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鼓劲 凝聚力量 努力实现陕西美术强省目标
http://www.cflac.org.cn     2010-03-09     作者:     来源:中国艺术报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第四届主席团名单

    主席:王西京

    副主席:王胜利 郭线庐 郭北平 张琨 吕峻涛 张立柱 刘永杰 邢庆仁 杨光利 石丹 范华 万鼎 谢辉 宋亚平 张永革 王鸣放 李剑平 毛亦明 宋国琦 雒志俭

    秘书长:吕峻涛(兼)

    副秘书长:刘奇伟 刘良银 巨石 乔宜男 屈健

名誉主席简介及顾问名单

    名誉主席:刘文西 赵振川 邹宗绪

    顾问:方鄂秦 罗国士 苗重安 崔振宽 刘原生 陈光健 张之光 周正 江文湛 郭全忠 王有政 张振学 陈国勇 程征 罗平安 傅恒学 闫文喜 王金岭 戴希斌 蔡嘉励 王炎林 乔玉川 周一波 胡明军 樊昌哲 梁耘

    刘文西 中共党员,1933年生于浙江省嵊州市,原中国美协副主席、原西安美院院长。现任陕西省美协名誉主席、西安美术学院名誉院长、西安美院研究院院长、黄土画派艺术院院长、陕西国画院名誉院长等职。第七届、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

    赵振川 1944年生于西安,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理事,中国美协国画艺委会委员,多年来担任国内大型画展评委。黄胄美术基金会常务理事。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美协名誉主席,陕西长安画派艺术研究院院长,陕西省第八届、第九届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西安美术学院客座教授,西北大学兼职教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

    邹宗绪(笔名阿工) 原籍江苏无锡,1933年5月生于河南开封。后到北京求学,1955年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毕业。是中国美协第五届、第六届理事,中国书协会员,陕西省政协第六至八届常委,陕西省美协名誉主席,陕西省文史馆馆员,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举行

郑小明讲话 王西京当选省美协第四届理事会主席

    2月26日至28日,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在西安举行。陕西省副省长郑小明在开幕式上讲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联党组书记刘斌,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晏朝等出席。

    陕西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这次会议的召开,省委书记赵乐际在听取省委宣传部、省文联负责同志关于会议筹备情况的汇报后,作出了重要指示。会议筹备期间,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李锦斌就做好换届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悦对会议的指导思想、组织、选举工作等都提出了指导性意见。郑小明听取美协筹备工作汇报后,要求精心组织,确保会议圆满成功。

    开幕式上,郑小明代表省委、省政府对大会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与会代表和广大美术工作者致以亲切问候,在充分肯定了省美协数年来为发展、振兴陕西美术事业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郑小明对大会及全体美术工作者提出了四点希望:第一,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文化精神;第二,坚持“三贴近”原则,真诚服务人民;第三,扎根三秦文化沃土,打造陕西美术时代品牌;第四,凝聚美术力量,实现跨越发展。

    来自全省各地的240余名美术工作者代表参加大会。会议审议通过了第三届理事会的工作报告;讨论并通过修改后的《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章程》;大会选举出90位理事会理事,理事会选举出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第四届领导机构:王西京当选省美协第四届理事会主席;聘请刘文西、赵振川、邹宗绪为陕西省美协名誉主席。(李向红)

谱写陕西美术事业新篇章

——在陕西省美协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郑小明(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正当我们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满怀信心跨进新的一年之际,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今天隆重召开了。这是陕西文艺界的一件大事喜事,对我省文艺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具有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与会的代表致以亲切的问候!并通过各位代表向全省广大美术家和美术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省美协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推动美术事业发展、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美术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三次美代会以来,在省文联党组和主席团领导下,省美协积极发挥联络、协调、服务的工作职责,带领广大美术工作者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牢记历史使命,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紧扣时代脉搏,把握正确方向,创作出一批体现时代精神、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艺术感染力强,具有广泛社会影响、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优秀作品。美术领域人才辈出,成果显著,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陕西整体文化形象、建设西部文化强省、弘扬民族精神做出了积极贡献。

