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19125年4月15日 星期二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首 页要 闻地 方维权行动文艺评论九州副刊书 缘艺术星河特别关注百家论艺艺海春秋世情写真
重大报道专 题钟鼓楼艺苑走笔名家访谈记者专栏报社动态刊登广告订阅报纸联系方式|报社简介|
简论明式家具的道家思想
http://www.cflac.org.cn    2010-04-20    作者:牛瑞胜    来源:中国艺术报

    儒、释、道,乃中国文化的三大支柱,其三者又有不同的分工。儒者,多在政治、经济、伦理上起更大的作用,而释和道更反映在艺术和思想上。特别是道家思想和佛教相比,不但产生于本土就其历史也更加悠远,对中国文化的浸淫也最深。可以这么说,中国所有的文学艺术,没有不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自明代兴起的红木(硬木)家具,与其说是一种生活必用品,不如说是一种艺术作品,它从家具的用料、形制、美学内涵等诸多方面,无不深深地反映了道家的哲学理念和艺术思想,使这一种类的家具孕育为一种精英文化,数百年来逐渐成为具有中国独特意味的家具艺术,为世界家具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道”与红木家具“形制”的关系

    中国的家具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发展到唐代从跪坐、趺坐逐步转向了垂足高坐,这个时期是我国家具发展的关键期,到了宋代完全由床转入了地上,但是直到明代才是我国家具发展真正的黄金期。那么,为什么明式家具代表了我国最高的发展水平?又为什么会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对世界家具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呢?我想除了使用优质硬木如黄花梨、紫檀、鸡翅木等名贵木材之外,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是,明式家具不管从外在形质还是蕴藏的内在精神都和道家思想有着很大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用料。明式家具最为珍贵的是选用了美轮美奂的硬木材质,这种用料讲究在我国有着深远的历史。西汉中山王刘胜《文木赋》:“制为杖几,极丽穷美;制为枕案,文章璀璨。”可见,很早以前,我国木用制品在“选料”上就尤为重视。这种用料也暗合了老庄的哲学思想。不管是紫檀、黄花梨、鸡翅木、乌木还是铁木等硬木都属于红木范畴,虽然其种类繁多、产地不同、价格也相差很大,但是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特性:质地坚硬、经久耐用、花纹自然、光泽柔和以及生长缓慢、价值昂贵等,这种材质和道家的质朴、醇厚、自然的思想相吻合,所以,自明代始直到今天都受到文人雅士、上流社会的追捧和喜爱。

    二是造型。从广义的角度来看,我国古代家具取得的最高成就当是明、清两代,但是为什么被后人乃至世界家具史所公认的是明式家具呢?主要因为明式家具的外在形式追求简洁、明快,不事雕琢,以“线”造型,这是明式家具最为典型的造型特点。因此,给人以婉约洗练、线条流畅、疏朗大方之审美感受。表现出天、地、人的和谐,是宇宙万物的缩影,和道家思想的“无为”“道法自然”世界观有着高度的统一。

    三是装饰。清式家具之所以没有明式家具被世人所肯定、赞许,就是清式家具主张繁缛、修饰、雕刻,它和老庄思想是相违背的。可以说,明式家具在装饰上最“本色”,它在最大程度上保留和追求“硬木”所特有的自然花纹和厚重的光泽,尽量减少外在的人为装饰,以达到自然、本原,其韵味彰显出高贵而不张扬,华美而不轻浮的审美特色,这完全和道家思想所反复倡导的“务本”“返璞归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用黄花梨和紫檀所制作的家具,一般都不上漆,保留其自然的光泽,更为可贵的是,在长期的使用中所产生的包浆越发醇厚、绵长,反映出道家思想不求“外力”的“至柔”之力。

    四是工艺。明式家具不仅在形制上追求简约和自然,以天地为准绳,而且在具体的制作工艺上也体现出,物、我、天的和谐和统一。明式家具的雕刻手法非常简单,不外乎浮雕、透雕和圆雕,尽量不随意的雕饰,体现自然之美。“燕尾穿带”的缝隙看似率意,其用意深刻,留下了一扇和自然对话的窗口。线脚、榫卯结构遵循自然规律,安装、拆卸方便。特别是榫头间的联合一般不用钉、胶和牢固不破的方法与自然、人类对抗,而是使用从鱼鳔中提炼出的“鳔胶”。此联合剂纯属天然物质,无异味对人体毫无伤害,等等这些都是道家基本思想在明式家具制作工艺中的具体体现。

    “道”与明式家具“神韵”的关系

    如果说明式家具在“形式”上和道家思想有诸多相合的话,那么,在精神审美层次上明式家具所表现出的美学精神和道家思想也有更深地相通之处。

    明式家具一般遵循质料坚硬、造型简约、不重修饰、手法单纯等制作理念,这完全和道家思想崇尚“无为”“自然”的气质相合,一切都以自然为贵。坚硬的质料,是追求“道”长久的象征;质地的厚重,是文人士大夫“大器晚成”“厚积薄发”的理想追求;纹饰朴质、不求外饰更是返璞归真的具体实践。随着人类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丰富和发展,在“欲”的趋势下,人心不断地浮躁和不安,而优质的明式家具所固有的华美而不轻浮、厚重而不板滞、简约而不简单、优雅而又深沉的品质正是洗涤心田的最好方式,也和道家“处下”“不先”的思维方式相一致。对明式经典家具的欣赏,可以洗刷心灵的尘埃和现代文明的浮躁,在心灵得到慰藉的同时,又凸显出特有的现代生活和文化品位。优秀明式家具在气息上的内敛态势,更能体现出道家“归一”“退守”的基本思想。

    “道”和明式家具的“形神”浑元

    道家的最高思想,并不在物质的自然和精神的“守一”,其最深、最大的理念,是在物质和精神的浑元和形神的一体,所谓“恍兮惚兮”不知其为何物。在这点上明式家具作为一种艺术的欣赏、收藏和日常使用也有着同样的精神感受。随着明式家具在精英文化层的不断被重视,它在更大程度上从一种生活用品,转变为一种审美对象,在作为珍贵的物质财富的同时,又逐渐变成一种艺术的创造和精神的享受,因此,它所独具的实用、审美对象、审美感受浑然一体,难以分割,这和道家所追求的“道”的具体存在相一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神奇的文化现象,也无怪乎自明代之后,红木家具就成为了一种最为炙手可热的高贵家具,其追逐的人群层次也越来越高、价值也越来越贵、升值空间也越来越大,随着木材资源的越来越少,红木家具更显得弥足珍贵。随着明式精品红木家具的日趋稀少,它的内涵、流传的方式和所负载的某些文化内涵,使我们时常感受到它具有了某种灵性,而这种灵性更增添了它无穷的魅力和更加昂贵的物质存在。

    中国文化孕育了中国艺术,而中国的艺术精神就是中国哲学精神的体现。中国的传统艺术如书法、绘画、京剧等处处闪耀着中国艺术思想的光芒。明式家具之所以自明朝以来长盛不衰,是和它的形制到精神内核与中国文化的艺术思想高度一致所致,特别是中国的道家思想,其深邃、超迈、穿越时空的绝对精神和终极价值,更是中国艺术以及明式家具文化内涵的不竭源泉。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版权所有 中国艺术报社
中国艺术报社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海南沿11号 邮编:100009 电话:010-64025528
信箱:cflac@126.com  京ICP备050673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