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石金城
http://www.cflac.org.cn    2010-01-19    作者:韩溪    来源:中国艺术报

    金城能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开滦建矿130周年之际出版两集本《向往》(歌曲集和文论集),让很多人惊讶,这可能是他低调做人、不爱张扬所致。我从初识金城就非常投缘,彼此没有不谈的话,话题又总是围绕如何从艺、如何做人。他这些作品的问世,都在我的视线之中,所以在我看来,这是水到渠成很正常的事。

    读了许传播先生、曹勇先生分别为该书写的序言,深感两位在字里行间充满着对金城的关爱,论述深刻、生动、准确、感人,可谓点睛之笔。我要讲的只是一点浮浅的感言。

    在我心目中,金城是一位“通才”。

    他从脱掉窑衣,进了范各庄矿宣传部主抓思想教育,为此他用心学习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对哲学、社会学、美学、心理学打下了一个比较扎实的基础,为他后来认识生活、反映生活,练就了一双明亮的眼睛,一颗热诚的心。此时,他爱上了音乐创作,由于人勤奋、好学习、爱思考、有悟性,创作起点很高,处女作《建筑工人的家》就被《山西歌声》刊发,后来在河北省、市音乐家的指点下,各方面都提高得很快,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河北师大音乐系唐山夜大班,受到了系统的音乐教育。1990年调入开滦工会宣传部,从干事到副部长、部长再到文体中心副主任抓文艺,并一直兼做矿文联工作,涉猎范围越来越宽,接触人物越来越多,创作激情越来越高,他的笔触再不局限于歌曲,评论、随笔、电视专题脚本都进入他的创作领域,其中纪实文学《煤矿的雕塑家》,于1999年10月7日被《文艺报》刊发在头版,而且占了整版篇幅。看后曾经让我一惊,因为从1949年《文艺报》创刊我就订阅直至“文革”停刊,改革开放后复刊我又重订,几十年间从未见过出自一个普通作者、写一个普通人的文章,能给予如此高的待遇。当时就把这些感受说给了金城,希望他珍惜这个特殊的待遇,并要想一想为什么?弄明白对未来创作会大有益处的。后来他在杂感式文章又有所建树,被许传播先生誉为“最为感动的是本书最后一部分的20篇‘随感杂谈’,并以“金城箴言美文摘录”引入序言,占了近半个篇幅。金城的组织才能,我是在1986年《唐山,烈火中再生的凤凰》进中南海怀仁堂演出的过程中发现的,当时唐山市音协每年只有一千元办公费,为去北京张景成市长特批了一万五千元专用经费。我把这一万六千元市音协的全部家当都交给了金城,请他掌握完成82套演出服制作,往返京唐的吃、住、行,还要想法节省出一点给演出人员发点补助费,略表协会的心意。他不仅丝毫不差的完成了任务,还写出了《七·二八业余合唱团进京演出的前后》一文,收入在唐山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辑、由文史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四卷16开本《唐山百年纪事》。这大概就是许传播先生序言中所言“我发现此人心细如丝”的又一个成果。20多年前已经显露出来的优长,当今已成长为一个颇有作为的文艺管理领导干部。综观两集《向往》,称其为“通才”是名副其实的。