    当前,我们正处在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的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七大报告作出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部署,省十一次党代会作出建设西部强省的决定,特别是把文化强和经济强、科教强并列提出作为建设强省的一个重要支撑点,这就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美术事业和协会工作新局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广大美术工作者要紧跟时代步伐,抓住机遇,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艺术才华谱写陕西美术事业新篇章,努力在服务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为此提出四点希望:

    一、希望广大美术工作者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美术作为一种视觉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是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推动美术事业的发展进步,最主要的就是大力弘扬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唱响时代主旋律。要把正确的价值取向同崇高的艺术追求统一起来,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创作,使美术作品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以熔铸着希望、光明、美好的艺术形象达到振奋精神、提升品格、净化心灵的审美作用,不断激励斗志,凝聚力量,锻铸民族风格,坚定民族志向,弘扬民族文化精神。

    二、希望广大美术工作者,坚持“三贴近”原则,真诚服务人民群众。党的十七大为我国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施展抱负、展示才华提供了广阔的历史舞台。我们美术工作者要更好地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作性,积极投身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去。在改革开放第一线,经济建设最前沿,社会生活的最基层,有着文艺创作最基本、最丰富、最生动的创作源泉。艺术创作的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才能拥有开阔的创作视野、鲜活的创作素材和深刻的人生感悟;只有深入到社会生产生活的最前沿,才能真正感受时代的脉搏,洞察人生的真谛,倾听人民的心声,汲取创作的营养,充满感情精益求精地扎实创作,才能创作出具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地域特点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高品质的美术作品,以此来回报社会、服务人民。

    三、希望广大美术工作者扎根三秦文化沃土,打造陕西美术时代品牌。陕西是文化大省,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人才资源和光荣的革命文艺传统,陕西美术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的长安画派等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们创作了大量扎根三秦大地,反映时代精神,讴歌人民生活的经典之作,开创了中国画一代新风,对陕西及至中国美术都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这次大会提出的实现陕西美术大省到美术强省的目标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建设西部强省的目标是一致的,也是可行的。我们要努力弘扬“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艺术精神,学习先辈前贤积累的丰富经验,吸收和借鉴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兼容并蓄,推陈出新,充分利用我省文化资源优势,以反映时代为主旨,以陕西风格为特色,以精品创作为标志,积极打造陕西的美术品牌。

    四、希望新一届美协主席团,凝聚全省美术力量,建设一支德艺双馨的美术家队伍。省美协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美术家和美术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在广泛团结美术界,繁荣发展社会主义美术事业中担负着重大责任。我们要充分发挥陕西美术人才资源优势,调动我省美术强势群体的积极性,努力培养有潜力,有实力的美术中坚力量。要牢固树立大美术观念。我们共融于陕西美术这个大家庭,既要重视体制内画家的培养,还要重视体制外画家的联系沟通;既要重视大画种的创作,还要重视其它各美术门类的创作,把美协建成全省美术工作者的温馨之家、服务之家。要牢固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精神,把德艺双馨当成美术工作者的自觉追求,广大美术工作者要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倍加珍惜时代提供的舞台,倍加珍惜社会给予的关爱,弘扬正气、潜心艺术、力戒浮躁,以良好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努力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努力追求人格之美、品德之美,实现艺品与人品相促进、相统一,展现我省美术家的良好形象,使陕西美术界成为一个德艺双馨、作风过硬、团结协作、相互带动、共谋发展的美术大军。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服务会员是美协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要在政治上爱护他们,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创作上支持他们,在权益上维护他们。总之,要为他们多出成果、出大成果提供舞台和条件。

    同志们,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作出了建设西部强省的战略部署,也为广大美术工作者施展才华创造了广阔的空间,美术工作者肩负的使命神圣而又光荣。全省人民团结一心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和三秦大地火热的生活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营养。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埋头苦干,扎实工作,努力创作出划时代的优秀作品,再创陕西美术事业新辉煌,为建设文化强省,为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努力实现从美术大省到美术强省的跨跃

