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19125年4月14日 星期一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首 页要 闻地 方维权行动文艺评论九州副刊书 缘艺术星河特别关注百家论艺艺海春秋世情写真
重大报道专 题钟鼓楼艺苑走笔名家访谈记者专栏报社动态刊登广告订阅报纸联系方式|报社简介|
中国戏曲学院豫剧本科班开班——京豫两地携手培养豫剧人才
http://www.cflac.org.cn    2009-10-13    作者:张薇    来源:中国艺术报

    在喜迎新中国成立60年大庆之际,中国戏曲学院2009级豫剧表演专业本科班正式开班,24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踌躇满志地踏进了中国戏曲教育的最高学府。这不仅意味着这些刚刚入学的豫剧新苗们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全国学历层次最高的豫剧人才,而且标志着在戏曲专业教学上一直以京剧为主的中国戏曲学院,正式拉开京外多剧种办学的帷幕。

    长期以来,河南省内没有一所本科学制的高等戏曲艺术院校,在培养高素质、高层次的豫剧专业人才方面缺少必要条件。去年9月,获悉中国戏曲学院有意在全国招收多剧种校外班的消息之后,河南省豫剧二团团长李树建和党支部书记丁建英立刻认识到这是提高豫剧演员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为豫剧事业储备人才的绝好机会。他们进京找到中国戏曲学院领导进行协商。经过缜密思考和商谈,提出了联合创办豫剧本科班的建议和可行性运作方案。随后,中国戏曲学院派出专家代表前往河南调研,招生工作很快展开。但是由于当时高考报名已近尾声,很多有培养前途的好苗子报不上名。在多方协调下,河南省教育厅和高招办破例开辟高考报名的绿色通道,为本届豫剧本科班高招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支持和保证。而对于正规的本科教育来说,招生仅仅是个开始,如何培养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为此,中国戏曲学院院党委亲自部署,各部门通力合作,详细制定了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表演系还专门成立了多剧种教研室,并特聘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为名誉教授,张宝英、贾廷聚、王希玲、王清芬、冯炳恒、荆华等豫剧教育专家为客座教授,李金鸿、李维康、刘长瑜、李玉芙、李树建等京剧、豫剧界名师、名家担纲主讲教师。同时,适逢北京市教委为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大力扶植戏曲艺术教育,自2009年起针对戏曲传统专业出台了减免戏曲表演及器乐专业学费的优惠政策,豫剧本科班正享有同等待遇。借此大好形势,京、豫两地共同肩负起培养豫剧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无疑为打造戏曲地方剧种教育新模式和推动中国戏曲艺术教育的长远发展书写下浓重的一笔。

    在与豫剧本科班开班仪式同步举办的多剧种办学研讨会上,来自京、豫两地的名师、名家们积极建言献策。86岁高龄的中国戏曲学院教授李金鸿首先提出了如何以充沛的师资力量和科学的课程设置,保证豫剧班教学的特色化、纯正化和规范化问题。他认为,学院派教育的特点就是规范,只有基础规范才能保证学生们在步入工作岗位后艺术创作不偏离健康轨道;但是规范又不能抹杀剧种个性,不适应豫剧特色的技术规范是不可取的,所以在发挥学院派教育优势的同时,决不能脱离舞台实践,只有充足的实践才能检验课堂教学的得失。马金凤对于规范基础教学的重要性表示认可,结合自身的经验,她建议学院在培养初期不要让学生们在表演时使用扩音设备,这样会限制他们正常的嗓音开发。北京曲剧团团长凌金玉曾经与中国戏曲学院有过两次北京曲剧高等教育的教学合作,在总结过去合作经验的基础上,他认为多剧种表演专业办学模式的探索,首先要解决好学院和剧团的分工协作。基础教育的规范必须依靠学院,但从学院方面来讲,不可能常年配备数量庞大的各剧种师资,所以在剧种特色教学上,尤其是声腔教学上,应当积极发挥剧团优势,由剧团帮助学院配给最好的专业教师,同时提供充足的舞台实践机会。其次,剧团应当尽一切努力关心自己剧种学员的成长和发展,和他们建立情感关系,因为地方剧种在京办学能否成功还取决于它所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北京是首都,艺术氛围在全国是屈指可数的,每个学生都会面临一种诱惑,在完成学制培养后,能否真的回归该剧种的阵地,这就需要院团和省文化厅给学生们足够的关爱,让他们感觉到回到地方有自己更大的发挥空间,这是不可缺少的。作为豫剧理论专家,荆华则为剧种特色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第一是要帮助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豫剧发展历史,弄清剧种源流和变革过程,总结优秀剧目的传承经验,甚至设想剧种未来的发展,以培养学生们对剧种的情感;第二是要保证授课与观演相结合,北京在这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要为学生们保证足够的观演时间和种类,以精品的舞台演出滋养他们;第三就是加强校内外协作,以中国戏曲学院雄厚的教学资源为基础,以河南省庞大的豫剧专业队伍为补充,同时以广阔的豫剧演出市场为实践天地,必然能够保证豫剧班教学培养的成功率。

    研讨会上,与会者分别从剧种形态、特色和艺术创作等多方面为多剧种办学的模式和方法提供了很多宝贵意见。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周龙表示,作为戏曲教育的最高学府,中国戏曲学院有责任承担起全国各剧种人才的培养重任,多剧种办学对学院来说目前还处于探索尝试中,相信豫剧班的开办对戏曲高等教育的整体建设和发展都具有深远意义。我们将在不断努力的过程中很好地疏理、归纳和总结,也结合以往的办学经验,在今后数年内与各相关省市政府及教育、文化厅局,各地剧协,地方院团,戏曲大中专院校展开多方面交流与合作,使他们更了解多剧种办学的基本思路,为进一步探索多剧种办学模式,扩大办学规模,共建多个多剧种教学实践基地创造条件。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版权所有 中国艺术报社
中国艺术报社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海南沿11号 邮编:100009 电话:010-64025528
信箱:cflac@126.com  京ICP备050673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