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动中国:舞的力量 美的记忆
http://www.cflac.org.cn    2009-12-18    作者:唐坤    来源:中国艺术报

    让我们把目光锁定在11月28日晚的北京人民大会堂,《舞动中国》——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暨中国舞协成立60周年舞蹈精品晚会在这里举行,两个半小时演出结束,偌大的剧场里许多人还在流连,不舍离去,有人紧紧抱住演员热泪盈眶絮絮地说着,有人在座位上依旧使劲挥舞着红绸,还有不少人把红绸仔细卷好准备带走,“这样的晚会,俺这辈子算是赶上了,这红绸俺可得留好了……”一位来北京走亲戚的大爷有些腼腆地说。

    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舞蹈界最大规模的纪念性舞蹈盛会,本场晚会现场汇集了60年来舞蹈界的精品和精英,带领着观众迈入舞蹈的时光之旅,从新中国成立,到时代迎来改革开放,跨越半个多世纪。整部晚会所呈现的不仅仅是一部中国舞蹈史,也演绎出了新中国自成立以来的成长轨迹。让所有在场人士如此兴奋难抑的台前光鲜,幕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镜头一:传帮带,经典再现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一些优秀作品,在舞蹈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无奈隔着岁月长河,却也在舞台上尘封已久,对于年轻的80后、90后舞蹈演员,有些经典只是干巴巴的作品名称或是照片中的泛黄旧影,如何再现昔日经典,成了本场晚会首先要解决的难题之一。譬如《红绸舞》,它创作于新中国成立伊始,从内容到形式上都布满了那个特定时期的烙印,正是当时的群众街头秧歌运动成为主流文化的直接投射。许多当年曾演绎过该作品的老舞人对此舞感情甚深,对复排充满期待又心存质疑,这些年轻人能跳好吗?更何况红绸看似简单,要想一次抖出5到6个花,却绝非易事,非朝夕之功;而主题动作之一的高抬腿现在早已在秧歌中消失,这些年轻人能行吗?承担该作品复排任务的中国东方歌舞团可谓啃到硬骨头,难,真难。此时,老舞人主动请缨传帮带,手把手亲自示范,严叮嘱,细指点;年轻演员勤苦练,常琢磨,为练早已失传的高抬腿,有的演员甚至造成腿部严重水肿。1个多月的集中训练,1个多月的朝夕相处,最终有了《红绸舞》的精彩呈现。

    镜头二:压轴舞,多重意义

    本场晚会集多重意义于一身,它既是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向中国舞协成立60周年、中国舞蹈界迎来新生60周年致敬。早在今年年初便开始策划,在多个方案中展开遴选,最终荣列中共中央宣传部确认的五部委“向祖国汇报”大型系列文艺活动重点项目之一。中国文联此次有3个协会的庆祝活动有幸被纳入,除了中国曲协“笑声与时代——庆祝中国曲艺家协会成立60周年专场晚会”、中国音协“百团万人颂中华”水立方大型合唱歌咏会之外,中国舞协以《舞动中国》压轴,用舞蹈激励人心,用中国人的舞蹈,说出中国人的故事、中国人的心情。

    镜头三:尽所能,同心协力

    舞蹈界的盛会,离不开所有舞人的热心。许多院团为本次晚会都是尽所能,倾己力。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正逢50年校庆,全院上上下下空前忙碌,但为了《舞动中国》,还是抽取最好的明星演员加盟演出。南京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南方歌舞团早已安排了演出日程,但为了复排《丰收歌》和《喜送粮》,原本的演出计划暂停或取消。由于节目调整,北京舞蹈学院民间舞系原定节目取消,转而全身心投入复排《鄂尔多斯》,重新赶做服装舞美设计,没有一声抱怨,只有更多的努力。有些眼尖的观众可能发现许多节目都是节选,正是因为力图在有限的时间内展现更多有代表性的精品,每个作品都被严格控制在4分钟以内,这意味着将花费相当多的人力和物力对动作和音乐进行重新剪辑,院团们的表现依旧是:中国舞协,我支持你!

    镜头四:新创意,又掀高潮

    除了过去的精品复排再现,有的作品则是专为本场晚会而生。老中青三代舞蹈家们的现场即兴表演,数次掀起了晚会的高潮。尤其是其中的一段三人舞,这是晚会导演给青年编导胡岩的命题作文,由青年舞蹈家刘岩亲自演绎,最简单的舞蹈语汇揭示出了最深切的人文关怀。《红绸舞》在现场观众的延展则是本场晚会总导演陈维亚的神来之笔,锣鼓声中,在对于所有中国人来说具有特别意义的人民大会堂里,台上台下一起站立舞动,只见漫天红绸,铺天盖地,无论是政府官员、大学教授,还是街头引车卖浆者,每个人都结结实实地感受到:“我,就是舞蹈中的一份子!我骄傲,我开心!”

    闪光的细节难以历数,更多的故事却余味袅袅,《舞动中国》在见证舞蹈界力量的同时,也成为了我们共同的记忆。虽然是一场晚会,但所影响的范围,有时往往会超出我们的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