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打造深圳“最大的创意联合体”——访深圳市文联主席、党组书记董小明
http://www.cflac.org.cn    2010-01-29    作者:孟祥宁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城市,海纳百川造就了深圳这座城市特有的文化基因,锐意创新形成了它鲜明的文化品格。当前,深圳以建设国家自主创新型城市为目标,赋予了自身重大的文化责任。在深圳创意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中,近几年来,深圳市文联正确把握文艺工作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态势,进一步明确了文艺工作的地位与作用、职责与任务,努力拓宽文联工作的内容与形式,进行了大量文艺创意的实践。日前,本报记者就如何将文联打造成为深圳市“最大的创意联合体”对深圳市文联主席、党组书记董小明进行了专访。

    记者:文艺是创意文化产业链的上游,是创意文化的源头创新力和核心竞争力。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发展创意文化是文艺界光荣而艰巨的使命。深圳市文联如何想到要把文联打造成一个“创意联合体”?

    董小明:在2008年9月市美协等4个协会会员大会开幕式上,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京生在讲话中提出了市文联是深圳“最大的创意联合体”这一新观点。在我看来,把文联打造成一个“创意联合体”有很多优势,文联拥有一支涉及十几个文学艺术门类的专业队伍,在文化建设中具有团结聚集文艺界力量的独特功能和创造文艺成果的独特作用。

    近几年来,如何把文联打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最大的创意联合体”并发挥文化软实力的核心作用,促进深圳可持续发展的文艺生态、文化生态的形成,成为市文联的一个重大课题和未来发展方向。从2008年开始,深圳市文联把探索、推动、打造“创意联合体”作为工作的主要内容,并逐渐深入理解认识这一任务的意义所在。2009年,我们进一步以此作为出发点,有针对性地积极谋划关于“创意联合体”的各项工作,并取得了一定进展。

    记者:对于文联来说,“创意联合体”还是一个新的概念。您如何理解“创意联合体”的职能及作用?

    董小明:深圳市文联近年来对“创意联合体”的概念、内涵、定位和作用进行了理论探索。我们积极探索其在新时期、在深圳创建全国创新型城市、打造创意文化中心任务中的特殊作用,充分认识到其对文联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队伍建设、思想建设、基础建设的要求和指导作用,并力求充分发挥其在全市文艺精品生产、创意产业发展、文化艺术活动、参与公共文化体系构建、服务全市大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文化支撑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力求在理论上为“创意联合体”进行更准确的定位,以此指导、规范打造“创意联合体”的实践。

    在实践上,深圳市文联进行了有益探索。在进一步加强与专业文艺团体和文艺家联络的同时,我们将目光转向全社会,努力保持和发挥文联作为人民团体联系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政治优势,增强文联承担一定社会管理职能的组织优势,探索建立将文联拥有的文艺资源转化为文艺事业和创意产业发展的资源优势;主动适应政府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职能转变,承担起文艺领域的学术性、专业性、社会性、服务性工作,积极参与、充分发挥文学艺术在深圳市重大文化项目中的主导作用;主动加强与文化创意产业组织、创意产业经营者、创意产业艺术从业人员的联系;努力为深圳文化产业注入高品质的文学艺术原创分量,增强文化产业的源头创新力和核心竞争力。

    记者:我们了解到,从2008年至今,深圳市文联在打造“创意联合体”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与实践。您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深圳市文联几年来的具体做法?

    董小明:好。深圳市文联近年来一直积极与全国性文艺家协会和各级政府联合打造文化产业基地,参与扶持创意产业。比较突出的是宝安区的观澜版画原创基地和龙岗区的大芬油画村。在2005年首届文博会上,市文联、市美协推动、帮助建立起中国美协和专业油画界对大芬村的长期合作和扶持。如今,大芬油画村已成为深圳文化产业的一个著名品牌。在2006年第二届文博会上,市文联与宝安区人民政府、中国美协三方签署合作意向书,在观澜建立一个集版画原创、收藏、展示、交流、研究和产业开发为一体的国家级版画原创产业基地。4年来,观澜版画原创基地取得长足发展。

    我们积极与全国性文艺家协会联合举办一系列全国性、高规格文学艺术活动,提升创意的能力和扩大创意的影响;与全市宣传文化系统联合打造了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读书月”、创意12月等全市性文化品牌,营造了全民创意的氛围;与区文联联合,探索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市、区合作形式。

    深圳市文联还采取跨艺术界别联合的形式,组织不同艺术门类的艺术家共同创作现代舞剧《新元素:一座城市的舞蹈》等代表深圳城市文化发展水平、具有历久弥新的生命力的舞台艺术。市文联还积极与民营企业、民营文艺团体联合,探索文艺体制改革、扶持民营团体发展之路。深港两地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商缘相连、文缘相承,打造“创意联合体”,离不开与香港方面的联合。去年9月,市文联与香港艺术发展局首次举行有组织有主题的“深港文艺家座谈会”,共商两地文艺合作与发展大计,提出双方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的建议。

    记者:为了打造深圳市“最大的创意联合体”,深圳市文联一直在积极建设文艺创意基地,营造最适宜文艺家生活、工作、创造成果的环境。我们了解到,去年12月30日,第一批7个深圳艺术家工作室成立,您如何理解文联建立文艺家工作室的意义?

    董小明:这些艺术家工作室涵盖文学、美术、戏剧、舞蹈、音乐、影视、民间文艺等艺术门类,分别是:邓一光艺术工作室、冯双白舞剧艺术工作室、董小明水墨与多媒体艺术工作室、闵惠芬音乐工作室、杨争光文学与影视艺术工作室、冯刚毅粤剧艺术工作室、杨宏海客家文化与艺术工作室。

    深圳建立艺术工作室,在城市发展进程中是水到渠成、势在必行的。由于深圳历史较短,文化积累不够深厚,要在文化上占据中心地位是不现实的。但是,在创新文化体制、健全创作运行机制方面,深圳却有条件开一代先河,建立全新的、有特色的、国际化的文化创作和艺术品交易体制。建立艺术家工作室是一项长远计划,在未来3到5年时间里,艺术家工作室将扩展到更大的领域和更多的层面。

    建立艺术家工作室只是建立开放的专业创作体制的第一步,今后深圳市文联将以建立开放式文学艺术院为基本框架,统筹全市各类艺术工作室,通过建立创意联席会议制度,实行资源整合和相互沟通。建立健全艺术中介服务体系,把国内创作力旺盛和具有一定实力的文学家、艺术家引进深圳,以及邀请国外艺术家进驻深圳,充分发挥市文联这个“最大的创意联合体”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