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创立海派清口的周立波与其艺术总监关栋天分道扬镳一事颇为引人关注。据说,两人分手的原因可能是艺术理念的分歧:关栋天被周立波尊为大哥,这位出身于京剧世家的京剧演员曾给周立波的演出定下两条约定,其中一条就是不上电视表演。而春节期间,周立波突破了不上电视的约束,推出了由东方卫视和凤凰卫视为其量身打造的脱口秀节目《壹周·立波秀》。关栋天与周立波在艺术观念上的分歧必然导致如今的局面。
对此,有人认为关栋天过于“保守”,然而,在艺术上,保守并非完全是个贬义词,前卫也不一定代表着褒义。有时候,保守意味着严谨和纯粹,也许,艺术上需要一点儿保守。纵观让周立波声名鹊起的几个海派清口专场《笑侃三十年》《笑侃大上海》《我为财狂》等,其中的很多语言都成了网络流行语。两个小时的海派清口,观众平均能笑上500次,最低票价280元,也会让很多上海观众觉得物有所值。但是,应该看到,这几个专场中的经典语言背后积淀的是上海或者说是中国几十年来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周立波的成功是对这些社会现象进行艺术提炼创作的成功。
虽然周立波辩称自己上电视不是海派清口上电视,但只要是看过他的海派清口表演的观众,再看由他主持的一些电视节目,就会发觉他上电视时使用了海派清口里的段子。而这些段子在电视上呈现时,并没有达到周立波在剧场演出时的效果。也许正如当初人们担心相声上电视一样,海派清口一旦上电视,会不会受到电视这种强势的大众传媒的限制而丧失自己的优长,所以,关栋天对周立波的约束不无道理。
现在许多电视晚会上的相声已经逗不乐观众了,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顾及电视节目长度,把相声时长缩短,包袱抖出来之前的铺垫不足,于是就没有水到渠成的观赏之乐。海派清口也是如此,如周立波《笑侃三十年》里关于麦乳精的笑谈在其主持东方卫视新春大联欢时,与成龙的对谈中使用了一段,由于缺少叙述,只引起了成龙不明就里的微笑,早已丧失原先的剧场效果。
许多相声艺术家已经意识到电视对于相声艺术的负作用,开始回归剧场。周末相声俱乐部、德云社甚至由“80后”主持的嘻哈包袱铺都以自己的努力吸引了观众,丰富了相声艺术。曲艺说到底是门剧场艺术。
海派清口脱胎于上海的滑稽戏,形成历史也只有短短几年,上海把海派清口视为上海的文化创新品牌,这个品牌还需要发展和维护。但电视娱乐节目目前大多呈快餐化倾向,能把人的文化底子迅速掏空,如果没有不断的充电,吃老底,只会砸了自己的牌子,这种例子已太多太多。观众对于周立波在《壹周·立波秀》中频频低头看稿,失去了在舞台上的挥洒自如,不是没有遗憾和失望的。说到底,海派清口上电视还需慎重,不要重蹈相声电视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