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座的几乎都是年轻面孔,很多还是在校学生,这样的情况是其它美术门类没有的。不过这也正表示我们漆画的生气与希望。”在第十一届全国美展漆画陶艺展区研讨会上,漆画家李小康看着与会几十人除少数几位中年以上专家,其他几乎都是稚嫩的面庞,发出这样的感慨。
在厦门美术馆另一个房间,参加第十一届全国美展漆画陶艺展的陶艺家们会聚一堂召开座谈会,与漆画的座谈会相似,座中多是青春的面容,中国美协陶艺艺委会主任韩美林戏言“在座都不是老头儿”。
漆画和陶艺,这两种艺术自几千年前就已在中国产生,从半坡出土的陶盆到远销世界各地的明清瓷器,中国的古代文明史中,一直闪耀着漆画和陶艺的璀璨光芒。某种程度上,漆艺和陶艺甚至成为中国艺术和文化的一种象征和代表。然而,现代艺术门类兴起后,漆画和陶艺多年来在美术大家庭中居于边缘位置。第十一届全国美展首次设立漆画、陶艺展区,使得漆画陶艺与其它美术门类平起平坐,全国漆画陶艺界在倍感兴奋的同时,也更加感到发展漆画陶艺的任重道远。漆画陶艺,在现代艺术观念下,如何才能凤凰涅磐,浴火重生?
漆画:我是谁?
漆画有着7000年历史,但作为独立画种的现代漆画,才有半个多世纪。中国现代漆画是受到国际漆艺运动所启蒙和催生,经过几代人的摸索,逐渐完成从器到画的变化。因为漆画多用天然大漆,且常用蛋壳、螺钿、金属等镶嵌,艺术效果鲜亮而又含蓄,幽深而又纯明,天然而又典雅,为其它画种所难及。近些年,漆画大胆吸收、借鉴其它画种长处,风格多元、种类纷呈,逐渐拥有了广阔的自由空间。然而,中国漆画也面临着诸如材料的应用、工艺性与绘画性的冲突等诸多问题。
尤其是,漆画的艺术定位如今仍然是横亘在漆画人心中最难解除的纠葛,也是外界对漆画认知的一个难关。很多年来,漆画都被认为是工艺而不是艺术绘画,其绘画性一直受到质疑。现在漆画又常常被指责是对油画、版画等的模仿。什么是漆画?漆画应该怎么发展?成了漆画界内界外彼此相关的疑问。对此,中国美协事业发展部主任、第十一届全国美展漆画评委朱凡认为,漆画的创作定位应该回到原点,漆画是工艺美术和工艺创作,特点是制作性强,有设计性,但要探索如何克服创作过程中的艺术激情保护问题,不能让工艺性销蚀绘画性。漆画借鉴别的画种无关大局,关键是艺术上要高标准。漆的绘画感其它材料无法替代,要寻找到其绘画感与艺术性的结合点,自由地表达出人生经验的提炼和心灵的情绪。因此要努力去追求漆画的技术优势和其它画种情感表达优势相结合的突破口。中国美协漆画艺委会秘书长陈文灿也认为,漆画的材料不必太限制,多吸收别的画种的长处,形成自己的特色,漆画的前景就将十分开阔。刚组织广东省漆画赴欧洲展出归来的广东省漆画家苏星说,国外美术界对漆画非常感兴趣,认为漆画比起其它美术种类并不差,关键是要尽量发挥漆画的长处,在广泛交流中提升自己,形成自己的风格。
这次漆画被全国美展列为独立的大类,漆画界都兴奋地称这是一个里程碑,“这表明漆画的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要感谢祖国创造的良好氛围。”经历各种酸甜苦辣、为中国现代漆画的发展贡献卓越的老漆画家、中国美协漆画艺委会主任蔡克振对此感慨良多,但他同时指出:“后面的路还很长,我们的漆画还没有超越越南漆画,在干预生活、表现美好的程度上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漆画材料本身不体现艺术的高低,希望材料之争在我们这一代有个结束,关键是要在艺术上见高低。未来材料将越来越趋向综合,且科技也会对漆画的制作产生影响,所以大家要看得更远一些,思考漆画将来怎么走。”
陶艺:谁识我?
中国现代陶艺也是受国际现代陶艺运动所催生的,所不同的是,古典陶艺因其实用性和产业化,依然生命力极强。现代陶艺是欲摆脱古典陶艺实用性和功能性,借助陶瓷这一媒材,进行极富表现力的艺术创造。
然而,现代陶艺却面临着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接受的问题。不仅社会大众对当代陶艺感到陌生,“甚至我们美术界对现代陶艺发展到哪一步都不了解!”参加座谈会的一位陶艺家因此认为“这届全国美展陶艺展最成功之处就是当代陶艺家最成功的一次亮相”。一直为现代陶艺奔走呼吁的韩美林也兴奋地说:“这次陶艺展我们给了美术界一个惊喜,很多评委都很吃惊。本来我们预定参展的陶艺作品只有60件,可是征集到的作品大大超过预想,最终入选作品达121件,超过一倍。所展出的陶艺作品水平相当不错,真正是陶艺从商品、产品走向艺术的具体体现。”中国美协陶艺艺委会秘书长吕品昌认为:“这次展览展示了中国现代陶艺的整体队伍,选出来的作品也受到美术界的大力肯定。陶艺以前被归于雕塑,现在是在全国美展大家庭中第一次亮相,这是这次美展最有新鲜感的一个项目,这对于陶艺发展很有意义”。职业陶艺家南阳也认为,陶艺能单独列出来作为项目,发展空间更大了,研究领域更宽阔了,“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进入现代陶艺制作队伍,现代陶艺一定会成为新的器物时尚,形势很好,需要大家各尽其责,把自己的作品做好。”
如何做出好作品,也成为陶艺界关心的焦点。厦门的一位陶艺家认为,现代陶艺一方面有完全个性化的艺术家的理想价值,另一方面它又扎根生活,社会对现代陶艺的需求巨大,可是陶艺家却往往做不出有国际视野、有文化内涵,能够为主流消费者普遍接受的陶艺。“问题在哪里,一是我们的陶艺教育在很多年里与社会脱节;二是我们艺术家往往落后于时代,在个性化时代还在做中山装似的东西;三是技术还不完善,成本还太高。”
一位留学归来的陶艺家很感慨,中国是陶瓷的国度,但现在邻国日韩的陶艺在国际上是高档消费品,很受欢迎,而中国输出去的当代陶瓷还是传统陶艺,“希望过十年二十年,通过企业界、艺术界等各方一起努力,融合绘画、传统工艺和其它文化元素,做出中国品质的现代陶艺。”
漆画和陶艺这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能否借着各个层面的重视与推动而再度璀璨,从这次展览中获奖的年轻陶艺家孙晓晨的话里,我们或许能获得很多信心:“漆画、陶艺伴随着人类的文明史,同样在中国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在博物馆可以看到数千年前的古人创造的陶器和漆器,它们散发着古老魅力;在当时物质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传达了人们对美的执著追求。漆画、陶艺同时也是年轻的艺术,漆画、陶艺在诠释着人生,改变着人生,升华着人生。先前古人的漆画、陶艺是留给我们的珍贵记忆,我想我们也把当下的感受通过艺术的方式传承给后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