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5年4月22日 星期二
不同时代的织机、镰刀、锄头等农具,农民耕种时的场景复原……经过3年多的全新装修,9月13日,拥有10座展馆的中国农业博物馆重新开馆。
亭廊迂回,曲径通幽,苍松翠柏,波光云影,走在这座古朴典雅、宏伟壮阔的园林式博物馆中,不仅能够感受到其所具有的浓郁中国传统民族建筑神韵,又能够体味出其所洋溢的强烈时代精神。重新开馆的中国农业博物馆在对基本陈列、设施条件、园林环境进行大规模改扩建,完善和强化社会公益职能的基础上,推出了包括1万多平方米的室内基本陈列和8000平方米的室外展园,充分展示了我国五千年悠久的农业文明和灿烂的农业文化。在推出的7项新展陈中,“中华农业文明”通过千余件文物展示了中国古代农业的“四大发明”、近代农业的特点和发展脉络,及当代农业的科技进步;“彩陶中的远古农业”追寻远古农业文明发展的轨迹,展示了彩陶纹饰所反映的远古先民的农业生产与生活情况;“中国传统农具”按耕地、播种、中耕、灌溉、收获、加工、运输等工序全面展示了中国的传统农具;“中国土壤标本”在原生态土壤地貌特征、自然植被和物产等环境营造中,展示了全国土壤的类型标本;“我们的田野——当代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图片展”用700多幅摄影图片,反映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农业发展历程和新世纪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的新面貌;“青少年农业科普”运用各种现代先进的展示手段,向青少年诠释了人类衣食之源;“室外展园”则将古代农业和现代农业通过园艺、雕塑等形式,再现了农耕场面及农业科技场景。此外,新改建的环幕穹幕地幕影院,还推出了影片《二十四节气》,直观地叙述了二十四节气的形成原因,介绍古代先民如何利用二十四节气进行农业生产和二十四节气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等。
中国农业博物馆于1983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1986年9月正式对社会开放,是反映我国农业历史、传承农业文明、展示农业成就的唯一国家农业专业博物馆。据悉,该馆在农业历史研究和农业文物典藏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保存有数万件农业文物、标本、古籍、土壤标本、传统农具等,研究出版了《中国农业通史》、《中国农业文明史话》、《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史图说》、《图说中国传统农具》、《汉代农业画像石》等一批学术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