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在周广仁先生80大寿之际,她感慨地说了一席感人肺腑的话:她要感谢所有在她的成长过程中起过关键作用的人。
首先要感谢她的父母给了她良好的家教。周广仁出生在一个信奉中国传统礼教又吸收西方现代思想的家庭,父亲是从德国留学归来的工程师,母亲是中国典型的贤妻良母,他们教导女儿做人要善良,做事要认真负责,这也成为周广仁一生为人做事的座右铭。
她还要感谢教授过她钢琴的八位中外名家。周广仁10岁开始学习钢琴,那时正值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第一所音乐专科学校“国立音专”也从上海迁往内地去了,周广仁就在丁善德和陈又新先生创办的私立上海音专开始业余学习钢琴。但当她有专业学习钢琴的想法时,却遭到了父亲的反对。父亲认为弹钢琴没有出路,主张她将来搞外交,可是周广仁决心已定,非要学钢琴不可,而且还要去跟上海最好的老师上课。于是,从16岁起,周广仁一边学习一边开始教钢琴,以支付自己昂贵的学费。当年的上海是一个半殖民地,西洋音乐通过从欧洲来的音乐家们也传到了中国。周广仁先后跟随过四位外国名家,他们是享有“远东第一”美誉的上海工部局交响乐团创始人和指挥,意大利著名钢琴家、指挥家梅·帕器先生,奥地利犹太音乐家马库斯先生,匈牙利盲人钢琴家、李斯特的徒孙贝拉·贝莱先生,原柏林音乐学院著名教授、德国犹太音乐家威顿堡先生。让周广仁感到遗憾的是,她跟每位老师学习的时间只有一两年,梅·帕器和威顿堡前后辞世,其他两位也陆续离开了中国。但周广仁感到幸运的是,她接触到各种不同钢琴流派和教学的特点,开阔了眼界,为她今后的艺术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中国刚成立,年仅20岁的周广仁就担负起了上海音乐学院钢琴教学的任务。
那时年轻的周广仁活跃在上海的音乐舞台上,虽然在音乐会的实践中可以不断磨练她的琴技,但她渴望继续学习的念头与日俱增。一位热情的法国大使馆文化参赞愿意帮助她去法国巴黎留学。当她向上海音乐学院院长贺绿汀提出时,贺绿汀说:“你不要走,新中国需要你,你留下吧,国家会培养你的。”贺绿汀的一席话决定了她一生的命运。1951年,国家派了第一个艺术家代表团去捷克参加“布拉格之春”音乐节,代表团有马思聪、喻宜萱、周广仁、郭兰英、杜鸣心等。随后又成立了中国青年文工团,在周巍峙团长的率领下赴东欧各国和苏联演出了13个月。这是周广仁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如同在欧洲留学一年,对她在艺术上和思想上有很大的触动。她明确了自己的努力方向,决心要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一切。演出回国后,她先在中央歌舞团和中央乐团工作,1955年,国家送她到中央音乐学院跟苏联专家学习,同时留校任教至今。
周广仁深深地感激国家对她的培养。她热爱教学工作,边教边学,参与钢琴系领导工作,带领钢琴系不断发展壮大。她从27岁的青年教师成长为深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她感谢中央音乐学院历届院领导对她的重用,在周广仁70岁生日之时,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王次炤宣布她为中央音乐学院终身教授。
改革开放以后,周广仁有了走出国门的机遇。1980年,她应美国密苏里大学斯诺基金会的邀请去美国访问演出。她的使命是向美国人民介绍新中国,促进中美友好。在访问的半年里,周广仁在29所大学和音乐学院讲学,举办33场独奏音乐会,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结交了很多朋友。告别时,密苏里大学校长称赞她是最好的“大使”。这次美国之行,周广仁深深地体会到在国际交往中她作为钢琴家所起的政治作用。自此之后,国际的大门向她敞开了,周广仁应邀担任国际钢琴比赛评委多达30次。
