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穗花鼓舞春秋——张毅的舞蹈之路
http://www.cflac.org.cn    2010-01-15    作者:孙慧    来源:中国艺术报

    在新中国的文艺史上,有一位著名的舞蹈家被冠以“花鼓王”的美誉,他就是国家一级舞蹈编导、原大连歌舞团艺术总监张毅。在40多年的舞蹈生涯中,他参与创作、编导的舞蹈、舞剧共有70多部。早在上世纪50年代,由他编导并主演的《花鼓舞》便享誉国内外,曾获1957年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金质奖章,并被评为中华民族20世纪经典舞蹈作品之一。

    文艺青年北上旅大

    1934年4月,张毅出生在浙江海宁。由于自幼酷爱文艺,喜欢唱歌和表演,1949年,他瞒着母亲,只身一人前往上海,参加了中国青年文工团的招生考试。不久后,团内分配部分成员到旅大,于是,1949年的冬天,从未到过北方的张毅给母亲留下一封信,踏上了北上的列车,来到了他奋斗一生的地方——大连。

    凭借在上海时有过打腰鼓的经历,他被选进了舞蹈队。当时流行跳苏联舞、芭蕾舞,但组织也号召大家学习民间舞。一次偶然的机会,一种由民间艺人表演的凤阳花鼓进入了张毅的视线。大概一年以后,团里要求搞创作,有人提议将凤阳花鼓编成舞蹈。张毅想到了将凤阳花鼓鼓棒的穗子加长,同时把鼓绑在身上,这样一来解放了左手,也可以跳起来,扩宽了动作幅度,而且一米长的穗子甩起来特别带劲,但随之也增加了击鼓的难度,由于穗子长,很难击打在鼓上。为了攻破这个难题,张毅几乎花了一年的时间,他说:“除了演出,其他时间都在研究两根穗子的打法上。于是不停地琢磨和练习,打得身上青一块紫一块。”

    原创舞蹈名扬世界

    苍天不负有心人。经过整整2年的精心排练,张毅原创的《花鼓舞》问世了。1954年,张毅开始将他原创的《花鼓舞》教授演员们。经过近一年的排练,1955年劳动节,《花鼓舞》正式在大连亮相,舞蹈表现了社会主义时代人们生活的欢乐情绪,引起了强烈反响。很快,文化部派人专程来考察,随后便安排旅大文工团出访苏联、蒙古等国,并进入中南海为毛主席等领导人演出。

    1957年,张毅创作并主演的舞蹈《长穗花鼓》作为全国选出的三个舞蹈节目之一,代表中国参加了在莫斯科举行的第六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荣获金质奖章。“那场演出极其成功,没有一点儿失误,台下观众几次要求返场。我听见下面有人喊‘中国,毛泽东,鼓,’当时激动极了,我们将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形象很好地表现出来!我们为国争了光!”讲到这里,已年过七旬的张毅眼里放射出闪亮的光芒。

    学成归来挑战难题

    为了培养舞蹈编导人才,文化部主办、北京舞蹈学校承办了编导班,请来苏联著名舞剧大师古雪夫授课,张毅有幸成为这个团体中的一员。这段经历,对他后来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古雪夫的鼓励下,张毅如饥似渴地学习。两年多的时间里,他没有一天在零点之前睡觉。正是由于他的刻苦努力,最终以全班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他参与创作的大型舞剧《鱼美人》轰动全国,并获得“中华民族20世纪舞剧经典作品”称号。

    系统的专业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张毅的艺术理论修养和造诣。回到大连后,他开始挑战自己的目标。“舞蹈创作的现实题材很难,但我们要勇敢面对,想办法冲破传统。”在随后张毅的作品中,70%以上都是反映现实的题材,比如《养猪姑娘》、《铁索桥》、《海姑娘》、《码头工人》等。

    偶然机会走上讲台

    1980年,在张毅的力促之下,第一届全国舞蹈比赛在大连举行,取得了圆满成功。在这次比赛中,张毅编导的以朝鲜舞为素材的舞蹈《瀑布》获得编导二等奖。令张毅没有想到的是,此次比赛不仅给了他荣誉,还为他带来了一次登台授课的机会。为了提高编导的艺术水平,主办方组织了得奖作品学习会,由舞蹈编导们选出5人作讲座,张毅便是其中一人。“我以前从没想过讲课,很紧张,准备了三天三夜,将自己的经验和大家分享了一下。”讲座十分成功,张毅的讲稿也被留下,作为论文发表。

    正是有了这次契机,张毅开始走上了讲台。1985年,张毅在北京舞蹈学院任舞蹈编导课程教师,填补了该领域的教学空白,带出中国第一批舞蹈编导专业的大学本科学生。由于张毅自成体系的教学方法,既不照搬苏联做法,又有独特的发现,很受学生欢迎,并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舞蹈编导人才,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副总导演陈维亚便是他的得意门生之一。

    年过七旬坚持教学

    1983年,张毅参加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的创作与排练,担任序幕《祖国晨曲》与尾声的编导。1995年至1997年,张毅连续三次担任大连国际服装节开幕式广场艺术晚会总导演。1998年出任中国舞蹈“荷花奖”第一届颁奖晚会的总导演及评委。

    2003年,应中国歌剧舞剧院的邀请,张毅根据自己曾执导过的大型舞剧《枣花》为该团改编了舞剧《篱笆墙的影子》。该剧的音乐部分由著名作曲家徐沛东操刀,演出取得巨大成功,获得第四届“荷花奖”银奖,成为张毅艺术事业的另一座高峰。

    退休后的张毅,不仅继续从事理论研究,还接受了多所艺术院校的授课邀请。到张毅家中采访的当天,他还在研究花鼓舞的教材修改,第二天一早还要去讲课。虽然比较忙,但张毅一点不觉得辛苦。“这是我艺术生命的延续,一方面觉得自己还有价值,对生活充满信心;另一方面每天有优美的音乐和舞蹈相伴,赏心悦目,是一种难得的享受,应该叫艺术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