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团文化遍地开花
澳门社会最大的特点就是社团林立,各行各业都有几十上百个甚至几百个社团,这些社团不仅开展相关的活动,而且还有参与政治选举与议政的权利,所以澳门被称为“社团社会”。
在澳门成立社团很简单,不管人数多少,不论水平高低,只要有章程、有架构就可以注册。因此,澳门文艺界的社团也有上千个,书画、摄影、曲艺这些文艺大类各有社团上百个甚至几百个。澳门文艺的活力也就体现在这种社团文化中。每个社团都会定期聚会,举办的活动内容轻松随意,不是那么严格。每个参与的人也都是轻松自在的心态。我们采访时参加了澳门华夏文化艺术学会每月一次的聚会,这个由老画家关权昌任会长的社团有上百人,在澳门书画社团中规模比较大。除了几位专业画家外,会员几乎都是关权昌老先生的学生,有老有少。那天聚会到场的多是年纪比较大的学员,大家有各自的工作,因为喜爱书画,又跟关老先生学画画,慢慢就成为会员,每月雅集一次。在聚会上既有会员作品展示,也有几位专业画家指点教授会员作品,还有大家一起合作创作作品,气氛轻松融洽。除了这种每月一次的聚会外,华夏文化艺术学会每年还要举办几次大的展览。澳门的其他文艺社团也与此类似。我们在澳门采访期间,每天都能看到许多文艺社团为庆祝澳门回归10周年而举办活动的讯息和报道,这些活动的场馆有正规的,也有因陋就简的。比较有造诣的艺术家,自己组织或者参与的社团往往有许多个。比如关权昌老先生,他同时又有澳门老年书画协会常务副会长、澳门行隐画艺学会理事长、澳门中国画院理事长、澳门中华文化艺术学会副理事长、澳门颐画园书画会副理事长、澳门恒艺书画研究会副会长、澳门文化艺术学会名誉会长等20余个头衔。他下面的会员,很多人也在其他书画团体身兼要职或是会员。他们每个月都有许多活动要参加。回归10年来,内地、台湾、香港与澳门的文艺交流也主要是通过澳门的文艺社团接洽,每一次活动举行时,相关的社团也就常常聚在一起。
这些社团依靠他们轻便灵活的活动方式,凝聚着具有艺术兴趣的市民,大家多是利用业余的时间聚在一起,或洒墨泼彩,或弹琴高歌,或演戏跳舞。成百上千个社团,点多面广,把文艺的影响力辐射到澳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粗看澳门,你也许会认为这里没有多少文艺大家、没有多少有分量的文艺作品。但深入澳门社会后,你会发现澳门的文艺已经与澳门社会的日常生活紧紧融合在一起。每一天,每一个地方,都有文艺社团活动的踪影。这就是澳门文化的活力。澳门的文艺已经与澳门整个社会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了。这使得澳门显示出迷人的魅力。
大力扶持文艺学术活动的澳门基金会
除了澳门国际音乐节、澳门艺术节等高端的演出外,澳门的文艺消费市场目前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绝大多数活动都是公益性质的。澳门的文艺社团都是纯民间性质,没有盈利空间和能力,也没有财政拨款,而且,澳门的企业界也尚没有养成资助文艺活动的习惯。有的社团虽然也收取会费,但仅仅是一百元或数百元,尚不足以满足大家平时聚会时的花销。然而,澳门文艺社团的活动却层出不穷,新的文艺社团也仍在不断成立。在澳门采访时,虽然也有人谈到经费紧张限制发展的问题,但澳门社团在组织活动时往往并不太头疼经费的事情,不必四处找企业化缘。所有采访对象都谈到,特区政府对文艺活动十分支持,投入很多。这其中,除了澳门文化局资助部分活动外,澳门还有一个影响力庞大的半官方组织——澳门基金会在负责对社会文化活动进行资助。我们采访的文艺社团举办的大型活动,其背后几乎都是澳门基金会在资助。大家在说到资金来源时几乎都提到了澳门基金会:“我们只要给基金会写申请过去,基金会就会进行审核,评估活动的影响力及社会意义,给予程度不同的资助”。
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委员吴志良博士向我们介绍,澳门基金会是具有公权力的半官方法人机构,于2001年由原来的澳门基金会和澳门发展与合作基金会合并而成,宗旨是促进、发展和研究澳门文化、社会、经济、教育、科学、学术及慈善等活动,同时也负责向外宣传推广澳门的活动。基金会的资金来源有澳门博彩业根据与澳门政府所签合约而向基金会所拨款项,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拨款,根据法规、其他合约、法院裁判或仲裁裁决而应收或指定之其他收入,澳门特别行政区或以外之公、私法人或自然人之津贴、拨款、捐赠、遗产、遗赠或赠与等。基金会由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负责监督。我们在澳门采访的短短几天里,多次见到吴志良博士于各种文艺活动里忙碌的身影。
