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丹的“思想者”来了,达·芬奇的手稿来了,敦煌石窟的木雕六臂观音像来了,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说书俑也来了……来自15个省市20家博物馆的40余件重要文物被“借用”亮相上海世博会中国馆。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在即,330件海内外顶级珍宝已陆续进入世博园区,其他展品也进入最后的布展阶段。中外珍品云集,对于想饱览全球文物珍品的观众来说,上海世博会确为最好时机。
与罗丹零距离
近日,法国罗丹博物馆应上海世博会之邀,携罗丹作品《思想者》来华,同时到来的还有罗丹的代表作品《巴尔扎克》以及《乌戈林和他的孩子》等。据法国罗丹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罗丹作品在1900年巴黎世博会上轰动一时,也让罗丹的艺术生涯达到颠峰,罗丹从此与世博结缘。能够在上海世博会上再次把1900年展出过的作品带过来,对罗丹来说也是非常具有纪念意义的;这也是继1900年之后罗丹作品第一次参加世博会。
“小美人鱼”远渡重洋
3月底,丹麦名胜“小美人鱼”远渡重洋来到上海,目前组装工作已经完成。“小美人鱼”铜像根据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的经典童话《海的女儿》塑造,于1913年8月落成后就成为丹麦的象征。近百年来,“小美人鱼”一直倚坐在哥本哈根港口长堤岸边的一块岩石上。
“幸运浮雕”触摸好运
外表覆盖着冰球的捷克国家馆中的“镇馆之宝”是捷克布拉格查理大桥上的“幸运浮雕”。
查理大桥具有650多年悠久历史,这座石桥既是布拉格古城防洪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世界知名的旅游景点。桥墩上依次陈列的数十件雕塑颇具艺术欣赏价值。数百年来,这些浮雕还寄托着人们一个美好的愿望,即只要摸一摸其中扬·聂波姆斯基雕像下的浮雕,就能获得好运。上海世博会期间,每一位参观者都可以亲手触摸到属于自己的“幸运”。
秦陵一号铜车马“整体出巡”
30年前,秦陵一号铜车马的出土震惊国内外;30年后,这件国宝文物首次迈出秦俑博物馆大门“整体出巡”,于4月12日抵达上海,将成为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一大亮点。
据了解,目前秦陵铜车马共两乘,此次参展的仅为秦陵一号铜车马。该铜车马为双轮、单辕、驷马系驾,共由3500多个零部件组成,总重约1040公斤,其中金饰件3000余克,银饰件4000余克,通体饰有精美绝伦的彩绘;在修复后从未踏出馆门,也是国家不允许出境的国宝文物之一。此次因上海世博会邀请,获得国家文物局、陕西省委省政府及陕西省文物局批准后,才首次“整体出巡”。
汉博山炉“山景秀丽”
经国家文物局、河北省文物局批准,出土于满城汉墓的河北省一级文物汉错金银博山炉,将于5月1日至10月31日在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展出。汉错金银博山炉出土于1968年7月,现收藏于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高26厘米,器型似豆形,盖肖博山,通体错金,刻画了一幅秀丽山景和生动的狩猎场面,是一件难得的旷世奇珍。
木亭模型酷肖中国馆
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透露,新疆的两件一级文物木亭模型和打马球俑将在上海世博会上亮相。这两件入选的新疆文物均为吐鲁番阿斯塔那唐代墓葬出土。
木亭模型高20.8厘米,赭红色的亭子由梁、柱、斗拱构成,中间有8根圆柱支撑,下方有方形底座。木亭简洁大气,充满盛唐气韵,与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外形颇有几分神似。打马球俑高37厘米,马上人物蓄八字短须,身着唐代流行的圆领紧身绛色长袍,头戴幞头,脚穿黑色皮靴;足踩马蹬,两目紧盯地面,手臂挥杖,充满动感。
辽博之宝现“清明”“繁华”
受上海世博会之邀,辽宁省博物馆两件镇馆之宝——仇英的《清明上河图》以及徐扬的《姑苏繁华图》将赴上海参展。
仇英版《清明上河图》略晚于张择端版,它比宋本要长一倍,达到9.87米,高度为0.3米,画中人物超过2000个。与呈现汴梁风土人情的张择端版《清明上河图》相比,仇英版《清明上河图》中房屋建筑更为规整宏大,崇楼台阁、深宅大院,连商铺的门面也颇为宽敞,画中裱画店、银楼、香楼、古玩瓷器店等,正是明代新兴的行业,加之女伎歌舞弹唱、校场骑射练武等场面,一幅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风俗画跃然纸上。
而徐扬的《姑苏繁华图》描绘的是苏州风物。这幅画作的长度相当于张择端版《清明上河图》的两倍以上,也曾被溥仪偷运出宫,藏到长春的伪皇宫,最终归辽宁省博物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