令周广仁感到欣慰和感动的是,凡是她所作的事情都能得到同事们的支持,同事们说,周广仁牵头的事,我们放心。回眸中国钢琴艺术事业的发展,周广仁说,中国的钢琴事业在半个世纪内能取得这么大的进步,这是全国钢琴老师们共同努力的结果,现在钢琴艺术在中国全面开花了。回想起1983年周广仁创办的第一所“星海青少年钢琴学校”,当年五十多岁的她骑着摩托车奔驰在北京的大街上,北京钢琴厂借给她10台星海牌钢琴,北京二中提供了一个仓库隔成琴房,有了李其芳、周铭孙、王鼎凡等志同道合的同行们的支持,钢琴学校就这样办起来了。小朋友们称她为“钢琴妈妈”、“周奶奶”。她还永远感谢北京钢琴厂和珠江钢琴厂对钢琴事业的发展所给予的支持,也感谢YAMAHA和KAWAI两家日本的钢琴公司每次对中国国际钢琴比赛所给予的支持。
从组织国内各种青少年钢琴比赛到策划组织中国自己的国际钢琴比赛,周广仁没少花费心血。特别是1994年起中国国际钢琴比赛的创办,提高了中国在音乐方面的国际形象。除此之外,周广仁还做了大量音乐普及的工作。她在中央电视台主持“音乐知多少”和“名家名曲”等栏目;在北京音乐厅组织“打开音乐之门”音乐会,亲自讲解每一首作品;参与中国音乐家协会和中央音乐学院的考级活动,推动中国业余钢琴的发展;她关心钢琴师资,办师资培训班,在电视台为高师和中师录制了40讲《钢琴演奏技术训练》课;为广大琴童和老师录制多套钢琴教学带和中外钢琴作品欣赏带。周广仁为钢琴事业做得太多太多,而她却谦虚地说:“这些都是我们专业音乐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现在钢琴已经深深地扎根于中国,中国的钢琴事业正欣欣向荣,蓬勃发展。回想起几十年前曾经掀起的一股“亡琴”论风,说钢琴没有出路,中国老百姓听不懂,于是钢琴系的学生都学起手风琴和二胡来了。周广仁心想,中国老百姓不会不喜欢钢琴的,我们需要做工作,让他们熟悉钢琴这个丰富优美的乐器。通过20多年的努力,我们不仅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出色。现在北京的音乐厅里坐满了安静地听钢琴比赛的大人和小孩子,令一些外国评委感到十分惊讶。
周广仁由衷地为我国年轻一代钢琴家在国际上所取得的成绩而高兴。郎朗、居觐、陈萨、李云迪、王羽佳、张昊晨等近年来在世界上的出色表现证明了中国人才济济。她无时无刻不在关心学院里新一代教师队伍的成长,“海归派”们边演出边教学,周广仁感慨地说:“他们的学习和工作条件比我年轻的时候好太多了,他们太幸福了,中国的钢琴事业就靠他们了。”
为了中国的钢琴事业,周广仁以坚强的毅力和乐观的精神克服了常人想象不到的困难:在“文革”期间她失去了丈夫;在劳动中伤了左手,从此二指失去控制;1982年,在准备为来访的外国钢琴家的音乐会推钢琴时,突然三角钢琴的其中一条腿掉下来,砸断了她的右手三根手指;1988年右耳失聪。但她总是乐观地面对,“我一个人弹不了琴不要紧,我要让更多的人会弹琴”。于是她就办起儿童钢琴学校。面对右耳失聪,她又说“贝多芬两只耳朵都聋,我还有左耳”。她常开玩笑说“我是残疾钢琴家”,她每天坚持练琴,有时不得不改变指法,躲开不听话的二指。1989年,她到东柏林参加“北京周”开了一场钢琴独奏会。1995年,67岁的周广仁应邀去英国伦敦演出了莫扎特《A大调钢琴协奏曲》。
1943年,十几岁的周广仁在上海兰心大剧院举行的“上海私立音乐专科学校纪念建校六周年学生音乐会”上的演奏拉开了她作为演奏家的序幕,相隔67年,当年那个面带羞涩的小姑娘也已有了岁月的痕迹,从一个求知的孩童成长为一位德高望重的钢琴大家,而那唯一不变的是那颗对钢琴执著炽热的心。她感到最欣慰的是自从她70岁以后,她的两个儿女都先后从国外回到她的身边继承她的事业,实现她的愿望,建立了“周广仁钢琴艺术中心”做钢琴师资培训工作。
周广仁常说“我很幸运”。其实她遇到了多少坎坷和不幸,但她从不在困难面前低头。60年来她获得了很多的荣誉和奖项:教育部授予她“北京高校教学名师奖”;中国老教授协会授予她“老教授科教兴国贡献奖”;中国音乐家协会授予她中国音乐最高荣誉“金钟奖终身成就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