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19125年4月13日 星期日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首 页要 闻地 方维权行动文艺评论九州副刊书 缘艺术星河特别关注百家论艺艺海春秋世情写真
重大报道专 题钟鼓楼艺苑走笔名家访谈记者专栏报社动态刊登广告订阅报纸联系方式|报社简介|
服务教学 搭建平台——记中国戏曲学院实验剧团恢复成立
http://www.cflac.org.cn    2009-11-10    作者:达罕    来源:中国艺术报

    10月15日至18日,连续4天旨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经典戏曲演出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举行,而这恰恰也是中国戏曲学院第3次恢复实验剧团后的首次大型献礼演出。

    据曾担任过剧团团长的中国戏曲学院教授李文才介绍,中国戏曲学院实验剧团首次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当时叫实验京剧团,主要成员来自中国戏曲学院第一批毕业生,如刘秀荣、钱浩梁、刘长瑜、李长春、朱秉谦等。当时的剧团主要以对外演出为主,剧团到上海演出后曾一炮走红,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而在服务学校的教学方面,实验京剧团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比如说在校学生可以经常观摩剧团演员们平时的排练和演出,大大增加了他们在表演方面的见识,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生们参与舞台表演的积极性。

    直至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实验京剧团被迫停办。“文革”后,中国戏曲学院的第一批毕业生在学校领导的组织下再次成立了实验京剧团。这期间,通过实验京剧团不但展示了很多传统戏曲剧目,同时也实验性地排演了很多新创的现代剧目,对学院的教学和人才培养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之后,由于80年代京剧市场相对低迷,社会上以营利为主的院团演出都很难维持,一度出现“少演少赔、多演多赔”的不良局面。在这样的情况下,学院剧团青年演员演出机会严重减少,而他们又不能马上进入教学岗位,所以出现人才资源闲置的现象。鉴于此,学校做出决策,一部分安排到教学岗位,另外一部分进入社会发展,就这样实验京剧团在上世纪80年代末又一次解散。

    时隔近20年后,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教学、实践、科研、创作四位一体的教学思想,在学院领导多次督促以及专家们的积极建议下,经过将近一年的酝酿、调研和多方论证,今年10月,中国戏曲学院再次恢复成立实验剧团,并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上了实验剧团的首次演出。对此,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周龙说:“随着学院事业在新时期的整体发展,实验剧团的恢复成立可谓顺应时代发展。它既可以为学院教学实践提供平台,成为我院重要的教学实践基地,也可以为学院师生、各系部之间的交流搭建桥梁,加强各系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可以极大地促进学院各学科、各专业的不断发展。因此,实验剧团的恢复成立,对中国戏曲学院乃至整个中国戏曲教育事业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对推动学院的学科建设、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比前两个剧团不同的是,此次恢复成立的剧团将“京剧”的“京”去掉了,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主任张尧表示,将“京剧”去掉,主要体现了要把全校教学实践放在重要位置的思想。之前的实验剧团主要以京剧排演为主并附带京剧器乐排演,因而相对比较单一,而现在涵盖面比较广,除了包括京剧、曲剧、豫剧、昆曲等多剧种的排演外,还有音乐表演、民族器乐、京剧器乐、影视舞蹈等等教学与排演均可以通过实验剧团进行并向社会展示。李文才说,如果还是沿袭实验京剧团的名称,显然减弱了剧团的功能,把“京剧”二字去掉充分反映了中国戏曲学院的规模比以前大大扩大了,将来学院的各个剧种、各个系处都可以通过实验剧团去展示各自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成果。

    关于实验剧团如何具体地为教学服务,张尧介绍说,成立实验剧团后,学校制定了相关规定,只有在相关的考试和测评中达到85分或85分以上的同学才有资格进入实验剧团去排戏并出演戏中主角;达到90分以上的优秀学生,将有两次进入实验剧团演戏的机会,或者有一次排演大戏的机会。当然,85分以下的学生并不是不能演戏,但只能饰演配角或群众角色。设立这种教学激励机制,目的就是奖勤罚懒,对于一些学习态度积极、刻苦练功、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生,学校为他们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这样一来,学生们为了能够进入实验剧团锻炼,就会更加努力学习,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局面,同时也为学院出人、出戏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张尧看来,成立实验剧团不但为学生提供实践舞台,还为校内广大中青年老师提供实践积累教学经验的平台。他说:“教师只有艺术实践经验丰富了才能提高教学能力,如果没有舞台的实际感受,就没有鲜活的例子去给学生讲解,比如说演唱时抑扬顿挫的控制、身段的节奏、唱念的节奏、音的长短以及如何引起观众的共鸣等,都是需要演员的舞台实践去积累的。除了为教学服务外,实验剧团还是连接学校与社会的桥梁,因为一个学校的教学成果不能永远锁在深闺,这样就会与社会脱节,就不知道社会的需求是什么。”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好学生,实现传统艺术的薪火相传,搭建学院与社会交流的平台,是中国戏曲学院再次恢复成立实验剧团的最大目标。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版权所有 中国艺术报社
中国艺术报社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海南沿11号 邮编:100009 电话:010-64025528
信箱:cflac@126.com  京ICP备050673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