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我国逐渐兴起了审美文化研究。学者们发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文化产品以商品形式出现,审美的覆盖面逐步扩大,文化的产业化、商品化、市场化使非物质的审美的精神文化产品成为消费品,进而使审美也成为了消费。当今的审美文化与过去相比,在涉及的范围方面,在产品性质、著作品格、生产手段、接受对象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因而,审美文化研究成为近些年美学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一批探讨性著作相继涌现。当代审美文化生成与演变的社会生态环境、表现形式、特征和缺陷,以及与传统审美资源的关系等都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并在学科理论上建树颇丰。如周宪、姚文放、陶东风教授的《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当代审美文化批判》(山东文艺出版社,1999年)、《社会转型期审美文化研究》(北京出版社,2002年)和陈炎主编的《中国审美文化史》(山东画报出版社,2000年)、《当代审美文化》(河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等。
20年来,审美文化研究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美学理念,改变了传统美学研究的范式。尽管关于审美文化已经有了若干著作和论文来言说,但当代审美文化无论在实践还是研究领域都呈现出空前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这个领域仍然是开放着的,尚需在理论探讨和审美实践之间进一步加强联系。尤其是深入当代各种具体审美文化事象的发生和流变机制,给这个论题予以切中肯綮的研究指向和现实回答,仍然具有十分迫切的价值。当前学界也越来越注意到把宏观理论的掘进和微观事象的剖析相结合,希望能够在理论与实践层面的言说都更为有效,化解曾经的尴尬、不适和混乱。
今天的审美已经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密不可分,视觉文化、大众文化、消费文化都与“审美”有无所不在的关联。然而,审美和非审美、审美和准审美的界限却模糊了。时下人们的审美需求在内容上是相当驳杂的,有的更多地在美感层面,有的则更多地倾斜于生理快感层面。如现在的不少大众传媒,有一些节目是以刺激人的生理快感为目标,而缺少精神层面的美感的。同样是休闲与娱乐,不同的目标指向和实现方式,会形成不同的效果。有的可以有很高的审美趣味含量,但我们现在看到的不少文化事象,却有很多审美品位相当匮乏。时下节庆活动,包括传统的节日,还有若干过去极少有人注意的节日(一些洋节日),现在都搞得五彩缤纷,其间商家的炒作成分居多,经济目的是远远大于审美的合目的性的,等等。现在很多文化产品领域都讲营销,应该说这首先是一个商业概念,但在成功的营销案例中,审美趣味及其文化品位的内核和底蕴是相当重要的。这其中的优劣要加以分析,我们不能主张将当前所有的文化事象都装进审美文化的盒子里面。
基于上述原因,审美文化应体现出一个社会的审美价值系统。然而,现实中,忽视审美价值体系的存在和功能,正是当前审美文化研究的缺憾所在。当前学界在理论探索上继续掘进,进一步开展了学科本体性质与特征的理论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即便对当代审美文化的概念及其内在外在关系仍有各种各样的言说,但学界基本形成一种共识:审美文化是当代文艺美学的一种新形态,但其研究对象却是相对明确的。即“在现实生活里,审美文化与非审美文化紧密相连,但审美文化研究与批评的对象有其自身的范围。”显而易见,这首先关涉着审美需要、审美评价等审美文化价值体系建构问题。钱中文教授的论文《文艺美学新形态》就重点强调了“审美文化形态虽则不一,价值取向也不完全相同,但是人文精神应是它的灵魂”,又如朱立元在《略论当代的审美文化的“审美内涵”》中提到:“审美有一个基本的内涵是以人为本,所以,当代的审美文化应当以人为本。”由此可见,审美文化所指涉的是在消费文化氛围和后现代的理论背景下的文化现实。审美文化必须凸显审美价值体系,不仅要对文化事象进行描述或分类,还要对社会文化进行引导。这些都显示了学界正在从理论高度阐述审美文化的历史使命和现实责任。
当代审美实践纷纭复杂,传统审美理论资源及研究方法已经不能完全有效地对之进行解释和评价。蒲震元的《审美文化研究三题》指出了审美文化理论研究的具体路径,第一就是重视挖掘中西方传统理论资源;第二是开展对当今中国复杂的多元文化互动格局及实践层面中出现的种种新问题、新现象的研究,加强时代意识和对现实的人文关怀,推动当代审美的健康发展;第三要重视跨学科研究,审美文化可以直接与哲学、法学、文化产业、广播影视学等联手,并向这些领域渗透。此外,还要倡导审美文化批评和开展审美文化教育。
这些理论探索篇章给我们的极大启发就是,当代审美文化的发展不能造成历史理性的匮乏和人文精神的沉落,从而将美的观念进一步现实化,提升文化审美理想的高度。
在深度推进理论探索的同时,加强当代审美文化个案解读,则具有着更加鲜明的当下感、现实感。张晶、范周主编的《当代审美文化新论》,分理论探索和个案解读两部分,对当代审美文化进行了全景式的宏观总体研究,注重将对审美文化现象的考察与对当代审美文化产生的背景和发展的前景结合起来进行论析,为当下的审美文化研究和审美文化现象的解析提供了许多积极而有益的启示。书中的个案解读分10多个篇章,分别梳理了文学、电影、电视、音乐等审美具体门类,涵盖了当代审美文化的丰富多样形态,材料翔实,生动具体。由此,该书既做到了对当代审美文化的宏观总体把握和具体透视,既高屋建瓴,又撷细取微,令人兴味盎然。说到底,当代审美文化主要由大众文化构成,当代大众文化随着科技和传媒的发达,几乎囊括我们日常生活的所有领域,成为当代社会的重要构成,具体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机制从而提出针对性的建设意见和理论回答,而不是简单地以某种审美标准进行以偏概全的判定,就显得尤为必要。正如《当代审美文化新论》主编之一张晶所说:“审美文化这个论题至少有学理性和实践性这两个层面。”这也显示了当前学界对审美的学理性探索和实践性观照,能及时、敏感地发现鲜活的审美文化事象,为进一步研究及促进当代审美文化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