吕峻涛(陕西省美协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陕西是美术大省,这个“大”字,我认为主要指美术资源,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陕西文化资源丰厚。有独有的历史文化资源。陕西在中国历史上有13个王朝建都,作为帝王之都的长安,也是文化艺术的中心,曾经涌现出不少的大画家,尤其是在唐代出现了阎立本、吴道之、王维、范宽等一大批画坛精英,把中国绘画推向了一个高峰。有延安革命文化资源。毛主席在延安战斗、生活期间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指路明灯。在毛泽东文艺思想哺育下,成就了一大批革命文艺战士,包括在陕西乃至中国美术史上成为一座高峰的长安画派群体。二是长安画派独树一帜,享誉中外。以赵望云、石鲁、何海霞等一批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美术巨匠和美术师为代表人物创立的长安画派,它所提出的“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艺术精神,至今对当代的美术创作依然产生着深远的现实影响。这些艺术大师创作了大量扎根三秦、反映时代、讴歌人民生活的经典之作,培养和推出了一大批有潜力、有实力的美术中坚力量,使陕西美术至今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分量。三是丰富的人才和教育资源。陕西美术教育资源在西北独占鳌头,形成了以西安美术学院为龙头,西北大学、陕西师大、西安交通大学等综合类院校艺术学院或美术系等相呼应的美术教育体系。据不完全统计,陕西美术类招生人数每年达2000多人,研究生200多人,在全国省级区位列前茅。陕西有较为庞大的美术群体。省美协目前拥有会员2178名,还有11市区美协的会员2200名,在全国属于会员数量较多、规模较大的省区之一。省级会员中,体制内画家525名,占33.1%,体制外画家1059名,占66.9%,体制外画家已成为我省美术界的主体力量,创作势头良好;全省目前有专业美术团体组织9个,政府部门或企业美术组织15个,社会美术团体60多个,民间画廊画室上千个,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创作市场消费链条。

    一、陕西美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主要表现在:一是会员结构不均衡,区域分布不均、年龄偏大。省美协会员中西安市辖区1092人,占69%,其他市区仅占31%;年龄在60岁以上的会员675人,占42.6%,在近两三年内,全省会员老龄化问题将更加突出。二是画种结构不均衡。国画创作会员1129人,占71.3%,油画152人,占9.6%,其他画种303人,仅占19.1%,国画、油画较强,其他画种创作力量较弱,水粉、水彩、版画、连环画等画种偏少。三是队伍结构不均衡。2178名陕西美协会员中,有中国美协会员272人,仅占省总数的12.5%,占中国美协会员总数的2.9%,少于全国5.4%的平均水平;少数民族会员26人,占1.6%,女会员203人,占12.8%,少数民族会员数量和女性会员数量偏低;全省目前有不少在全国有影响的美术家,呈现个体强势,但美术队伍的整体水平亟待突破提高。四是创作总体质量不均衡。突出表现为创作作品少,应时作品多,质量下降。同时,理论研究人才青黄不接,美术理论和评论推介环节也比较滞后。

    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以市场配置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分配制度,使美术市场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也有了明显的利益导向,大多数画家急于走市场,创作的时间和精力少了,心态比较浮躁,研究作品、研究创作不够。二是市场需求的刺激和拉动,使艺术创作从内容到形式出现了多元状态,美术组织也出现了多元状态。比如现在社会上各行各业、各类性质的美术组织和社团应运而生、不断壮大,这些对繁荣美术事业无疑起到了催化、补充的作用,同时也和美协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工作上的矛盾和交叉。三是对美术创作生产的投入不足,硬件设施比较落后,组织大型展览少,舆论宣传不够。目前省美协没有一份对外公开发行的美术学术性刊物。各地美术力量发展极不平衡,影响了美术创作整体水平的推进和提高。

