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才之路”全国音乐创作研习班闭幕式上的讲话
傅庚辰
2009年8月14日
研习班各位学员、各位朋友:
大家好!
时间过得很快,时光飞逝如电。几天来,“成才之路”音乐创作研习班的课程经过紧张的学习,现在已经告一段落。我虽然没有全部到现场和大家一起研究探讨歌曲创作的经验、目前的现状以及所存在的问题、未来的发展趋势,但我听到了工作人员的反馈。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
首先,是大家学习的热情,对于歌曲创作的热情、求知的欲望和提高歌曲创作水平的强烈渴望令人感动。表现在大家都十分珍惜这短暂的学习机会。很多同志是所在地区的业务骨干,或单位的负责人,曾经为基层的文化活动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不少同志还出版了自己的歌词专著或歌曲专辑;还有一些同志在文化工作岗位上辛勤工作了几十年,如今年事已高;还有不少年轻人,是在校学生。总之,这是个几重年龄梯队组成的临时集体。而目前的北京天气依然炎热,有些人可能会休息不好,可能会在饮食起居上不习惯。但是,每一位同学都十分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每到上课的时间,大家都提前到教室,以至教员不得不提前开始讲课。无论哪个年龄段的学员,无论曾经取得过多大的成绩,都抱着小学生的学习态度。在老师讲课时认真听讲做笔记,显示出良好的素质和学习态度。我认为,这是研习班能够取得成功的根本。
作曲家张千一在讲课之后给工作人员发短信,他说:“这些学员太可爱了。看来你们得多办这样的研习班,基层的音乐家们不容易,想学习的愿望特别强烈。”
第二,担任这次讲习班辅导老师的作曲家、词作家、歌唱家和音乐教育家们,都满怀责任感和授课的热情,把自己多年来的创作实践经验毫无保留地告诉大家。讲课的这些词曲作家都是当今活跃在创作第一线的实践者。他们在创作实践中归纳总结出来的实践经验更直接,更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可以对大家的创作起到借鉴的作用。我听说有些老师讲了课,大家还想听,意犹未尽。这是好事。说明大家的学习热情非常高,也说明我们请的老师所讲的内容,能够让大家觉得解渴,被大家所接受。
当然,创作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短短几天可以大见成效的事。但是,由于看了一本好书,或听到一句有价值的话,刹那间得到启示或领悟的事情,古今中外也是屡见不鲜的。不是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说法吗?我希望授课老师的宝贵经验,能够在大家今后的创作实践中发挥作用。
第三,我要谈谈我的希望。这里,还得借用一句老话:“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各人”。所有的文艺创作活动都是长期的艰苦劳动,所有的艺术创作成果都是“长期积累,偶然得之”。成功的偶然性存在于必然的长期积累之中。我希望这次音乐创作研习班,能够成为大家漫长的创作道路上的一个加油站。大家都知道,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快发展,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在快速的上升。近年来,党中央一再强调文艺的大发展大繁荣,我们正处于一个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宽松、最活跃、最富有生机的文艺发展阶段,我们正处在历史进程的新起点上。虽然也有难尽人意的地方,虽然不少人抱怨出作品难,流传更难。但是,这是由诸多因素造成的局部现象。与其抱怨,不如反观审视自己的作品,达到了怎样的水平;不如把抱怨的时间,用来学习提高,用来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用来打磨自己的作品,而不是急于求成。
我听说,有的同志是第三次参加“成才之路”研习班。二十年前第一次参加研习班的时候,还是个爱唱歌的小姑娘。二十年后第三次来京参加研习班,她已经是一位桃李满天下的中年声乐老师,在当地培养了不少声乐人才。我们祝福她的声乐艺术道路越走越宽阔。
我还听说,一些同志把三次研习班戏称为“黄埔”一期、二期、三期。我觉得其中不乏对前两期研习班的肯定,也蕴含着对研习班的信任与自豪。我们都知道,前二期,涌现了一批卓有成绩的作曲家、作词家和歌唱家,他们今天虽然人到中年或老年,但是他们仍然站在音乐创作的第一线,仍然在孜孜不倦地勤奋创作。这一届是第三届研习班,我相信这一届研习班的同学们,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感悟,以及艰苦的艺术实践,一定能涌现出比前两期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希望大家在崎岖不平的文艺之路上不畏艰难,勇攀高峰,取得更好更大的成就!每一位有志者必定是有用之才!祝福各位同学取得成功!