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快乐就是健康的、明亮的,就是高尚的。”作为电影《三枪拍案惊奇》(以下简称《三枪》)喜剧部分的执行导演,尚敬这样阐述自己的喜剧美学观。从情景喜剧《炊事班的故事》《健康快车》《武林外传》《卫生队的故事》,一直到电影《三枪》,尚敬每一部作品的亮相,都伴随着不同的声音。面对人们对这些作品的种种看法,尤其是近来贺岁电影所引发的相关争论,他从自己对喜剧的理解出发,表述了一位创作者对喜剧的创作初衷和美学追求。
记者:一直以来,贺岁电影以喜剧为主,前几年这一情形有所改变,银幕上多讲述悲情故事,最近的贺岁电影又开始回归,《我的唐朝兄弟》《三枪》等的上映,让喜剧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您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尚敬:我认为,贺岁电影大都以消遣为主,以观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满足他们的需求,是天经地义的事。从这一角度来看,贺岁喜剧电影应该越来越多,这也是今后的一大趋势。
中国早期的贺岁喜剧电影,冯小刚是一枝独秀,他的电影轻松幽默,我非常喜欢。自冯氏喜剧电影之后,各种各样的喜剧电影都涌了上来。这种情形有赖于中国电影的市场越来越好,不管是国有影院还是民营公司,对于各种题材的电影都积极扶持,喜剧作为一种大众急需的电影类型自然在这一大气候下得到快速的成长。所以,《三枪》在2009年闯入贺岁档,虽然令很多人惊讶,却还是在意料之中。
记者:《三枪》的上映引起人们的颇多关注,各种各样的观点继之而起,它其中包含的民间俗文化更是成为争论的焦点,您怎么看这些观点?
尚敬:张艺谋对《三枪》有明确的定位,那就是要拍一部大众喜欢的,包含大众普遍接受的流行文化的电影。二人转是深受老百姓喜爱的民间舞台艺术,电影对其进行借鉴也无可厚非。《三枪》吸收了大众喜爱的流行趣味的表演,将其与科恩兄弟的《血迷宫》中的惊悚元素结合起来,使得这部电影有了鲜明的娱乐气质,这同时说明导演有向大众提供娱乐的心态,这自然也无可厚非。
《三枪》上映之后,媒体界和评论界的观点各不相同,有肯定,也有质疑,这都很正常。娱乐就是要越来越大众化,《三枪》作为笑闹剧,带来的正是这种大众化的娱乐。另一方面,电影本身包含不同的风格类型,喜剧电影同样包含不同的风格类型。喜剧可以分为黑色幽默、闹剧、轻喜剧等等,《三枪》不过是其中的一种类型而已,不能用过多的要求去看待它。我们有时候的分歧是因为大家在表达观点时,沉浸在自己的角度里,而不是看看对方的立场是什么,要做的是什么。对于张艺谋,大家都有期待,以为他做出来的东西都是“人参”,但这次做出来的却是“萝卜”,于是大家就失望了。其实,《三枪》就好比炖了一锅萝卜,大家吃出萝卜的香味就可以了,因为没有人向你承诺一定要做出人参来,你就不要用人参的要求来指责它。
记者:实际上,这种质疑在您之前的一些创作中,就开始出现了。
尚敬:是的。《武林外传》播出后也引来一些批评,诸如“大杂烩、很无聊”。其实,对于那些观剧习惯比较正统的人来说,他们可能感觉不到这个剧的趣味。流行文化是这部戏的玩笑背景,当你熟知那里面的文化和趣味时,你一看《武林外传》很容易就笑起来。而一些人不接受这部戏,实际上是它的玩笑背景没有被他们接受。这正如《三枪》所受到的非议一样。我特别想说的是,这当中没有高低、对错之分,一个正常的、和谐的社会对待差异应该持尊重的态度。
记者:从《炊事班的故事》《武林外传》到《三枪》,您参与制作了多部喜剧影视剧,您在创作中的追求是什么?
尚敬:做喜剧,首先要有喜剧意识,这决定了你的创作,所有之后的工作都要从这一意识出发,你才能把握住喜剧元素。接下来,进入创作阶段,依靠的就是这种意识指导下的直觉。要把笑料找出来,再把包袱抖出来就不太容易了,更何况喜剧要求的不仅仅是这些,而是有连贯的情节逻辑和戏剧性。所以,喜剧工作者的态度应是严肃的,姿态应是灵活的。比如《武林外传》要求演员时刻处在一种孩童气、癫狂、感性的状态中,我们用了大量的时间进行排练,在一遍遍的排练中寻找灵感的火花,这也使得我们的工作十分紧张和疲劳。
我平时喜欢看各种各样的电影,一些经典的喜剧作品给我启发,其中的搞笑方式和喜剧语汇都会被我拿来加以利用。在我的喜剧作品中,有来自对生活的观察,也有简简单单的即时一乐。有时候,看似没有深度却是更有深度。我认为古今中外那么多艺术作品包含了各种各样的深刻哲理,观众进入电影院也不必非要再去体味这些深刻的东西,娱乐就是娱乐,千万别弄成教科书。娱乐就是图个乐儿,没有必要承载过多的意义。
记者:您认为喜剧的美感是什么?
尚敬:我觉得直截了当的搞笑、简简单单的欢乐是我所追求的喜剧效果。我们的喜剧电影不要背负太多的包袱,观众本身就有自我选择的能力,在观影的过程中,他会有自我的价值判断,不用电影本身时时提醒他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而且,娱乐本身就具有美感,在娱乐中唤起爱,唤起幸福感,放下生活的沉重,用直觉体味生活的丰富,这就是喜剧电影的美感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