    二、实现美术大省到强省跨越发展的初步思考

    大力发展陕西美术事业,做大做强陕西美术产业是建设西部文化强省,实现“文化强省”目标的重要内容和支撑。当前,陕西美术已经具备了很好的发展基础。实现美术大省到美术强省的跨越,在思路上应坚持一个发展战略,树立两个意识,抓好三个重点,建设四支队伍。

    坚持一个发展战略。即把陕西美术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把陕西美术品牌做大做强,推出具有“中国气派”和“陕西风格”的大手笔、大作品,使陕西美术参与世界大市场、大竞争。

    树立两个意识。即牢固树立大美术的意识。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既要发展国画,也要注重其他画种的引导发展;既重视体制内画家的培养,还要重视体制外画家的联系沟通。牢固树立市场理念和经营意识。美术既是事业,也是产业。要依靠市场把作品变成商品,把自身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市场优势。形成繁荣发展美术创作的良性循环。

    抓好三个重点。即制定好美术创作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强美术品市场的培育、策划和推介;建立符合市场规律的美术创作交流机制。

    建设四支队伍。即建设一支在各个画种叫得响、在全国有影响的知名画家和学术带头人队伍;建设一支在全国美术理论研究和评论界知名的美术评论家队伍;建设一支熟悉美术专业,善于进行市场运作的美术评估、经纪、拍卖人队伍;建设好一支包括各级美协在内的乐于奉献、热诚为广大美术家创作提供良好服务的工作队伍。

在改革开放中蓬勃发展的陕西美术事业

王盛华

    改革开放后的陕西省三次美代会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的大力支持下,省美协团结全省美术家,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秉承长安画派“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艺术精神,扎根三秦,深入生活,潜心艺术,从而创作了大量反映时代精神,讴歌现实生活的优秀作品,提升了陕西美术在全国的地位和影响,促进了陕西美术事业的发展和壮大,也为陕西经济文化社会的和谐发展和腾飞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设计、水彩、剪纸、漆画、刺绣、庙画、泥塑、农民画、木版年画、社火脸谱等十多个种类的并行发展中,相互借鉴、交融、丰富着各自的绘画语言,成就着陕西“大美术”的独特格局,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西部大开发建设西部文化强省的巨大潮流中,省美协主动围绕党的中心工作,举办各类大型美术活动。诸如为庆祝新中国成立等重大纪念日举办的陕西美展;陕西省首届及第二届中国花鸟画展;第三届陕西体育美展;陕西省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美术作品展;“青铜灿烂·黄土浑厚”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大型全国美术作品展等个展、联展、创作展达900多项,展览作品15万件,其中获奖作品2万余件。这些展览昂扬向上,内涵丰富,不仅讴歌了新时期祖国的繁荣昌盛,而且陶冶了人们情操,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从而有力地推动了陕西美术的繁荣与发展。

    狠抓创作,硕果累累。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984年的第六届全国美展到2009年的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在省美协的全力组织下,我省入选作品多达643件,获奖72件,其中金奖4件,银奖10件,铜奖30件,优秀奖30件。这些获奖作品有力地彰显了陕西美术创作的实力,提升了陕西美术在全国的地位。

