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中立:在宽阔的主题中寻找个人样式
http://www.cflac.org.cn    2009-09-29    作者:罗中立    来源:中国艺术报

    《父亲》这幅画的构思是从看到一位守粪农民开始的,画是10年以后的事情了。恢复高考后,我考入四川美术学院学习,当时准备参加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画山里人的题材早已定好,但如何画却前后苦思冥想了一年。于是我想到邓家人,又一次回大巴山寻找创作灵感,老人还在,我把山里人都画了下来。回来后,我用最大的努力来表现我熟悉的一切,在三十七八度的夏天,在一间6平方米的阁楼里,有了现在这位农民父亲的形象。站在“父亲”巨大的头像面前,就会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这是我尽量地把画幅加大的原因,所以,大,也是我的语言之一。

    改革开放后,美术创作领域发生了巨变。作为个人来讲,关注农民的乡土题材是我不曾改变的,以前山区生活贫困,人们世代都没出过门,现在这些人走出了大巴山,来到曾经他们认为很遥远的城市生活,中国农民在新时代有了新的开始,他们仍然需要人文关怀。但我试图将社会性主题创作转向艺术性主题创作,由当年《父亲》、《春蚕》那种一幅画承载很多内涵的作品,逐渐走向对绘画艺术自身的理解和表达。现在美术界提倡熔铸中国气派、弘扬民族精神,中国艺术家注入了很多自身元素、经历体验,这也是我自己10多年来的想法和努力的方向,希望在这样宽阔的艺术主题中寻找到个人的艺术样式,将更多本土传统文化背景和民间美术遗产融入现代绘画风格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