脸仿佛就在昨天。由于演出的靴子上布满铃铛,走起路来叮咚作响,演员们怕影响我们工作时蹑手蹑脚行走的体贴至今让我们倍感温暖。然而此时此刻他们却正遭受着如此沉重的灾难。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尤其是舞蹈类的非遗保护工作的重心在于人,地震给玉树的非遗保护带来的损失难以用数字来衡量。在玉树,舞蹈类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两项,一为玉树卓舞,一为玉树依舞,其中玉树卓舞有一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昂家措。在对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伤亡情况进行调查,解决基本生活安置,摸清非遗资源损失情况后,非遗保护工作将会运用多种方式对其进行抢救性保护。

    胡锦涛总书记在玉树复课的帐篷学校黑板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新校园,会有的!新家园,会有的!”是的,一切都会有的,只要大家团结一心、众志成城,雪域终会有欢歌。他们的舞姿、他们的艺术已经永远深藏在我们心中,通过抢救和努力,玉树依舞、玉树卓舞将在玉树的子孙后代中传承发扬,舞动出新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