    开展交流,扩大影响。借助外部美术资源,开展艺术交流,先后承办了全国第六届美术展(素描、宣传画),第四次全国水彩、水粉画展,瑞典现代绘画展,前苏联油画展,日本元田关峰书画展,华君武漫画展,江苏国画展等国内外联展及个展1000余次,参观人次近200万。与此同时,我省的一大批知名画家还先后赴京举办个展或在全国进行巡展,均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仅中国美术馆收藏陕西画家的作品就达百余件。这些不同规格的美展,对于开拓美术家的视野,繁荣我省的美术市场,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中国美协举办的全国性美展中,省美协积极响应。组织专家深入基层、现场观摩指导,认真开展评选和推荐工作。三次美代会以来,省美协向中国美协新人新作展推出作品30余人次;组织参加诸如第六届、第七届全国体育美展,第七届全国水彩、水粉画作品展,第十届全国版画展等全国大型综合展览、各画种单项展130余项,入选作品1800余件,获奖作品266件。其中金奖14件,银奖18件,铜奖18件,优秀奖150件。同时,我省雕塑艺术家7件雕塑作品还永久建树于鸟巢、水立方等奥运会重点场馆。据不完全统计,三次美代会以来,全省共出版《陕西美术五十年》等各类美术学术专著、作品专集、个人画集万余种,印数达2000余万册。这些专著和画册的出版发行,充分展示了美术家的创作、研究成果,它对于开展有益的学术研讨,加强信息交流,了解陕西美术事业的发展脉络,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回报祖国,真情奉献。在抗击“非典”、印度洋海啸、南方雪灾、汶川大地震等抗洪救灾、抗震救灾及扶贫帮困等各项社会公益性活动中,省美协组织美术家义捐、义卖书画作品5200幅。同时,在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组织的每年一度的“5·23”大型采风慰问活动和“送欢乐、下基层”活动中,随团的美术家不辞辛苦,义务为群众现场赠字作画,累计达5000余幅,深为群众所称颂。

    为使美术家深入生活,提供采风、写生方便,省美协还在紫阳、宁陕、安康、洛川等地建立了一批写生创作基地,先后已接待我省和全国各地的美术家1000多人次,有相当多的美术家的精品力作就是在写生基地完成的。

    壮大队伍,扶持新人。在抓繁荣创作的同时,省美协一方面把培养业务骨干和培养新人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又把重点扶持和全面提高结合起来,使一大批思想活跃,艺术造诣颇高的青年新秀充实到了美术家的队伍之中。目前我省的全国会员已由三代会时的85名发展到272名,省级会员由807名发展到2178名,市级会员则达到了近3000名。

    多方努力,汇聚人才。省美协的舆论阵地从无到有,现已有了自己的一刊一讯一站,即《陕西美术》、《陕西美术通讯》、《陕西美术家协会网》。这些阵地的建立,对内加强了联络,凝聚了力量,对外扩大了交流。

    以精品战略带动陕西美术全面繁荣

——访新当选的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王西京

    王西京 1946年生于陕西西安,现任中国美协理事、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美协主席、陕西省政协常委、西安中国画院院长、西安美协主席,兼任中国艺术研究院、西北大学、云南大学、西安美术学院教授,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一级美术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

    曾先后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英国、法国、泰国、韩国等国家和香港、台湾、澳门、深圳、大连、北京、广州、郑州、合肥等地区及城市成功地举办画展30多次,被新加坡南洋美术学院、马来西亚艺术学院、泰国东方书院聘为客座教授。

    2000年荣获日本政府“国际阿卡得密奖”和“教育文化勋章”;2002年荣获韩国汉城国际书画大展“国际贡献奖”;2003年获日、中、韩“国际美术节大展”金奖;2002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奥林匹克运动”特奥金质奖;2003年获“中国北京国际美术节”特等奖;2005年获“法国国际美术沙龙展特别奖”等数十项大奖,是我国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艺术家。

    问:首先祝贺你当选为陕西省美协主席。这次省第四届美代会,开得很成功,请谈谈你对这次会议的总体感触?

    王西京:刚刚结束的省第四届美代会是我省美术界期盼已久的一次盛会,也是在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建设西部文化强省关键时期召开的会议。会议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目标,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凝聚力量、开拓创新,分析美术工作形势,共商我省美术发展大计。会议回顾总结了过去的工作,规划部署未来五年的任务,修改了美协章程、并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美协领导机构。这次会议在陕西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的关怀指导下,在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应该说是一个团结的大会,一个求真务实、鼓舞人心的大会。

    问:你能谈谈当前陕西美术的现状吗?

