涓浗鏂囧鑹烘湳鐣岃仈鍚堜細

19125年4月22日 星期二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首 页要 闻地 方维权行动文艺评论九州副刊书 缘艺术星河特别关注百家论艺艺海春秋世情写真
重大报道专 题钟鼓楼艺苑走笔名家访谈记者专栏报社动态刊登广告订阅报纸联系方式|报社简介|
李志式与他的书法
http://www.cflac.org.cn    2010-01-29    作者:赖廷阶    来源:中国艺术报

    书法是中华民族一种传统的文化艺术,经过了几千年的锤炼,在书体、形式、技法等方面形成多种不同的风格特色。

    认识李志式之前,先看到他的书法,是一幅草书作品,写得灵动有力,可谓认真而落落大方,洋洋洒洒,在极为出神入化的笔划的细微处透出些许调皮,恰到好处。有幅书法书写的是他的诗歌作品《游云南石林》:“天生一个阿诗玛,待嫁年头不落家。密布迷宫戏急客,频频宝石当闲沙。”他把整幅草书作品的神采、气韵、意境、格调按有序的节律糅进抽象的笔墨线条中,赋予一种有灵有欲的生命物象,使之具有哲理性和音乐美,突现一种心灵的“流动的整体”的奇妙效果。

    与李志式交往多了,回想起他书法线条中的那点调皮,似乎有一种极致的亲和力洋洒在他的周围,同时感染了他周围的人,也感染了我。他为人忠厚老实,开朗大方,大家在一起玩笔墨的时候,他会闷头一张接一张地写字,兴致特高。

    多年来,李志式的书法好评如潮,著名书画家徐文实这样评价他:“李志式的书法,奇而不奇,不奇而奇,灵而不乱,放逸可观!”

    李志式的书法,多以行草见长,用墨变化万千,忽浓忽淡之时,如翻云覆雨,气势磅礴;忽湿忽枯之时,如春去秋来,老辣成熟;观其线条,飘逸潇洒,有轻有重,有缓有急,动中见静,静中有动;览其全局,其章法松驰中见严谨、奇险中求平衡,落落有致,具大家风度。我拜读李志式的草书时,曾不禁写下这样一首诗赞叹他:“笔起龙蛇舞,毫端风雨声。满蘸鉴江水,挥洒北京城。恬静如山伏,奔腾若浪惊。”

    李志式这一代人,生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当他们到了需要学习的年龄时,正赶上“文革”的特殊时期,因而没有得到很系统的教育。他能够走上书法艺术之路,大抵靠的是与生俱来的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坚持不懈的自学精神。改革开放给他提供了阳光雨露,及时滋润了他干涸的心灵,使他得以茁壮成长。凭着对书法艺术的一腔热情和敏锐的艺术感悟力,他全身心地投身到书法复兴的大潮中去,并很快取得不俗的成就。多年来,他一方面潜心研习经典,在艺术上打牢根基;一方面认真向老一辈艺术家学习做人、从艺的优秀品质,从而逐步成为当今书坛的骨干。

    学养对于笔墨的渗透不是空洞的,而是具体的、实在的,是可以用肉眼觉察的。书法作为传统文化的精华,其发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学养愈深,涉足愈广,愈能出新,愈有现代感。李志式精书学、史学、文学、画学,这无疑让他的创作有了更多的动力和活力,他也必能拿出更多更新的作品。

    由于李志式有很好的学养,其书法作品中的点画,可谓坚定干净,风神洒落,绝无拖泥带水与迟滞犹疑之弊,能做到这一点,必须建立在大量的临池功夫之上,更为主要者,是他的线条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亦可说形成了自己的个性特征。他的结字,俱有来历,一眼看去,似乎都能在经典里找到影子,然而作为一个善学者,李志式在临习古人的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方法,准确地临摹与借鉴、夸张地临摹与写意、创造地临摹与取神,均能在其创作中得到无声无息的迹化,从而统一在他的笔下,形成文与质、法与意、情与趣的有机整合。

    作为同道与老乡,我衷心祝愿他“艺舟双楫”乘风破浪,奋勇前行!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版权所有 中国艺术报社
中国艺术报社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海南沿11号 邮编:100009 电话:010-64025528
信箱:cflac@126.com  京ICP备050673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