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5年4月5日 星期六
自2009年3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马莲渠乡建立第一所兰亭小学以来,截至2009年底,作为“从小写好中国字,长大做好中国人”主题活动的重要内容,中国书协已在全国设立了兰亭小学、中学共9所。据中国书协负责人称,兰亭小学的捐建工作主要集中在受灾地区、祖国西部和较为贫困的地区,在学校挂牌的同时,中国书协还向当地中小学教育机构捐款,并安排书法作为学校教育的必修课,这一举措让我们将目光再次聚焦于相对冷落的青少年书法教育。
在书法组织、协会风起云涌,书法新秀不断脱颖而出的当下,中小学书法教育仍处于低谷之中。据华中地区一些中学教师调查,当地中学具有书法功底的学生仅占学生总数的7.9%,经过正规书法训练的只有2.3%,具有系统书法知识储备的为0,而字迹潦草、书写不规范的比例则高达35%。总体而言,师资队伍短缺薄弱,缺乏统一教材和教学大纲,教育方式还陷于僵化、私塾式的师徒相授,书法课程在学校教育的整体中处于虚位状态,缺乏书法教育意识,是较为普遍的问题。
曾有专家提出,基础教育阶段是书法教育的最佳时期,适当增加书法教学,有助于青少年对民族文化和艺术历史产生兴趣、广泛接触古典文学作品,这是培养未来的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的摇篮,也将极大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可见,书法教育是关系到中国青少年如何接受更多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的文化命题。在这其中,邻国范例和中国沿海省市中小学先期开设书法课程的优秀经验都值得国内其他基础教育部门学习:日本不但有中小学书法课,还有相应的段位考核,高中将书法作为选修课,高等教育机构则专为书法设立研究所;广东等地区的《书法》教材在教授习字的同时,介绍中国经典诗词等传统文化,在学习欧体、颜体经典的同时让学生了解端砚、斗方、对联等名词概念……
青少年书法教育的培养,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建设几所民族教育的品牌学校、翰墨飘香的特色学校,并不是兰亭小学们的终极目标。当代书法教育,需要的是观察力、理解力、感受力、想象力、记忆力、表现力、创造力的集合,应当是向着审美教育的坚实落步,唯有如此,丰子恺所说的“人民每一天瞻仰这样完全无缺的艺术品,不知不觉中,精神蒙其涵养,感情受其熏陶,自然养成健全的人格”,在今日以“一生受益”为目标的兰亭小学、中学教育,乃至全国的中小学书法教育中,也才会有其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