    王西京:陕西是一个文化资源大省,在众多的文化资源优势中,美术资源的优势尤为突出,原因是陕西有着一个很好的人文环境,有千年积淀的周、秦、汉、唐历史文化传统和近代延安革命文艺传统,这是得天独厚的。特别是陕西拥有一批创作实力雄厚的优秀画家,也有一大批很有潜力的年轻画家,我们在国画、油画、雕塑、版画、工艺、设计各个美术种类中都有在全国领先的人物,可以说当代陕西画坛呈现着群星灿烂的局面。遗憾的是我们这么好的人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和我们这样一个美术大省不相匹配。另外我们的美术产业还没有进入市场化运营,在整体文化产业中没有占到应有的份额。加之美术基础设施、特别是省美协办公条件还停滞在建国初期水平,这些都直接影响到我省美术事业的健康发展。

    问:你认为实现美术大省到强省的目标,从宏观上应如何把握?

    王西京:我认为首先必须从思想意识、发展战略、工作思想上有新思路、新举措、新作为,把资源优势转变为品牌优势做大做强,推出中国气派、陕西风格的优秀作品,从而以精品战略的实施带动陕西美术的全面繁荣。

    问:你所说的陕西风格指的是什么?

    王西京:陕西风格是长安画派艺术精神的创新和发展,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综合体现,是文化底蕴深厚、磅礴大气、品位独特、和谐兼容、与时俱进的文化气象,所以我们必须有效地构建具有中国气派和陕西风格的审美价值体系,营造陕西美术创作良好的条件和环境。这是时代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陕西美术界的基本共识和今后工作的中心。

    问:你认为陕西美术发展需要什么样的外部环境?

    王西京:党的十七大进一步阐明了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把文化建设提到了重要的战略地位,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陕西精神文明建设、建设西部文化强省的决定,为陕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在这个大环境下,要明确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全党工作的大局,我们要深刻领会陕西经济发展赋予美术家的重任,增强繁荣美术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应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遇期,我们应尽力搭上这列文化发展的快车。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由于种种原因陕西美术整体发展滞后,在政府用几十亿甚至几百个亿打造陕西影视集团、陕西演出集团和一些硬件文化设施之时,美术方面的投资立项计划几乎没有占到任何份额,陕西美术缺乏前瞻性的战略目标和项目带动的长远规划。我们不能错失发展机遇,因为这个历史阶段正是改革开放、民族文化复兴、文艺大繁荣大发展的最佳时期,我们也不能失去与许多发达地区文化争锋的机会,所以我们再不能消极地等待,应尽快改变被动的局面。这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责任,我们应抓住机遇迅速抢占美术事业发展的制高点,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团结全省美术工作者,努力开创陕西美术发展的新局面。

    问:你如何看待陕西美术人才资源的有效利用?

    王西京:这些年我们陕西为用历史文化提升城市价值,从而带动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先后兴建了许多国内一流的仿古设施,诸如大明宫遗址公园、大唐芙蓉园、法门寺旅游景区等等。但遗憾的是在这些硬件设施中普遍缺少文化内涵,让人们思考回味的东西太少,我们还有许多旅游景区甚至博物馆缺少近现代文化的有效传承。因此充实高质量的主题性美术创作作品已成为当务之急。而另一方面陕西众多的优秀美术家缺乏一个良性的竞争平台。这必然是我们体制改革要解决的问题。

    我认为陕西美术的繁荣发展不只是陕西美术界的事,我们应该在陕西经济社会和文化全面发展的这个大棋盘上用好美术这个棋子,我们的艺术家应该和政府及社会各界在文化发展思路和战略上有一个默契。

    问:你认为陕西美协今后几年要抓的中心工作是什么?

    王西京:美协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美术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在团结美术界、繁荣和发展美术事业中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协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切实提高联络、协调、服务的水平,增强美协发展活力。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三贴近”的原则,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真正激励创作、出精品、出人才,这应该是美协工作的中心。

    问:陕西美术面临的困难仍然很多,诸如基础设施建设、创作经费等等,这些都会直接制约协会事业的发展,你以前对陕西文化产业的发展曾提出过很多具有真知灼见的建议,那么你在发展美术事业和美术产业方面还有哪些新的思路?

