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中国书法热持续升温,但在观念多元、流派纷呈的境况下,书法艺术如何发展?如何才能在传续书法文脉的基础上又成功地别古开今,作出时代的贡献?如何进行有效的书法教育,以利书法拥有广泛的基础?依然是困扰在当下书法界人士心中还没有确切答案的问题。日前,文物出版社出版了三卷本《詹氏三代书法艺术》,并联手《中国书法》杂志社、海南省文联,于12月8日在京召开“詹氏三代书法艺术研讨会”,汇聚书法界数十位专家,探讨詹哲明、詹砺群、詹冰莹祖孙三代的书艺特色及其对中国书法发展的意义。
人书俱正是书法创作的光明大道
詹氏三代在百余年的岁月里,同临墨池,共握竹管,书写着他们的人生、情感,既坚守传统的艺术阵地而又各有所求新。与会专家指出,詹氏三代书法传统功力深厚,又融入自己独特“人品”和“心画”,在总体上形成雅俗共赏、中正平和的“詹体”书风。中国书协分党组副书记、副秘书长陈洪武,著名书法理论家王玉池、著名书法家张有清等指出,詹氏三代书家出入传统书法路径,三代之间既有内在的相传和衔接,而又各具风貌,如詹哲明糅合颜、何诸家笔意和明清多变的姿态,书风高古雄健;詹砺群兼擅各体,植根“二王”,旁及苏、米及文徵明诸家,尤以行书成就最高,书风古朴淳厚;詹冰莹摄取“二王”,旁及明清诸家,既有晋唐风韵,又具宋元以后之率真,书风飘逸灵动,娟雅清秀,具有较强的时代感。三代人虽时代不同,但主线清晰,揭示出碑帖结合仍是当代书法发展的重要趋向。
著名书法家张虎指出,詹冰莹女士的书艺对于当代女性书法家尤其有代表意义,既俊秀典雅同时又豪放潇洒,体现出当今时代环境下女性书法家情怀的开阔和精神追求的高远,及对于传统女性书艺的超越。中国书协副主席林岫认为詹冰莹书风既俊美、典雅、飘逸和灵动,也有男性书家开放、浑厚、豪爽的大气,在艺术传承上巾帼不让须眉,其对祖辈书艺的爱戴、珍重、学习,让人看到了中华女性的美德,也让人看到一位女艺术家对书法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与会者特别指出,詹氏三代书家各有其业,他们并未把书法作为谋生的手段,不为社会变迁和潮流所影响,以沉静的心态广猎传统文化,毕生致力于书艺的传承与弘扬,对近世岭南书艺的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其艺术方法、道路和实践给当下书坛带来许多有益的启示。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常务副会长王永茂、北京书协副主席彭利铭说,詹氏三代书法可以用净与静来形容:一是干净,书风淳朴,书卷气浓厚,其潜心创作、探究古法的态度是值得当代书坛借鉴;二是安静,作品显露着他们平和宁静的心态,时代特性显著却又没有浮躁气,值得当今书坛学习。中国书协外联部主任蔡祥麟也认为,詹氏三代书艺的温和静穆、质朴自然以及他们为人所表现出来的儒雅之美,给今天书坛提供的不仅是艺术上的思考,而且是为人的思考:书法是长时间的文化、人生经历包括功力慢慢养出来的,真正的书法也养人,促使书家去修炼自己的心性、品性,克制浮躁气。
家族传承在今天犹为难能
詹氏三代研习书法,传承有序,代有发展,历经100余年而不衰,这种家族传承在近世书坛极为罕见,为当代书法发展提供了极具研究价值的个案。
王玉池认为,文化的传承靠社会的重视,也靠家族的传承,书法也是这样,中国书法史上不乏这样的世家。在现代,像詹氏三代这样来自民间,传承百余年,经历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低潮时期而能代代相传,并取得如此成就,很不容易,值得重视。“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在传承中走过来的,艺术的传承比王位和物质的传承更有意义。以前艺术的发展主要靠师生传承、代际传承。在今天,学术上、艺术上的家族传承有序已经是凤毛麟角。所以詹氏三代书法集的问世是当下书坛的佳话,他们体现的不仅是书艺的展现,而是一系列文化的传承。”中国艺术报社总编辑李树声如是认为。
林岫说,过去讲“文不传三代”,在艺术上传承三代很不容易,詹氏三代传承有序十分难得。詹氏三代都是尊重传统的基础上锤炼出来的,他们的书法不为功利,不求闻达。而是愉悦身心,陶冶性情,这是传统文人一贯的做法。这是对“文养门庭、德树家风”传统方式的延续,这为当代中国如何给孩子提供传统文化滋养提供了活生生的资料和佐证,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中国书协理论部主任刘恒、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创作院院长李胜洪认为,古代书家的培养多数是家庭培养和师傅一对一培养,从这样的角度去研究詹氏三代书法道路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詹氏三代书法可以折射出广东书法乃至全国书法100年来的发展轨迹,三代人的书法既传承有序,又与每一个时代主流书风有对应,与整个时代书法大的走势保持一致,这样的家族传承方式可以为书法教育提供一条区别于普及教育的有效渠道。中国书协顾问张飙认为,传承有序,脉络清晰,每一代都有传承和创新,跨越百年的书法世家展示了中国书法发展在家族背景下的缩影,显示书法文化的延续模式。这也体现出书法教育在传承上有其特殊性,家族式的耳提面命、耳濡目染模式,仍然是有效的;我们今天在呼吁和推进书法进入普通中小学校和加强书法高等教育的同时,也应该重视书法研究和推广传统的传承方式,让书法更好地传承下去。
全国政协常委、文物出版社社长、中国书协理事苏士澍在总结中说,在当今社会,一个出版者需要思考传承和教育这两大主题——怎么样把书法事业推向前,要靠大家的行动,要把詹氏家族这样默默无闻、踏实写字的人“往前推”。因为家庭传承是中华文化的传统,可以以此加强青少年汉字书写力度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法推动起来;只要有利于把我们书法脉络传承下去,我们就要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