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小平”主题影展系列活动银幕形象创作座谈会侧记
http://www.cflac.org.cn    2009-09-04    作者:张悦    来源:中国艺术报

    近日,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研究组、中国电影博物馆、邓小平故里管理局主办的“永远的小平”主题影展系列活动银幕形象创作座谈会上,来自理论、宣传、影视界的2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邓小平同志的影片艺术创作,如何繁荣革命领袖题材的影视创作,以及影视作品如何塑造伟人形象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革命领袖题材影视创作是一个富矿,是一个有无限魅力的源泉,但有待深入开掘。

    重睹伟人的音容笑貌和历史风采

    此次展映选择了《邓小平》《我的法兰西岁月》《邓小平1928》《百色起义》《大转折——挺进大别山》《大进军——席卷大西南》《丰碑》《小平您好》《小平您好·风采篇》《小平您好·情趣篇》10部影片在中国电影博物馆循环放映,几乎涵盖了邓小平一生的各个重要历史时期。不少专家学者表示,这样丰富的全景式展示十分珍贵,而免费观看的形式更是吸引了不少到中国电影博物馆参观的普通电影观众,他们称之为“意料之外的收获”。通过观看这些影片,广大观众得以重睹伟人的音容笑貌和历史风采,充分表达了对一代伟人的缅怀之情。

    实践证明,进一步提高领袖人物的电影艺术形象创作水平,是繁荣重大历史题材影片创作的重要途径,也是广大观众的殷切期待。

    不求面面俱到 但求片段精彩

    邓小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一生伟大辉煌且富有传奇色彩,影片如何表现他的人生历程?中央文献研究室办公厅主任、电影《邓小平》编剧之一高屹谈到,创作最初遇到的问题正是这部影片不可能做全景式的展现,大家经过反复讨论,决定选择邓小平最具感染力和最富有代表性的一段时期作为故事片的主体。于是《邓小平》主要集中在他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形象的展现上。贯穿影片的一个主题,就是邓小平对中国早日实现现代化,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执著追求、不懈努力。他突出了一种精神,这个精神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继承前人又敢于突破前人。“邓小平从身体健康的70多岁到慢慢老去,最后走到上海的黄浦大桥上回眸,看到浦东的开发欣欣向荣,然后逐渐走到生命的终点。但是共和国却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变成了现在的灿烂、辉煌。我们曾提炼出一句话‘邓小平老了,共和国年轻了’这就是形象叙事的一个原则。”电影《邓小平》导演丁荫楠说。

    《我的法兰西岁月》不仅获得了广大老中青和少年观众的认同,还被邓小平同志的家属评为最真实、最好看的青少年时期的邓小平形象。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副主任李忠认为,从当代青少年对银幕上的少年邓小平的认同和理解来看,虽然各属不同的年代,但是成长的青春梦想和不懈的奋斗是可以产生共鸣的。编导没有把他加以拔高和放大,而以任何一位当代青少年都可以理解的角度来表现当年一位有着青春理想和挫折困惑的普通少年,他的故事、他的命运跌宕起伏,他的那种激情、浪漫、苦难和追求,是可以跨越时空的情怀。该片的导演翟俊杰则强调,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创作不是对一个大事件中的历史人物进行来龙去脉、前因后果、面面俱到地阐释,而是要有剪裁、有取舍、有升华,有艺术虚构,但这绝对不是戏说,这是一个界定,这是一个限制。

    伟人传记的亲民性展现是其发展规律

    “我在电影学院讲学的时候,讲到新中国伟人传记片的问题,新时期有三个比较优秀的伟人作品,我称之为‘伟人三部曲’,一个是《孙中山》,一个是《周恩来》,一个是《邓小平》。那么我们看这三部电影,一部比一部站得高,眼光一部比一部深远,但是它的视点是一步步往下走的,越来越具有亲民性,越来越具有跟老百姓亲密的联系。”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教授陈山谈道。《丰碑》、《小平您好》同样是大量真实影像资料以纪录片这种不同于故事片的艺术表现形式来体现真实的伟人形象,来真实地体现中国革命,表现中国革命的历史。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副厂长郭本敏谈到了《小平您好·情趣篇》中的一些幕后故事。对于影片中所展现的一些非常生活化的镜头令观众都感到惊喜,郭厂长介绍说,那时中央新影有一个专门的小组跟着小平同志,除了工作、会议之外,他的家庭、他的生活我们都有很丰富的资料积累,其中就能捕捉到非常生动的事件。这些鲜活的材料,对于今天挖掘他的人格魅力,挖掘他的常人的一面,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跟在领导人身边,随时捕捉一些看似是闲镜头的这样的资料,这些是非常鲜活细节的记录,可是现在领导人这方面的资料却是越来越少,所以还是应该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为历史留下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