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铮:发扬光大旦角艺术
http://www.cflac.org.cn     2010-04-02     作者:李 亮     来源:中国艺术报

    出身于梨园之家,母亲是京剧表演艺术家张君秋的弟子,父亲教小生,两个姑姑也都从事京剧艺术,其中一位是现代京剧《红灯记》中铁梅的饰演者刘长瑜。当刘铮向记者讲述其京剧渊源深厚的家庭背景时,他已经从当年的一位舞蹈演员变成了国家京剧院继梅兰芳之后的第一位男旦演员。

    刘铮的家庭与京剧的渊源始自他的爷爷,“我爷爷是一位对男旦艺术非常痴迷的京剧爱好者,他跟京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王瑶卿既是师徒也是朋友,经常跟王先生学戏,他非常喜欢梅派、程派,跟梅兰芳和程砚秋两位先生私交非常好。”可是,从小在梨园之家成长,刘铮一开始却并没有顺理成章地成为一名京剧演员,刘铮笑称可能是命运的安排让他从12岁开始学习舞蹈,后来成了舞蹈演员。

    刘铮真正与京剧“亲密接触”,是从2000年开始的。从那时起,他开始对京剧尤其是男旦的表演越来越感兴趣,终于加入首都新闻界京剧俱乐部成为了一名票友。“我并没有想以后要成为一名专业的男旦演员,当时就只是‘玩儿’。后来我仔细想过之后才觉得是因为受到了梨园之家的熏陶,特别受到了母亲和姑姑的影响,她们对我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成为票友的刘铮好像一发不可收拾,多次参加各种演出活动:2000年7月参加首届北京国际票友演唱会;2000年10月参加在天津举行的纪念张君秋先生80周年诞辰演出活动;2001年10月参加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全国首届京剧戏迷票友电视大奖赛,获得金奖;2002年10月参加在天津举行的第六届“和平杯”全国京剧票友邀请赛荣获中国京剧“十大名票”称号……就这样刘铮受到了越来越多戏迷和专业人士的关注,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建议他应该“下海”唱戏。直到2003年,刘铮遇到了时任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院长的孙毓敏。“孙毓敏老师是著名的京剧教育家,培养了很多京剧人才,她通过电视节目发现了我,并鼓励我考入学院的尖子后备人才班学习男旦表演。”

    要进学校学习男旦的想法遭到了家人的反对,因为他们都知道这条路并不好走。“当时只有母亲特别支持我,母亲可能发现我确实有这种潜质。”最终,刘铮终于得到家人的支持,并顺利地考入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进行专业学习。“我进入学校之后,孙毓敏院长特意为我安排老师,请了梅兰芳先生的弟子李玉芙老师教我梅派戏,我的母亲宋玉珍教我张派戏,北方昆曲剧院的张毓文老师教我昆曲,还请老师教我刀马的靠戏等等,总之就是缺什么补什么,精益求精。”就在短短两年的学习时间里,刘铮学会了10出戏,为他日后登台演出打下了坚实基础。

    2006年12月1日刘铮正式进入中国京剧院(现国家京剧院)二团,往往一个新人主演大戏要等几年时间的,但一次偶然机会的出现并没让刘铮等那么久。2007年春节,京剧院二团在长安大戏院演出《状元媒》,演出的坤旦家里突然有事不能参加演出了,当时时间很紧,救场如救火。“当时团里问我能不能接,我很有信心地说‘能接’,结果非常顺利地演了下来,救了场。”当时有一幕给刘铮的印象非常深刻,“我有一个转身的动作,我一回身发现后台的台帘那里站的全都是人,我感觉那次演出一方面得到了观众的认可,更得到了团里人的肯定,其实后者可能更难,因为毕竟大家都是内行。”

    说起男旦艺术刘铮有自己的看法,“我觉得我们这一代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沾了以梅兰芳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艺术家的光,我们是站在他们的肩膀上向前走的。我们只是男孩儿饰演旦角,只是一个初步阶段,还没有成为真正的旦角艺术,其实我认为不应该以男旦女旦来分,旦角都是艺术形式,是不分性别的,只不过展示这种艺术形式的人有男女之别而已。”

    对于现今男旦艺术辉煌不再的局面,刘铮说:“宋长荣、沈福存、吴吟秋、梅葆玖、温如华等老一辈艺术家在‘文革’后还是非常有生命力的,他们还在为男旦艺术倾尽心力,我们还能有现在的局面都是这些艺术家铺垫的结果。”刘铮认为,男旦艺术的现状和京剧事业的整体局面是分不开的,男旦的流派传承很重要,但是,在重视流派传承的同时不能局限于某个流派之中,要想真正传承下去就要像先辈们一样,不拘泥于流派,追求自己的个性,正所谓“学我者死,悟我者生”。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