    王西京: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有关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都为美术事业的繁荣指明了方向。美协作为一个民间组织,其自身的发展和项目带动战略的实施,包括一些美术产业的启动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而资金的来源不能完全依赖政府,我想首先应该设立“陕西美术发展基金”,而资金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争取政府专项扶助资金的倾斜,二是与文化投资机构双向务实性合作,解决重大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实现效益互补中的双赢,三是民间集资,争取社会各界热心支持美术事业的人士的扶助。鉴于经济危机的压力,有望政府在集资的相关企业中酌情依法减免相应的税收,以鼓励社会资金投资文化事业。

    第二项设想是启动“陕西人文千年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工程”。该工程是政府行为下实施的项目带动战略。陕西是人类文明的硅谷之地。上下五千年,有数不尽的民族精英人物和影响中国历史的事件,有壮美的山塬地貌和灿若繁星的奇珍异卉,这些都是艺术家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宣传陕西的文化,表现特定时代下特定的文化精神和民族气质,用艺术的形式塑造国家和民族的形象是启动这一工程的核心宗旨。这批创作作品将不断充实我省重要文化景区和博物馆系统。该项目的启动将会组织全省画家共同参与,这必将会极大地激发我省美术家的创作热情、增强协会的凝聚力,届时将会有一大批精品力作和美术新人脱颖而出,从而带动陕西美术事业的全面繁荣。

    第三项设想是在条件成熟时组建陕西美术产业集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美术品的产业化,是美术事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陕西的绘画、雕塑、设计等方面精英人才济济,陕西的民间艺术品类繁多有很大的市场空间,陕西的拍卖业、展览业、画廊业、书画鉴定、书画经济人、艺术人才培训等都缺乏规范性的管理,这些资源的有效整合产生最佳效应,有赖于一个把握宏观、专业性强、具有权威性的产业集团的对应,以利于我省艺术品市场向品牌化、多元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有效转型。借助于我省旅游业蓬勃发展的趋势和顶级文化名城的打造,陕西美术产业集团将会蓄势待发。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些想法,有待于集思广益、多方调研论证之后提交协会和有关部门制定可行的实施方案。

    问:你对陕西美术未来有何展望?

    王西京:21世纪,是一个综合实力较量而使社会不断转型的激烈竞争的时代,陕西文化、旅游、科技三大优势及西部大开发杠杆的推动,使文明古都又再一次以鳌头折桂的新姿亮丽于华夏乃至世界。西兰经济宽带的开辟、国际顶端城市的打造,必然会使一个曾威加四海并推进了古代文明的汉唐沃土再令世人艳慕。历史从昨天走向了今天,时代要求陕西画坛有新的作为,有大的作为,否则我们将愧对历史、愧对三秦人民。陕西美术大业的自立、自强,要在中国和世界的艺术之林占据一席之地需要陕西美术界不断更新观念、和衷共济、励精图治、开拓创新。陕西新一届美协领导机构虽然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但有信心在这个群雄竞起的时代重振长安画坛的雄风,不辱使命、不负家乡人民的厚望,团结一致、共克时艰,努力开创陕西美术繁荣发展的新局面。(张立 李向红)

    副主席简介

    王胜利 1951年生,陕西西安人。现任西安美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美协理事,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美协副主席,陕西省油画协会副会长,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

    郭线庐 1957年生,陕西潼关人。现任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协理事,陕西省美协副主席,中国美协平面设计艺委会副主任,中国广告协会理事,《中国设计年鉴》副主编,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郭北平 1949年生,西安市人。现任西安美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油画学会理事,陕西省美协副主席。作品连续入选第六至十一届全国美展及第一至三届中国油画展等展览25次以上。获全国奖项8次(一金二银五铜),获省级奖项10次以上。

