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甘肃省话剧院创作演出的大型方言话剧《兰州好家》自在兰州上演以来,由于它的方言载体和民俗描绘,使当地观众从中感受到了强烈的乡土亲和力,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演出场面非常火爆。
《兰州好家》是甘肃省话剧院方言系列话剧中的第三部。从2001年起,甘肃省话剧院连续创作出了《兰州老街》《兰州人家》和今天的《兰州好家》。这是甘肃话剧奉献给中国话剧舞台的最好礼物。这3部作品都属于市井话剧的创作风格和平民化的讲述方式。但在《兰州好家》中,人们看到了创作者以当下的现实生活作为背景,非常巧妙地找到了一个故事发生的绪端。全剧围绕着兰州鼓子这个今天很多人们都不太熟悉的曲艺品种,以吴二山、吴爷为整个舞台的核心人物,对兰州本土历史文化作了近乎原生态的描述。朴素精妙、诙谐幽默的语言托起了一个宏大的主题,那就是包容着我们思想与生活中一切元素的两个字:文化。这里的文化不是学院讲堂上的高台教化,也不是专家们在学术讨论会上的精深研究,而恰恰就是吴二山、吴爷、李石头、秦晓玉……这些看似极其普通的人们,从他们的祖辈那里传承而来,融入他们的血脉之中,烙进他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语言方式、风俗习惯中的印记。我想即使是大西北以外任何一方水土的人们看到这部戏,都会对美丽的高原古城兰州、对那里的人们有所了解,进而产生兴趣。因为这个戏的确以十分独特的讲述,激发了人们以现代情感去触摸那几乎已经被湮没殆尽的历史文化余脉的兴奋点。在这样的触摸中,深深领会话剧的艺术魅力,领会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剧中的故事由此开始,吴二山兴致勃勃、辛劳奔波、满腔热情地收集、挖掘和整理兰州鼓子的一切:传闻轶事、只字片言,还有那些非常珍贵的曲牌曲令,一心想出一本前所未有的《鼓子大全》。在李石头等人的眼中,他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文化人”,他本人也以此自居,并且乐此不疲。但是他的父亲吴爷,那位须发皆白、慈祥中透着威严,而且唱了一辈子鼓子的老人,却对儿子的所作所为很不以为然。按理说他应当就是兰州鼓子的活字典,儿子向他请教,他向儿子传承解答都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可在儿子迫切急于找出兰州鼓子绝版“苍龙出水”时,他却一问三不知。这是全剧矛盾的核心,极大地引发了观众的好奇。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们知道了吴爷心中一段痛彻心扉的往事,那是一段凄美的爱情和由此结出的果实。它在老人的生命历程中,如同黄河之水、如同南北两山,从来没有一刻的分离。全剧结尾时,谜底终于揭开,原来吴二山自己的母亲就是当年那个因唱“苍龙出水”而无人不晓的梨花姑娘,而父亲吴爷就是那位声名远扬的鼓子王,是人们的异样目光和爱人的抛弃使梨花在生下孩子后将自己投入了黄河的波涛之中。此时的吴二山才明白了父亲那难以言说的痛苦。
作为一部话剧,《兰州好家》的故事脉络是清晰明了的,它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鲜明饱满的,最重要的是它以浓郁的地方特色为今天的观众呈现了剧中人物那充满时代气息,又贯穿着历史文化的心路历程。全面展现出已成为现代化都市兰州和生活于其间的兰州人当前的存在状态。这不是城市外貌的简单改变,而是发生在人们心中潜移默化又实实在在的嬗变。而能将这一切传达给观众,在相当程度上要归功于艺术家的表演。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朱衡饰演吴二山这一人物,他由表及里,层层递进,准确地阐释了这一角色。他的表演是一种自然流畅的宣泄,让人感到一招一式、每一句话都是这个人物所特有的、渗入骨髓的,这是一种看不出表演的表演。吴二山在父亲离开人世后,从父亲留下的珍贵史料中,明白了什么样的“好”(即喜爱、热爱)才是真正的“好”。那一段声泪俱下的台词非常感人,显示了朱衡本人雄厚扎实的艺术功底。吴爷这一人物在剧中不动声色地起着非常独特的作用,沉稳、厚重、不失威严而充满父爱。李石头、秦晓玉和新一代人物庄庄、强子、菲菲、花花等也都性格迥异,活泼而毫无顾忌地表达着他们对生活及历史的感觉。应当说整个剧中的人物塑造是令人信服而印象颇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