涓浗鏂囧鑹烘湳鐣岃仈鍚堜細

19125年4月22日 星期二

 
涓浗鏂囧鑹烘湳鐣岃仈鍚堜細
锝�棣栥€€椤�锝�瑕併€€闂�锝�鍦般€€鏂�锝�缁存潈琛屽姩锝�鏂囪壓璇勮锝�涔濆窞鍓垔锝�涔︺€€缂�锝�鑹烘湳鏄熸渤锝�鐗瑰埆鍏虫敞锝�鐧惧璁鸿壓锝�鑹烘捣鏄ョ锝�涓栨儏鍐欑湡锝�
锝�閲嶅ぇ鎶ラ亾锝�涓撱€€棰�锝�閽熼紦妤�锝�鑹鸿嫅璧扮瑪锝�鍚嶅璁胯皥锝�璁拌€呬笓鏍�锝�鎶ョぞ鍔ㄦ€�锝�鍒婄櫥骞垮憡锝�璁㈤槄鎶ョ焊锝�鑱旂郴鏂瑰紡锝滄姤绀剧畝浠嬶綔
新疆东天山地区古代游牧民族大型聚落遗址考古与文物保护项目正式启动
http://www.cflac.org.cn    2009-09-15    作者:专文    来源:中国艺术报

    近日,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准将西北大学、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国家博物馆、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哈密地区文物局等单位申报的“东天山地区古代游牧民族大型聚落遗址考古与文物保护项目”列入大遗址保护专项。该项目的立项和实施,对于正确阐释新疆多民族、多种文化交流融合的过程,进一步明确新疆古代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统一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历史事实,维护我国民族团结和文化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东天山地区指以天山山脉东段为中心的地区,包括今新疆哈密地区哈密市、巴里坤县、伊吾县、昌吉州木垒县、奇台县和甘肃肃北县马鬃山区,是古代游牧民族生活的重要区域,也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十字路口。从2000年开始,考古工作者采用大范围调查与小规模发掘的工作方式,已在东天山地区发现了古代游牧民族聚落遗址300多处,其中遗址面积达1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型聚落遗址4处。

    目前已在东天山地区发现了两类早期游牧文化遗存,第一类遗存属约公元前8世纪至前2世纪在东天山地区延续存在的当地游牧民族文化,很可能是古代月氏的遗存;第二类遗存是公元前2世纪开始在东天山地区出现的外来游牧民族文化,基本可确认是古代匈奴的遗存。分布在东天山北麓的巴里坤县岳公台——两黑沟遗址群和分布在东天山南麓的哈密市西山遗址、乌拉台遗址,应属第一类遗存的夏季和冬季王庭遗址;位于东天山北麓的巴里坤县红山口——东黑沟(石人子沟)遗址群,应属第二类遗存的夏季王庭遗址。其中东黑沟遗址的发现曾被评为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这些古代游牧民族的大型聚落遗址规模宏大,分布有大量高等级居住遗迹、墓葬和岩画,还有高台等祭礼遗迹。这类遗址的发现,在国内尚属首次,在世界上也十分罕见,已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学术影响。这些大型聚落遗址的布局形态和内涵,反映了古代游牧民族的社会形态、经济形态和文化特征,是十分珍贵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对这类遗址的考古和保护研究,是我国以大遗址保护为重点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新课题。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涓浗鏂囧鑹烘湳鐣岃仈鍚堜細
鐗堟潈鎵€鏈� 涓浗鑹烘湳鎶ョぞ
涓浗鑹烘湳鎶ョぞ鍦板潃锛氬寳浜競瑗垮煄鍖哄墠娴峰崡娌�11鍙枫€€閭紪锛�100009銆€鐢佃瘽锛�010-64025528
淇$锛�cflac@126.com銆€銆€浜琁CP澶�05067365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