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羽的歌词创作是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起步的。新中国的蓬勃生机让乔羽的创作也如潮水涌动。《歌唱祖国》正是他最早传唱的创作之一。
1956年,乔羽接到长春电影制片厂导演沙蒙接二连三的电报,要求他为《上甘岭》创作歌词。乔羽到了长春的时候,《上甘岭》已经拍完,只留下安排插曲的那几分钟戏,等歌出来后补拍。乔羽却写了一个和《上甘岭》八竿子打不着的歌,“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沙蒙拿着稿子来找乔羽,提出一条意见:“一条大河波浪宽”能不能改成“万里长江波浪宽,或者长江万里波浪宽”?乔羽想了想,说:“我看还是‘一条大河’好。‘一条大河’可以想象成任何一条河。每一个人家门口的河,都和他的命运有关,想起这条河,就能想起很多事情。”沙蒙听了之后,说了一句:“就它了。”
乔羽说:“好歌之所以能经受住岁月的考验,关键在于它能表达一个时代大多数人的心愿,和大多数人的心灵跃动合拍,能引起大多数人的感情共鸣,跟人民大众的所思所想南辕北辙,定然不可能流行开来,也不可能广为传唱。”
“文革”结束,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神州大地,乔羽的创作也再现生机。新时期30多年的时间,他创作了多首脍炙人口的作品。乔羽说:“歌词最容易写,是由于它简短;最不容易写好,也是由于它简短,不足百字却要创造出一个完整的世界。因此就我的经历而言,我以为歌词创作还是以厚积薄发为好。”《思念》的创作最能体现乔羽创作的厚积薄发。
《思念》从萌动写作念头到构思、完成,乔羽用了整整26年的时间。1963年初夏的一天,乔羽从蹲点的邢台地区沙河县回到北京垂杨柳的家里,他走进卧室,打开窗户,突然,一只蝴蝶飞了进来。乔羽紧紧地盯住蝴蝶,看它围墙绕了六圈,又从窗口飞出。一种圣洁感充溢在乔羽心头,沉淀在心底的甜酸苦辣全部翻腾了起来,强烈地撞击他的心灵。但这次“奇遇”乔羽并没让它立即进入创作,而是捂进心里,像陈年老酒,一搁就是20多年。直到1988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乔羽才和作曲家谷建芬合作,让毛阿敏唱响了它。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回顾自己的创作历程,乔羽感慨万千:“这60年的变化天翻地覆,这60年,中国人的经历也太丰富了,有欢乐的,也有不欢乐的,有愉快的,也有不愉快的,生活应该是这样,不能光是轻飘飘的。但艺术应该引导人们看正面的东西,艺术有鼓舞人的作用。这60年是伟大的60年,我认为再有一个60年,中国会有意想不到的发展。我希望积极的、乐观的、向上的精神和内容成为整个中国社会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