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的漆画和陶艺作品展9月18日在厦门美术馆展出。
漆画以漆为主要制作材料。中国是世界漆艺的发源地,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新石器时代首先用于髹饰陶器的漆器技术,在战国时期获得了很大发展。《史记》曾记庄子“尝为漆园吏”。汉代更把漆工艺推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高峰。长沙马王堆一号、三号汉墓曾出土漆器500余件,其制作之精美绝伦,至今让人惊叹不已。
走出漆器以独立方式出现的现代漆画,起步于20世纪30年代。历经中国几代艺术家的努力,漆画艺术获得了很大发展。1964年,漆画作品首次入选全国美展。2001年,中国美协成立了漆画艺术委员会,中国漆画以新的姿态走进21世纪。
漆画处于绘画与工艺整合的交叉地带,既需要绘画的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也需有工艺、技术上的过人功夫。漆画制作材料多种多样,除天然大漆外,其他漆性材料,如金属、木石、蛋贝材料均可使用。一件漆画的创作,常需历时数月以至一年半载。由于材料的物理特性和表现技法的多样性,漆画有着其它绘画门类所不可替代的艺术魅力。漆画家通过刻、雕、堆、嵌、磨等手法,能让作品呈现出独特表现力和艺术个性。当今,福建、广东、江西、江苏、浙江、黑龙江等许多省份都有众多活跃的漆画创作群体。依托于髹漆工艺传统的中国漆画,正焕发出璀璨的光彩,展现着蓬勃的活力。
漆是物质的,而漆画是精神的。今天的中国漆画,已成长为一个表现力很强的画种,然而它的根基,是中国文化与7000年漆艺传统。当今的漆画家不仅继承了传统的技法,更以当代人的精神和艺术理念在创造。从本届全国美展的漆画作品看,有粗犷写意的表现性追求,有深入细致的写实性表达,也有借鉴其它画种、其它门类以至国外艺术语言手法的多种创造诉求,展现出多向而活跃的可喜态势。本届美展所展示的286件漆画作品,是从全国选送的1641件作品中评选而出的,它们不仅印证了上述特征,还令人信服地表明,比之上届全国美展,漆画的艺术水准整体上有了明显的提升。
陶艺既年轻又古老。它是土的艺术,火的艺术,更是人的艺术。1947年,毕加索在瓦洛里小镇做出了大量的陶艺作品,这使许多人大获启迪。现代陶艺家区别于传统陶艺工匠,在于“非实用”观念的强化。如果说以往对于陶瓷艺术更多是着眼于形制、釉色、花纹、烧制工艺,亦即量化生产的物品自身,而现代“陶艺”所强调的则是手工艺和单体制作,也就是更强调凸显艺术家的个性特征和材料的质性。现代陶艺的创作,主要通过作品之造型、材料、肌理、纹饰、釉色等要素来传达作者的艺术理念,表达回归自然、展现个性的创造诉求。
陶土与手艺的链接,使现代陶艺进入了一个至为广阔而自由的表现空间。我国现代陶艺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进入公众视线,历经不算太长的30余年发展,已获得骄人成绩。2000年中国美协陶瓷艺术委员会成立,更让陶艺创作展开了新的历史篇章。
陶艺与古典传统、与民间艺术、与我们的文化记忆均有着直接的血缘关系,同时,现代陶艺作为一种新兴艺术,特别强调探索性、开放性和创新意识,它是特别富于实验品格的。从本届美展的陶艺作品看,有偏重造型或装饰形态的,有突出材质或色温工艺特性的,有着眼传统精神或现代观念表达的,呈现出一种既有文化底蕴又具备创新观念的丰富性。中国的陶艺家已懂得如何让土与火来传达自己的精神感悟,在技艺手法上,有着多样和多向发展的特征:有直接用手揉、压的,有用硬质工具划、刮的,有用软性工具擦、拉的。陶土的裂纹皱褶、釉、胎的材质肌理,雕塑与绘画整合的特殊效果,均可能被作者有意识地转换为艺术创造元素。本届展览的若干陶艺作品,刻意以陶土呈现金属、纸布、木石以至动植物生态的特殊质性,这种追求虽未必是陶艺主流导向,但可为观众展现出陶艺语言的丰富性和新的可能性。这里展示的121件陶艺作品,是从全国选送的1934件作品中遴选而得,它们不仅体现了当代中国陶艺的新进展,也展示了陶艺家们锐意进取的精神轨迹。
本届展览经严格评审,漆画作品中金奖提名1件,银奖提名3件,铜奖提名3件,优秀作品提名4件;陶艺作品中金奖提名1件,银奖提名1件,铜奖提名3件,优秀作品提名2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