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中国文化艺术最初和最根本的构成元素。书法在人们表意、达情、演示、传神、存迹等很多方面都有着非常个性化的艺术创造空间。所以,书法艺术是中国悠久传统的艺术形式之一,有着非常多样和丰富的独特艺术积累与个性表现,是人们永远都将珍视和用力追求的民族艺术对象。
在国内众多的书法艺术家当中,生活在陕西的书法家、书法理论家、教育家茹桂和书法家、陕西省书协主席雷珍民,是两位饮誉全国乃至海外的书法家。茹桂先生以行书、草书见长并兼修绘画,雷珍民先生以楷书、行书名世,都在各自的领域独步有为,显示出独特和高贵的书法艺术创造与精神。
最近,静心阅读李彬所著的《美乡醉梦人——茹桂艺术评传》和《天容海色——书法家雷珍民评传》。多年以来,中国的书法领域,人才辈出,圣手不少,但是也草莽遍地,玩家众多。在我的观感中,现实的书法界商业气氛和粗糙芜杂的情形是非常严重的,急迫出新的人很多,潜心研究创造的人不多;认真地对中国传统和现实书法艺术对象做仔细研究总结认识的理论工作也少。
而李彬的这两部评传,是他对自己熟稔的传主人生和艺术心灵精神与独特艺术创造作全面深入的追寻、研究和总结,是一项需要才学和专业训练的研究成果。李彬既发现了他们都在青少年时期,经历不幸和苦难而不挫的奋发努力精神,也同时见出他们以全部的真诚和心力对书法艺术作认真的探索追求过程。书法曾经是他们摆脱孤独和寄予理想情感的对象,是他们谋生和不断修炼的功夫。李彬从他们这种奋发探索的过程中发现了茹桂耿介、倔强、高贵的性格和在书法艺术中“岁月独步”、“安憩心灵”的达观、超脱行为;发现了雷珍民文质彬彬、儒雅敦厚的性格和他平易朴实、随和泰然的行事作风等。这些内容都使我们看到,在茹桂和雷珍民书法艺术成功的基础上,其实是有着分明的坚毅生活底色和生命的蓬勃生长因素。在他们这里,书法绝不仅仅是简单的形式和线条,而是包含了书家的品质、才学、情感、志趣、功力等的表现对象。李彬对他们的书法个性特点有很多的分析归纳,很能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他们的书法艺术个性和功底,很有见地。同时,这些研究文字因为是在中国书法艺术这样的历史传统和现实背景下的考察,也就自然包含了许多人们渴望理解、欣赏和参与书法艺术的有益内容,在书法理论研究薄弱的当下,这样的研究具有现实价值和意义。
书法家和他的书法艺术,是一种必须要直观阅读理解的艺术对象。在李彬的这两部评传中,同时展示了书家许多书法艺术作品,在结合参考着李彬的分析总结和直观的欣赏中理解茹桂和雷珍民的书法艺术,实在是一次很惬意的阅读。茹桂的书法,势勃俊妙,筋骨遒劲,枯润奇秀,读来使人心胸开阔,意味无穷;雷珍民的书法,沉静秀逸,内劲外柔,工变有道,锦绣妩媚,读来使人亲切蕴含,兴味绵长。他们这种分明的个性书法风格,是一种书法艺术创造在符合书道内部规律情形下的成功实践,绝不是如今书坛上那些人为的猎奇弄怪、简单的模仿造假可以并比的。最使我感到受益的是,这两位书法家,对于书法艺术的恭敬和以生命真诚投入的态度。他们敬畏书法而得书法艺术之真谛,他们用力书法而有书法艺术之把握的艺术经历,使我深刻的理解了赵朴初先生看重雷珍民书法并提示他“学书不止是练字,要书文同修,书道同修”的道理。茹桂认为,书法艺术是“清事、韵事、情事、学问事,是自由的梦,是抒情的诗”。现在的不少自号书法家的人,没有经历严格的功夫训练,没有必要的文化修养,只会抄一些别人的句子,模仿他人的字迹,是没有根底和文化的“书法家”,是一些打着各种创新旗号而不会认真地写好几个字的“书法家”。正是这些蜉蝣般“书法家”的存在,本应高贵圣洁的书坛,竟也多了不少闹哄和嘈杂的声音,多了不少粗略的涂抹和劣迹。
在读了李彬这两本书法家的评传之后,我有不少的收获。其实,好的书法艺术家的评传,也是好的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欣赏书法艺术的作品,应该有更多的人做这样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