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世界电影的发展历史,每一次的蜕变与飞跃都伴随着科技的创新与进步,特别是在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当代科技发展的潮流下,电影不再是单纯的艺术创作,它与科技的关系日益紧密,飞速发展的科技成果为电影产业的再次腾飞插上了翅膀,电影《阿凡达》的出现就是很好的一个例证。据统计,截至目前《阿凡达》在中国已取得5.4亿多元的票房。由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支持,中国影协、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主办的《阿凡达》的启示与反思研讨会1月19日在京举行,与会的专家及电影从业人员就中国电影如何增强高科技元素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中国影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康健民主持了会议。
《阿凡达》在中国的5.4亿多元票房收入中,有2/3来自于3D银幕,传统2D银幕虽然数量多,但只占到1/3的份额。“这样的数据统计有力证明,科技进步引领电影产业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和加速。”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童刚说。《阿凡达》最突出的特点是高新数字技术的纯熟运用,通过先进的摄影理念,一个存在于导演幻想中的虚拟世界被真实还原,3D技术使观众能够进入到被还原的幻象之中,而IMAX银幕巨大的视觉冲击力与心理震撼,更加丰富了影片的表现力,增强了感染力。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张宏森认为,“3D影片并不是今天才流行的概念,它在中国电影市场中已经出现了一段时间,但是真正成为老百姓的消费目标,成为电影市场的中流砥柱,却是因《阿凡达》而出的。如何将观众拉回到电影院中来,必须要寻找一些电影独特的优势,充分利用最新电影工业和科技成果,来强化影院集体观赏这样一种仪式。”
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张建勇谈到,“中国在3D技术上的发展还是很快的,2008年3D数字影院刚刚开始引进,放映《地球吸引力》的时候,3D影院是87家,但今天已经发展到700家,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最大的3D数字电影市场。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电影人应该对3D数字电影持一种与时俱进的、积极应对的态度。”与会的专家和电影从业人员均认为,中国电影必须加强对科技成果的研究与运用,促使电影产业的结构形式、发展模式、生产方式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然而,一部电影倘若缺乏深层次的价值体现,必然是没有生命力的。《阿凡达》在绚丽技术包装之下呈现的依然是为人们所熟知并且遵循的主流价值观。童刚认为,“《阿凡达》的故事内核包含了诸如正义、和平、善良、平等等主题,并将环保的先锋理念融汇其中,为整部影片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其主题耐人寻味并引人反省。通过紧张有序的情节铺排使理念自然呈现,对于观众来讲是一种自发性的接受,而不是强迫性的接纳。对此,反观我们自己的电影创作,不得不说仍然存在主题先行、细节生硬等问题。”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黄式宪提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中国电影产业如今正走上发展的快车道。但是我们的文化负载够不够?文化创新力度够不够?”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胡克、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周星等均谈到了在如此丰富、多样化创造的时代,中国电影需要从《阿凡达》这部影片里学习技术、艺术与文化三者结合的综合美学。北大教授张颐武提出了“巧实力”运作的概念,即灵活利用中国传统的一些独特的故事和情节,针对年轻化的中国电影主流观影人群,电影创作更应充分借力网络上“80后”、“90后”创作者们的无限想象力和大量资源。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所长丁亚平认为,“电影技术的创新面临许多挑战,但是提升电影的原创力量势在必行,在创新中不断寻找自我,注重中国元素的开发和内容创新,这也是中国电影发展在特定情况下训练自己的根植所在。”
中国影协副主席、导演尹力,著名导演陈国星、冯小宁以及年轻导演沈东、黄军等一致表示,“《阿凡达》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总结和借鉴,但是在好莱坞影片的强势冲击面前,中国电影也不能妄自菲薄,我们未来的平台非常的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