    在我心目中,金城在创作上是一个不断登攀的人。

    为节省篇幅,只谈谈歌曲创作。歌曲集中收入了133首作品,跨度从1980年到2009年,我认真的作了个比较,如果说他的早期作品如《渔村的夜晚》等,追求的是优美的旋律,民族的风格,地域的特色;那么到90年代,他则更着意捕捉鲜明的音乐形象,《银杏树生长的地方》就是典型的一例,他紧紧抓住了“是我家”、“是中华”、“就像亲爱的妈妈”,宽广而平和的节奏,深情而激越的旋律,以树喻人,借树抒情,时而缠绵婉转、余情难尽,时而高昂豪放、一泻千里,把对家乡、对祖国的爱,倾吐得淋漓尽致。当日历翻到21世纪,他把更高的目光投向艺术歌曲,《向往》这首既有艺术高度,又有技术难度的男高音独唱,可视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说他有艺术高度,是因为他以一个简洁而极富动感的主题音调,经过巧妙变化发展,写出了人类与大自然的“向往”是一个和谐的统一体。在第二乐段有两个“啊”,极易落入俗套,此歌则不然。如果说冼星海在《黄河颂》中,三个“啊”字以三个不同的音调分别强化了自豪、亲切、辉煌的情感,使乐曲意境不断升华;那么《向往》中的两个“啊”字,作者则使用了相同的旋律,用变化级进的三连音接稳定感的主音,营造了陶然如醉的心境,接着以大跳的变化音型,颂扬“一种深沉的爱”要为“大自然永恒的歌唱”,从而把歌曲推向高潮,两者收到了异曲同工的效果。说它有技术难度,表现在音域之宽,节奏变化之多,变化音运用之繁,这都给歌者发挥声乐技巧以达到声情并茂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我想,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之所以喜欢上它,又用心进行二度创作,其艺术的高度和技术的难度恰恰是个重要因素。在当今写艺术歌曲的人越来越少的窘况下,金城有胆有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股勇气,源于他的实力,不断向艺术高峰攀登,是每个艺术家的最终追求,希望金城沿着这条艰辛大道顽强的走下去。

    在我心目中,金城是一个有责任心和使命感的人。

    翻开歌曲集,醒人耳目的“赤子情怀”、“美好向往”、“家乡赞歌”、“矿山恋曲”、“童稚之心”25个字的目录分类,足以窥见到这是他责任心和使命感的宣言,这一切都是他的“向往”之列。对一个新中国第二个文艺春天岁月里成长起来的金城而言,是他经过谨慎思考而选择的,能30年持之以恒是十分难得的。单就文艺思潮而言,这30年是最高的活跃期,名目多得令人目不暇接,称它鱼龙混杂并不过分。面对此情此景,金城头脑一直是十分清醒,从他的文论集中可以看到他忧国忧民之心,疾恶如仇之境。他心怀天大,直抒胸臆。正因如此,在歌曲集中,可以听到他和时代结伴而行的坚实脚步声,可以感受到他和祖国、家乡、矿山人民贴心贴肉,曲写心灵那激情深处的心音。最让我动情的是他笔下的37首“家乡赞歌”和17首“矿山恋曲”。我曾自诩为家乡唱赞歌是我毕生的追求,但和金城比起来,我甘拜下风。他写家乡,小到《沙流河镇歌》,大到《唐山之歌》,似乎家乡的一草一木都能激起他的创作浪花。我记得2006年在征集第十一届河北省运动会会歌时,我作为主任评委,为保证其征歌质量,曾向几位有实力的词曲作家邀稿,他和徐国强闻风而动,速战速决,创作了一首《燕赵雄风》,该歌的词曲不管是时代感,还是燕赵情、体育风,都赢得了评委的高度赞赏,获得了高票。使我有机会近距离的体会到他从始至终那股亢奋、激越的创作劲头,着实令我感到可喜、可贵、可敬。《矿山恋曲》里他与振逵合作的《开滦之歌》,热情洋溢,豪气冲天。《不问你是谁》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旋律好听,节奏俏丽。作为文献记录片主题歌的《爸爸讲过,妈妈讲过》,精于谋篇、手法新颖,童声独唱感情丰满,稚气感人;混声合唱铿锵高亢,气势磅礴,前后对比鲜明,动人肺腑。

    这54首歌,展示了金城深厚的家乡情,真挚的矿山恋。人们常以爱家乡是爱祖国的根,爱工作单位是爱家乡的根,爱祖国不是空中楼阁。所以我特别看重这两部分作品,实实在在体现了他的责任心有多强,使命感有多深。

    作为开滦的老朋友,我目睹了60年来开滦企业文化的发展历程,一届又一届矿领导如同接力赛一样,不仅人人接好前一棒,而且用力跑好自己这一程,还都用心传好下棒。一棒接一棒,一程进一程,所以今天能在全国煤炭系统、在河北省和唐山市的大厂企,都站在了排头兵的地位。为此,我特别感谢开滦这个人才的摇篮,哺育成长起一批又一批文艺人才。愿开滦企业文化年年有创新,文化人才年年有新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