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面的世界永远具有一种巨大的吸引力。”一位欧洲知名演出经纪人在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高峰论坛上感慨地说。
摩洛哥蒙特卡罗芭蕾舞团的《灰姑娘》、阿根廷探戈舞剧、苏格兰现代舞……第11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有10余个外国文艺院团带来了在中国首次演出甚至是全球首演的新鲜剧目。外国首演“扎堆”,不仅仅只是看好拥有13亿观众的市场,更折射出中国伴随经济实力的提升而对全球产生的更为强烈的文化吸引力。
首演“扎堆”中国艺术节
第11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海外参演剧目有20多个,其中近一半是“中国首演”,一些甚至是“世界首演”。
世界最“酷”芭蕾舞团蒙特卡罗芭蕾舞团的《灰姑娘》和《男人眼里的女人舞》、阿根廷探戈舞剧《天使降落布宜诺斯艾利斯》、苏格兰现代舞《温柔的诱惑》、德国话剧《狗镇》、比利时儿童多媒体剧《雪球》等,都在本届艺术节上亚洲首演,或者中国首演。
“就在几年前,中国的演出公司为了争取欧美一些大牌、知名的艺术院团来演出,还不惜采用恶性竞争方式,互相抬价。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欧美的演出机构纷纷主动投入中国怀抱。”上海国际艺术中心总裁陈圣来说,今非昔比,如今欧美一流的演出团体不仅频频来华演出,而且不惜降低身价。
他举例说,享誉全球的蒙特卡罗芭蕾舞团2004年在北京演出《罗密欧和朱丽叶》时,因为出场费高昂,导致演出门票卖到了2万元一张的惊人天价。而这次来上海国际艺术节,他们却主动将5万欧元一场的演出费降低到了3万余欧元。
无独有偶,百老汇和伦敦西区正在上演的热门话剧《39级台阶》,也在这届艺术节上推出了中文版首演。该剧导演、香港演艺学院名誉院士杨世彭说,就是因为“打中国牌”,他也成功地把该剧的版权费用“砍掉了一半的价格”。由于重视中国市场,该剧的英国制作人还特地赶到德国法兰克福机场去和杨世彭面谈。
舞台上的“逆差”——10:1和7:1
其实,随着海外艺术团体的频繁造访,“某某首演”这样的宣传词语对于国内观众来说已并不陌生。西风东渐之下,国内的文艺院团也纷纷给自己的剧目冠以“中国首演”乃至“全球首演”的头衔。
而海外剧目在华首演,有成功的,也有“水土不服”的。一位外国院团的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他感到中国观众的欣赏习惯和西方观众还是有一些差别。中国观众更看重剧团和剧目的“名气大不大”,对经典往往更加青睐。而西方观众则更喜欢变化和新鲜的创意。
而在外国文艺院团竞相来华首演的变化背后,一组数字依然令人关注。上海文广演艺中心总裁吴孝明对新华社记者说,和出版、影视等领域一样,我国演出舞台上同样存在“文化贸易的逆差”,海外进来的多而我们自己走出去的少,“全国来说这个逆差约为10:1,上海演出业的逆差约为7:1”。
“外国艺术团体看好中国市场,我们的文艺院团也要走出去,到海外市场去推销我们的新鲜创意、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吴孝明介绍说,外国艺术院团来华演出,走出了一条越来越宽阔的文化贸易之“路”,国内演出团体正好可以踏着这条路跑步“走出去”。
他介绍说,就在阿根廷探戈舞剧《天使降落布宜诺斯艾利斯》中国首演之际,上海杂技团的一台海派杂技晚会也敲定了一笔赴日本东京、大阪、长崎巡回演出半年的“大单”。
中国渴望了解世界 世界也渴望了解中国
外国剧目在上海国际艺术节上纷纷以“首演”的身份亮相,带来的不仅是悦耳的音乐、优美的舞姿,更有市场与文化上的相互吸引和彼此碰撞。
在探戈舞剧《天使降落布宜诺斯艾利斯》中,阿根廷舞蹈家们用都市生活的细节去表现天使和凡间女子的浪漫爱情,这爱情无处不在,在拥挤的地铁车厢里,在灯光幽暗的小酒吧里,甚至在晒衣服的阳台上。而台下,上海观众的嘴角荡漾起会心的微笑。
文化艺术的魅力,瞬间打破了地理和国别的隔阂,带来了彼此心灵相通的感受。
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总裁潘传顺说,在每一场演出后,许多观众或是更想深入了解这些艺术家和他们的国家,或是改变了对这个国家的认识。“艺术,是沟通这个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最好、最和谐的方式。”
英国知名演出经纪人盖里·麦克奎因说,“中国地域广大,充满神秘色彩。中国意味着市场和文化上的双重吸引力,意味着一切皆有可能。我们希望为外国戏剧作品打开一个崭新的市场,也希望让西方观众通过欣赏中国的表演艺术,而更好地了解中国。”
而欧洲著名编舞大师让·克里斯多夫·马约则对新华社记者表示,他对中国文化艺术走向全球舞台“非常期待”,“中国具有伟大的文化传统,甚至比欧洲的文化传统历史更为悠久。这样的国家,随着它经济的强盛,必然会兴起文化发展的高潮,去重续它文化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