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山区出了多少烈士,恐怕已经不可数了,而留在沂蒙山里的红嫂也都是一个个响当当的人物,可以说,沂蒙儿女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42集大型电视连续剧《沂蒙》从1938年开始讲述了于宝珍和李忠厚夫妻以及他们的三儿三女的故事,表现了在战争年代八路军与老百姓的鱼水、血肉之情,歌颂、流传了数十年的民拥军的“红嫂精神”。该剧将于11月27日在央视八套播出。电视剧真实感人,剧中99%的演员都是山东籍。导演管虎说,剧中没有明星,因为那会破坏人们心中的真实,剧中角色的耳朵、发梢,甚至手指甲里藏灰这些细节都要和当年的沂蒙山人一致。如此一来,克服了一些电视剧“扮美”的缺点。
第六代电影导演管虎之前拍过《黑洞》《冬至》《七日》等涉案题材电视剧,对这类红色题材电视剧却鲜有接触。但他说,是沂蒙精神中的忠勇、血性打动了他。管虎在沂蒙山走访后发现,在这个以革命老区而闻名于世的地方,处处保持着战争年代的历史风貌,而在山区广大的群众中,仍然保持着战争年代中人们对党和八路军的炽热真情。那种质朴而单纯的情感燃起了他们的创作动力。他曾与渊子牙村的一位老人聊天,老人告诉他,他们村曾以普通村民115比日军正规军112的伤亡比例,创造了中国军队正面战场也没有过的对抗胜利。管虎深有感触地说:勇于承受的沂蒙山女人,更是有着中国女性的优秀品质,豁达勇敢、贤淑包容,更重要的是她们坚忍。这一切都要求创作时要让这些人物复活,要营造出真实的氛围。
著名编剧赵冬苓非常珍视这部作品,“沂蒙的故事不止一次让我泪流满面,《沂蒙》是我迄今为止最为满意的代表作品之一。”她说,抗战时期是沂蒙艰苦奋战的年代,我希望它能让老一辈看到后会回忆过去,新一代人去了解当年的故事。”女主人公于宝珍的原型是“沂蒙母亲”王换于,当时她开办了战时托儿所,收容的孩子最大只有七八岁,最小的生下来才3天。王换于为了抚养好这些革命后代,省吃俭用,自己的4个孙子均因营养不良先后夭亡。于宝珍的扮演者迟蓬谈到对这个人物的理解时说,她把最后一粒粮食当做军粮,用最后一块布做军装,送最后一个儿子上战场,用一个普通沂蒙女人的朴实、善良诠释了沂蒙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