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真情的创作——评姚林辉文集《踏歌远行》
http://www.cflac.org.cn    2009-11-03    作者:何辉    来源:中国艺术报

    《踏歌远行》是青年歌唱家姚林辉第一次以书的形式来呈现自己的创作成果。这本书包括三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文,第二部分是词,第三部分是曲。书的内容构成,突显了作者不同于一般创作者的身份特征——身兼歌唱家、曲创作者、词创作者与散文创作者等多重角色。

    书内二十余篇散文,一言以蔽之,可谓是一个人在人生的远行路上深情地伫足回望起点与来路。读这些文字,你可以放下任何负担,仿佛是听一个知己的朋友在向你娓娓道来,没有拘谨,没有束缚,没有沉重,如此的亲切,如此的真实。这种阅读,很容易令人产生联想,仿佛是夏日午后,与亲人闲适地坐在大树的树阴里乘凉聊天话家常;也仿佛是与老同学喝着啤酒,坐在母校的草坪上回味青春的时光,追忆那些多年未见的师友。

    老舍先生曾经说过:最熟悉的,不论多么平凡,总是最亲切的,亲切就可能产生出好作品来。姚林辉的散文,写的都是她熟悉的人、熟悉的事,因此,文字间的情是自然的、本真的。在《我的母亲》一文中,她这样写到:“在将要离开故乡到北京的那天夜里,母亲说话很少,但从她的眼神中,我看出了她的惆怅和无奈。她默默地在厨房里忙到半夜,给我做了一大袋炒面。”在《梦回彝山》一文中,她写到:“多年后,终于有机会走进彝家山寨,慈祥的老阿爹端着酒坛,唱起了深情的酒歌,酒未入口,我的心已先醉了。山林之间,彝家姐妹跳起了热情的舞蹈,一张张淳朴的笑脸,如盛开的马缨花一样灿烂,让我也不由自主地融进了歌舞的海洋。”平淡的叙述、简洁的表达,给人以亲切之感,这是其文的一大特色。可以说,清淡、朴实是姚林辉的散文的最大特色,也是其文能够产生亲切感的关键所在。

    从作者的词曲创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其散文中反复出现的“母亲”、“故乡”、“彝山”、“思念”、“感恩”等主题也多次在词曲中复现。这些主题,是姚林辉最为熟悉,情感最真切,表达最自如的部分。比如,写母亲的《妈妈的牵挂》一首中有这样的词:“冬雪的时候/想起了妈妈/您那一针一线缝进了牵挂/春雨来临的时候/想起了妈妈/淅淅沥沥的小雨/可是您想儿的泪花”。作者创作出这样的词作,自有其个人生活的基础、感情的体验。因此特别动人。她的不少词作,具有情意绵长的隽永魅力。比如,《静静的山林》就是这样的一首佳作:“在这深秋的黄昏/我又走进那片静静的山林/沿着熟悉的小路/思念远方的亲人/听那小桥流水/仿佛是你多情的歌声/踏遍花径/却不见你的身影……”

    姚林辉的词曲,除了表现散文中同样的主题外,还表现了更为丰富、更为宏大的主题。《党啊,祝福你》《中国永远不回头》等歌曲表达了对党和国家的热爱;《越唱生活越开怀》《彝家欢歌》是对美好生活的歌颂;《月下的思念》表达了对祖国统一的期盼;《友谊传四方》祈祷和平友谊地久天长;《当兵的梦》则表现了自己的理想、写出了对军人、对战友的热爱与对军旅生活的向往;《为官要清廉》则以歌的形式劝导为官者要清廉。她的词曲创作,主题丰富异常,不论是何主题,都贴近生活,关注现实。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她的不少词曲,已经脍炙人口,被许多人所喜爱。

    客观地说,姚林辉的词曲创作,要比她的散文创作更加纯熟,所传达的感情,也比其散文创作更加丰富。这是符合其成长历程与个人职业特点的。她既能唱,又能创作词曲,是民歌原创型歌手。姚林辉家乡在云南,从一名幼师成长为专业的军旅歌唱家。对歌唱事业的热爱,使她能多年以泰然淡定的心态浸淫于词曲创作,其在这方面的成果比散文创作更为突出,是很自然的。她在散文、随笔方面的探索,显示了其勇于突破自己的勇气,也向读者展示了一个青年歌唱家的成长历程与真实的感情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