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的拍卖行已渐渐兴起,但铜镜却还主要出现在旧货市场和文物商店。相比其他杂类如邮票、古钱币、纸币、外币等,铜镜的收藏远没有那么热门,成交价格也相对偏低。国家文物商店中品相较好的汉镜大多在3000元到8000元之间,品相差点的则只要几百元左右,旧货市场上的铜镜价格则更加便宜。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佳士得在纽约以9200美元的价格拍卖了一面直径为25厘米的唐代镶银花铜镜,这是有拍卖以来,中国古代铜镜第一次在海外拍卖市场露脸。从1998年开始,铜镜渐渐受到国内外藏家的关注,并频频出现在苏富比和佳士得,但数量比较少,拍出的价位主要集中在5000美元到2万美元之间。从2000年开始,铜镜也渐渐被纳入国内的大小拍卖行的拍卖中,但总体而言,铜镜还属于冷门:铜镜与钱币、玉器、工艺品等被通称为“杂项”,很多博物馆或者拍卖公司甚至都没有全职的铜镜鉴定专家。除了些较大拍行推出的精品铜镜能拍出10多万元到40多万元人民币的价格之外,大部分铜镜的价格介于几百元至几千元之间。
2004年可谓铜镜拍卖的“拐点”年,因为国内一些大的拍卖行开始设立铜镜专场,一些博物馆也举行铜镜展览,一方面为投资收藏者提供了极其难得的信息与机遇,另一方面也为铜镜市场价格的定位提供了重要依据,为古铜镜的收藏和投资市场带来一定的推动作用。
2004年2月,嘉德在其第79期周末拍卖会推出143面民国时期北京著名收藏家关祖章先生旧藏的铜镜拍品,143面铜镜最后全以高于预期的价格顺利成交,这是国内第一次大规模的铜镜拍卖。同年,嘉德共举行了5场有关铜镜的拍卖会,总成交金额已经超过了2000万元。
从2004年起,嘉德开始常规性地在其春秋两季设立铜镜拍卖专场。而2005年4月,上海博物馆举行的“练形神冶莹质良工——馆藏铜镜精品展”则成为点燃市场的把火,使得上海地区的铜镜交易价格得到较明显的提升。北京翰海、太平洋国际、北京传是、辽宁国拍等国内大小拍行也纷纷推出铜镜专场以及杂项,虽然铜镜从数量和质量上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但铜镜拍卖的门槛相对而言还是比较低,几乎每个拍行都曾推出无底价铜镜拍卖,拍卖成交价从几百元到几万元不等。
2004至2006年之间,精品铜镜的成交价逐年上涨。2005年嘉德秋拍,一面隋唐“放日圆形瑞兽镜”以29.7万元成交。到了2006年,同一面铜镜则以44万元成交,比年前的成交价上涨了14.3万元。
同时,破百万拍卖纪录的铜镜也纷纷出现。2006年3月28日,在美国纽约亚洲艺术品展销会上有两件中国铜镜出售,其中一件唐镜是由比利时古董商吉赛尔提供的,以34万美元卖出。另一件六朝镜以57万美元卖出,提供者是英国伦敦埃斯肯纳齐商行。国内很多新兴的拍卖行也看中了古铜镜的潜力,想从中分一杯羹,如上海正德拍卖公司在2006年从海内外征集了一批铜镜,其中一面16厘米的战国喜鹊猴子铜镜竟以605万人民币的价格成交,在收藏界引起哗然。
在中国嘉德2009春拍铜镜专场中,一面隋唐“十二生肖四神镜”以112万元人民币的成交价,成为嘉德新的“铜镜王”。
相关链接
在11月11日进行的中国嘉德2009秋季拍卖会铜镜专场中,第5785号拍品唐“海兽葡萄镜”则以268.8万元人民币刷新了铜镜拍卖的成交纪录。
铜镜专场中,150面各具特色的铜镜引发了藏家的极大热情,最终该专场总成交1182万余元人民币,成交率高达80%。其中唐“海兽葡萄镜”以268.8万元人民币刷新了铜镜拍卖的成交纪录,成为新的“铜镜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