    张琨 1957年生,现任陕西省雕塑院院长, 陕西省美协副主席,一级美术师,硕士生导师,陕西省政协委员,中国美协理事,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文化部优秀专家,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城雕艺委会委员,享受省部级劳模待遇。

    吕峻涛 1963年生,籍贯陕西旬邑,中共党员,大学学历,专长理论、国画。现任陕西省美协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美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协理事,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张立柱 1956年生,陕西武功人。曾任陕西国画院创研室副主任、副院长、院长,2007年辞去院长职务。现任陕西省美协副主席,系中国美协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陕西省文联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兼职教授,西安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刘永杰 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教授,刘永杰工作室主任,陕西美协副主席,中国美协会员,中国壁画学会会员,陕西国画院艺委会委员。作品曾连续参加全国第六至十届美展、首届全国中国人物画展等。1997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邢庆仁 1960年生于陕西,1982年考入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中国美协会员,一级美术师,陕西国画院副院长,创作研究室主任,陕西省美协副主席。作品《玫瑰色回忆》获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金奖,入选《百年中国画展》。

    杨光利(又名杨光) 1955年生于陕北绥德县,1981年西安美术学院毕业。陕西国画院副院长,陕西省美协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会员。作品《喂》、《沐浴》、《炕头》、《中国民工——石工》、《美丽草原我的家》分别入选全国第六至十届全国美展。

    石丹 1956年生于西安,现为陕西省美协副主席,陕西省文史研究馆研究员,中国美协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出版有《石丹画集》、《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集——石丹》。著有《中国名画家——石鲁》一书。

    范华 1961年8月生,籍贯陕西,中共党员,二级美术师,专长山水。现为陕西省美协副主席,西安中国画院副院长。主要艺术成就:1986年作品入选全国山水画展获优秀奖;1989年作品《孕育大地》入选全国第十届美展;1999年作品入选全国第二届山水画大展等。

    万鼎 1955年10月生于西安,现为西安美术学院山水画专业教授,陕西省美协副主席。曾数十次举办国内外个展及学术交流活动。

    谢辉 中国美协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陕西省美协副主席,陕西省文史馆研究员,陕西省政协各界书画院院长,陕西省政协书画室主任,中国画画虎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陕西花鸟研究会副会长。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重要展览,获金奖3次,银奖2次。

    宋亚平 1960年生,陕西礼泉人,省民革委员,清末名士宋伯鲁之曾孙女,宋氏书画世家第四代传人。现为陕西省美协副主席,中国美协会员、陕西省文史研究馆书画研究员、陕西省宋庆龄基金会理事、延安大学鲁艺兼职教授、陕西省山水画研究会副主席。

    艾生(原名张永革) 1975年毕业于陕西西安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协会员,陕西省美协副主席,中国书协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延安市文联主席,陕西省第十届政协委员,陕西省文史馆研究员,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鲁迅版画奖”获得者。

    王鸣放 1957年11月生,籍贯陕西渭南,大专学历,专长国画人物。现为陕西省美协副主席,陕西省政协委员,陕西省文联委员,渭南市美协主席。

    李剑平 1957年生,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美协副主席,陕西版画艺委会委员,安康市文联副主席、安康市美协主席,安康市政协第一届、第二届委员,安康市群艺馆副研员。

    毛亦明(笔名毛庐) 1950年生,陕西岐山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现为中国书协会员,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美协陕西创作中心负责人,陕西省美协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

    宋国琦 1957年生于宁夏,陕西省军区干部。中国美协会员,中国书协会员,陕西省美协副主席,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基金会理事,西安中国画院艺委会委员,山水画创研室主任,陕西书协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终南印社副社长。

    雒志俭 1954年生,陕西户县人。现为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创作研究员,陕西省美协副主席,陕西省民协会员,省农民画协会副主席,户县农民画协会主席,户县农民画展览馆馆长,西安市人大代表。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