回归10年来,澳门基金会每年资助文化方面的资金都在1000万澳元以上,主办了近百次学术研讨会,支持澳门社会与文化学术研究,举办澳门文学奖、澳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奖等奖项,出版《澳门研究丛书》《澳门大百科全书》等学术成果,合办了上百次展览、表演、比赛等活动,澳门基金会还利用其管理的教科文中心及其千禧画廊等场地,支持澳门社会团体举办各类文化活动。10年来,数百个机构或者社团组织在教科文中心等场地举办展览、讲座等各类活动上千次。澳门基金会还积极展开对外交流,支持澳门文艺团队参加国际文艺活动。由澳门基金会筹建的澳门科学馆的主体工程也于今年2月完工。澳门科学馆由国际著名建筑师贝聿铭设计,主体结构包括外形为倾斜圆锥体的展览中心、半球体外观的天文馆、菱形基座的会议中心。12月19日,澳门科学馆举行了开幕典礼,现在,这里已成为澳门首个科普教育公共设施和澳门的新地标之一。
为保证澳门曲艺界社团有活动场地,澳门基金会租下澳门永乐戏院一院专供澳门粤曲曲艺社团使用。教科文中心还每年组织一次曲艺社团团聚会,有效推动了澳门曲艺的发展,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今年,澳门基金会还推出了“家国情怀”——国庆60周年暨特区成立10周年庆祝活动专项计划,这次活动从今年6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活动以凝聚、抒发澳门居民“爱国爱澳”的家国情怀、营造和谐欢乐的社会氛围为目的,以支持及配合社团及学校举办双庆活动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由社团或学校自主策划,经社团和学校组织的澳门居民均可参加。澳门基金会向申请举办活动的社团和学校发放活动津贴。目前该活动正以各种形式在澳门各个地方展开,预计整个活动有40万至50万人参加,几乎是澳门的总人口数。澳门基金会从去年到今年还大力援建四川地震灾区的文化重建工作,其中援建青城山古建筑群修缮项目1.796亿澳元,援助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建设项目1亿澳元。
多年以来,澳门基金会对澳门文化、出版事业所付出的努力,有效地推动了澳门社会文化活动的丰富和繁荣,得到澳门各界的认同。吴志良认为,澳门的历史使其形成了既中且西、相互包容的生活模式和文化氛围,这在今天仍深深地影响着澳门的文艺工作者,中西的文化结晶都能在这里得到尊重和体现。同时,澳门有着多年与外国打交道的经验,有助于避免文化冲突而损害彼此合作,中西文化更容易在这里相互交流、理解、吸收和转化,成为中外艺术交流重要场域。今后澳门基金会要为助推澳门文化界的发展不遗余力地创造条件,想方设法寻找新的方式来开拓澳门在中国、在世界的区位优势,发挥和弘扬其传统作用,挖掘澳门的文学题材和艺术价值,增加内地和港澳台文艺合作交流的机会,促进合作发展,共同为中华文艺在国际上争光添彩。
把文化氛围弥漫到每个角落的民政总署
澳门民政总署在回归以前是澳门的市政厅,以前办公楼是一幢中西结合风格的建筑,这栋建筑及其千面小广场和另外两栋建筑,现在都是澳门世界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走进民政总署大楼,它的左面是办公区,右面是一个画廊展厅,正在展出青铜文物,一位外国女性参观完展览后,饶有兴致地在展厅外的互动区用主办方准备的中国印印了一套篆字,十分珍惜地放进自己的口袋里。一对恋人参观展览后,在互动区根据自己的喜好用五颜六色的彩笔拓了一对色彩斑斓的瓦当。在展厅楼上,是澳门文保单位河东图书馆,这里陈列着很多十分珍贵的几百年前反映中西文化交流的书籍。河东图书馆的外厅现在仍作为普通图书馆使用,市民可以在这里看书阅报查资料,游客也可以利用这里的资源,游走在古代与现代的书籍中,让人油然感到历史的深邃。
这样的效果正是民政总署所追求的。澳门的社会文化建设有很大一部分由民政总署负责,其下辖的文康部负责澳门市民日常文化生活的组织实施,保障澳门市民文化权益。澳门民政总署文康部吴为鸣向我们介绍,澳门的社会文化建设主要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回归10年来,步伐尤其快。因为澳门城市发展繁荣的高速度打破了澳门市民以前悠闲的生活方式,往往令很多人产生不适应,这时就需要有效的社区文化去帮助澳门市民调整心理,理解并认同澳门新的文化,带动参与澳门新文化的建设。文康部在举办各种活动时,都十分重视澳门市民对活动的理解。比如在举办展览时,还投入很大精力在展览外开设教育区、互动区,让澳门市民能够动手,离开时能够带着很多的收获。回归10年来,澳门民政总署新建了画廊、茶文化馆、综艺馆、澳门艺术博物馆、澳门回归贺礼陈列馆、路氹历史馆等十多处文化设施,积极举办中西艺术精品展览展演,大力开展社区文化建设,组织各种街头文艺表演和民俗表演,每月举办各种文艺表演班,在各社区图书馆开展讲座、亲子画坊、“小博士信箱——认识祖国齐齐答”等活动,还在周末聘请义工到图书馆给孩子讲故事。“这些活动培养了参加者发掘和使用图书馆资源的习惯,加强了认识中国国情与澳门社会历史以及其他文化的教育,同时也从小培养了孩子奉献社会的意识,他们长大以后也会多为社会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