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19125年4月7日 星期一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首 页要 闻地 方维权行动文艺评论九州副刊书 缘艺术星河特别关注百家论艺艺海春秋世情写真
重大报道专 题钟鼓楼艺苑走笔名家访谈记者专栏报社动态刊登广告订阅报纸联系方式|报社简介|
胸有真山色 秀逸笔墨殊——读李建华画作
http://www.cflac.org.cn    2009-11-13    作者:李方元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中国传统画,自魏晋以降,经唐宋元明清,迄至现代,流长源远,大家汹汹;历代先贤墨调,仰观高标,法不胜法;画坛后俊,得真趣者,实在不少,如何做到师法前贤,又能脱颖而自成路数,是人人都有的愿望。

    李建华自少时独钟国画艺术,初始受教于国内的几位名师,画艺得以精进。其间,也远学宋元诸家,近追胡佩衡、钱松岩、宋文治等,以攻山水画为主,兼及梅、荷等花鸟画的创作;同时潜心中国传统画艺术精神的学习,研读大量先人论画的著述。

    中年以后的李建华,几次游三峡,登黄山,览华山,观山怡性,举笔凝神,又悟出“师法造化”的艺术真谛,在绘画造诣方面又有了很大突破,达到了“胸有真山色,秀逸笔墨殊”,渐渐在构图、造境、画法上有了自己的东西。李建华的山水画,峰峦峻拔、透秀,在用笔上,“毫锋脱颖,墨法精微”;特别是表现林泉藤葛、岚雾云霞,乃至楼亭屋舍方面,其笔墨运用,点染自如,舒张有节;浅淡深浓,远近错落,别成佳构。古人论山水画:“谓山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但可行可望,不如可游可居之为得。”李建华的山水画是做到了“可行可望可游”,更做到了“可居”,是得古人画论之精髓的。如他的《蓬莱云涌》、《云涌玉屏》、《春云出山》、《山色有无中》诸幅,不同的时景,不同的角度,以统一的风格墨调,构画皴染出诗美的画境,清幽雅逸,实在有“可行、可望、可游、可居”之感。

    李建华在花鸟画方面,尤长于画梅、荷。他画的梅,用墨上或浓染或疏描,横枝斜干,逸趣自出,丰神自在。他笔下的荷,不囿其形似,但传其神韵,荷叶花朵柔而不媚,稚拙中透着灵动。像《墨梅》、《年来我亦画梅花》,像《小荷图》等幅,都是技法娴熟,情出胸臆之作。

    现任哈尔滨市文联副主席、黑龙江美术家协会理事、哈尔滨市美协副主席的李建华,近年来于文艺领导工作之余,倾情研画,潜心创作,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和省市美展,并在国内外报刊上发表。他的作品曾多次获大奖;其画集《搜画奇峰》自前年出版发行后,在书画界颇得好评。正如画集封面那幅山水画的题款:《待细把江山图画》,这也看出李建华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挚情,也是他作为画家的襟抱和志趣。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版权所有 中国艺术报社
中国艺术报社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海南沿11号 邮编:100009 电话:010-64025528
信箱:cflac@126.com  京ICP备050673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